建安四十年,夏。
史馆之内,翰墨飘香。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襟危坐于堆积如山的书卷之中。他便是当朝太史令,董春秋。
他的面前,摊开着一卷尚未完成的史稿。
稿件的标题,只有四个字——《摄政王本纪》。
董春秋提着笔,手却在微微颤抖。
不是因为年迈,而是因为激动。
他知道,自己笔下记录的,是怎样一位足以光耀千古的传奇女性。
他的思绪,仿佛穿过了四十年的悠悠岁月,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建安元年。
那一年,新皇登基,摄政王临朝。
一道道惊世骇俗的新法,从清吏司发出,如春雷般,响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
废奴籍,数百万世代为奴者,一朝获得自由之身,举国欢腾。
改税制,“一体纳粮”断了世家数百年之根基,却让国库日益充盈,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兴女学,无数女子得以走出深闺,读书识字,入朝为官,撑起了王朝的半边天。
开商路,远洋的舰队带回了高产的作物,让饥饿,彻底成为了历史。
……
一桩桩,一件件,皆是开天辟地之举。
后世史学家言:建安之治,非一人之功,然无摄政王,则无建安盛世。
董春秋的笔,在纸上,奋笔疾书。
他写下了摄-政王与建安帝数十年如一日的君臣相知,伉俪情深。他们一同,将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他写下了摄政王与北戎、药王谷等势力的深厚友谊,开创了数百年未有之和平。
他还写下了,那些流传在民间,关于摄政王种种神乎其技的传说……
当他写下最后一笔时,窗外,已是夕阳西下。
董春秋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眼前这卷厚厚的本纪,眼中,充满了敬仰与自豪。
他知道,自己记录下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历史,更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一个,由那位名为洛云曦的女子,一手开创的,伟大时代。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向了皇宫的方向。
夕阳的余晖,为那座巍峨的宫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仿佛,那位传奇女子的光辉,将永远地,守护着这片她深爱着的土地。
……
……
(数百年后,现代)
“各位游客,大家请看这边。”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本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出土于数百年前‘建安女圣’洛云曦与建安帝轩辕绝合葬墓中的‘凤求凰’玉佩。”
明亮的博物馆展厅内,一位年轻的导游,正指着展柜中一件精美绝伦的文物,为游客们进行着讲解。
展柜之中,灯光之下,一块温润的古玉,静静地躺在那里。
玉佩被雕刻成一凤一凰,交颈相缠的模样,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最奇特的是,那凤凰的图腾,竟带着一种现代设计才有的、流畅而凌厉的线条感。
“根据史料记载,这块玉佩,是建安帝送给摄政王的定情之物,两人终生佩戴,寸步不离。”
“大家请看玉佩的背面,”导游按下一个按钮,展柜缓缓旋转,“这里,刻着一行小字。”
游客们纷纷凑上前去,只见玉佩的背面,用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瘦劲锋利的字体,刻着一行小字:
“心之所向,情之所归。”
“哇,好浪漫啊!”人群中,有年轻的女孩发出感叹。
“是啊,史书上说,建安帝与摄政王,是真正的神仙眷侣呢。摄政王终生未入后宫,却与建安帝,共同治理天下,开创了那个时代最辉煌的盛世。”
“真想穿越回去,亲眼看看那位传奇的‘建安女圣’啊!”
人群中,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气质娴静的女孩,静静地看着那块玉佩,看得有些出神。
她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用红绳穿着的、小小的凤凰图腾玉佩。
那是她的传家宝,奶奶说,已经传了不知多少代了。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奶奶的这块玉佩,和展柜里的那块,似乎……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
她正看得出神,口袋里的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新闻推送。
标题是:《我国“魅影”号深空探测器,成功传回第一张来自太阳系外的图像!》
女孩笑了笑,收起手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块古老的玉佩。
她的眼中,仿佛看到了,一位绝代的女子,站在历史的长河之上,对着她,露出了一个跨越千年的、会心的微笑。
凤临异世,魂归故里。
千秋功业,传奇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