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珩的决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
西陲,镇西王赵戬接到朝廷只派一万援兵且归西平府总兵节制的旨意后,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屏退左右,独自在王府密室中踱步良久。朝廷的回应,既在意料之中,又让他感到一种被轻视的恼怒。赵珩小儿,竟如此谨慎!
“王爷,戎族大首领派人来催,问何时可兑现承诺?”心腹将领低声禀报。
赵戬眼中闪过一丝烦躁:“告诉他,朝廷援军已至,让他按计划行事,兵临西平府城下,但不可真的强攻!只要造出声势即可!”他需要戎族施加压力,但绝不能真的让西平府有失,那会动摇他在西陲的统治根基。
“江南那边……有回信了吗?”
“回王爷,江南几家表示,愿提供钱粮支持,但希望王爷能……更进一步,牵制朝廷更多兵力。”
“哼,一群老狐狸,只想坐收渔利!”赵戬冷哼,心中却开始盘算。或许,是该让边境的“火”烧得更旺一些?
与此同时,北境。
根据赵珩的授意,张焕故意收缩了部分前沿哨所的兵力,营造出一种因兵力不足而捉襟见肘的假象。同时,几支伪装成商队的影卫小队,有意无意地在边境地区泄露“朝廷重心南移,北境防务空虚”、“新式军械尚未配备到位”等“机密”消息。
这些消息,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狄左贤王的耳中。结合之前沈芷萱刻意泄露的假情报,左贤王愈发确信,南周内部矛盾重重,边境防御薄弱,正是南下掳掠、甚至重现祖上荣光的绝佳时机!
他不再满足于小股骑兵的骚扰,开始频繁调动各部族兵马,向边境集结,战争的阴云笼罩在黑水河上空。
而那条连接江南与北狄的隐秘物资通道,在影卫的“保驾护航”下,也“异常”顺利地运行着。大批的生铁和粮食,被伪装成普通货物,通过错综复杂的路线,源源不断地运出边境。沈芷萱亲自坐镇,监控着每一批物资的流向,等待着最终接货方的出现。
京城,紫宸殿。
各地的军情、密报如同雪片般飞来。西陲局势紧张,北狄大军压境,江南表面平静暗流涌动……帝国的东南西北,仿佛同时拉紧了弓弦。
朝堂之上,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不少大臣忧心忡忡,认为朝廷同时应对西、北两线压力,太过冒险,建议对一方妥协,集中力量解决另一方。
“陛下,北狄来势汹汹,不似作伪。是否可暂缓西陲用兵,先稳住北境?毕竟北狄威胁更急!”一位老臣出列奏道。
“不可!”杜昆立刻反驳,“西陲镇西王其心叵测,若朝廷示弱,其必得寸进尺!届时两面受敌,更为被动!”
“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北狄破关而入吗?”
争论再起。
赵珩高坐于御座之上,冷静地听着臣子的辩论。他知道,这是对手希望看到的局面——让朝廷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和争吵,从而找到可乘之机。
“够了。”赵珩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让大殿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过众臣:“西陲,要稳。北狄,要打。江南,要治。朕,一个都不会放过。”
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杜昆。”
“臣在!”
“着你总领北境战事!张焕为前军主帅,给予其临机决断之权!朕不要小打小闹,要打,就把他打疼!打出十年太平!”赵珩掷地有声。
“臣,领旨!”杜昆精神大振,他渴望重回熟悉的战场。
“西陲方面,援兵已派,告诉西平府总兵,稳守即可。朝廷会密切关注镇西王动向。”赵珩对镇西王,依旧采取盯防策略。
“江南新政,按计划推行,不得因战事而延误!林阁老,此事由你总责!”
“老臣遵旨!”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确,将朝廷的力量高效地调动起来。赵珩展现出了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与大局观,仿佛一位高明的棋手,在错综复杂的棋盘上,落子无悔。
退朝后,赵珩回到偏殿,沈芷萱已等候在此。
“北狄左贤王主力,已开始渡河南下。先锋五千骑,直扑磐石堡方向。”沈芷萱汇报着最新军情。
“磐石堡……”赵珩目光一凝,那是他起家的地方,也是北境防线的重要支点。“张焕知道该怎么做。”
“江南运出的最后一批生铁和粮食,已即将抵达预定交接地点,位于北狄境内三百里的秃鹫谷。”沈芷萱继续道,“接货方……是左贤王麾下的亲卫队。”
果然!赵珩眼中寒光大盛!江南残余势力,竟真的敢里通外国,资敌以利器!
“证据都记录下来了?”赵珩声音冰冷。
“所有交易过程、人员、物资清单,均已秘密记录在案,人证物证俱全。”
“好!”赵珩猛地一拍桌案,“等北狄这批物资到手,杜昆大军便可发动!届时,里通外国之罪,朕看江南那些人,还如何狡辩!”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秃鹫谷的位置。
“告诉杜昆和张焕,给朕在秃鹫谷附近布下口袋!朕不仅要全歼这支接货的狄兵,还要让左贤王派来的先锋,有来无回!”
“还有,”赵珩看向沈芷萱,语气凝重,“秃鹫谷行动,你亲自去一趟。务必确保万无一失,拿到最关键的证据!”
沈芷萱微微颔首:“明白。”
引蛇出洞的计划,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所有的线索和矛盾,都指向了北境这片即将燃起战火的土地。赵珩要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粉碎所有的阴谋与挑衅,彻底奠定他的权威!帝国的命运,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中,迎来最终的裁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