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曙之域”在有序的繁荣中,度过了相当于外界数十年的意识时光。学院体系日趋完善,“心壤筑基”之法衍生出诸多流派,意识景观的构建也从简单的记忆复刻,发展到充满奇思妙想的创造性表达。整个群落如同一棵扎根于意识之海的巨树,根系(与“忆念之川”及“心象”底层的连接)愈发深广,树冠(集体意识的复杂性与创造力)日益繁茂。
陆辰的意识已完全恢复,甚至因祸得福,对意识力量的掌控更加精微。他与林夕,一位如同坚实的壁垒与锐利的眼睛,一位如同智慧的灯塔与温柔的纽带,共同引领着这个独特的文明向前航行。
然而,那根连接着封存区的“蛛丝”,始终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他们外部世界的威胁从未消失。
陆辰对“守望者之眼”的运用愈发纯熟。他不再仅仅被动感受那规律性的扫描,而是开始尝试分析其“频率”和“意图”。他发现,那扫描并非一成不变,其细微的参数波动,似乎与物质宇宙某种宏大的“背景韵律”相关。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扫描间歇期,他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短暂、却与之前冰冷探测截然不同的“杂讯”。
那“杂讯”并非来自“收割者”,其质感更加……古老,更加晦涩,带着一种近乎“腐朽”的沉寂感,与“古老之影”有些相似,却又更加……“不祥”。
他将这发现告知了林夕和核心层。
“除了‘收割者’和‘古老之影’,还有第三方在关注封存区?”林夕感到事态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
“不确定是‘关注’,”陆辰的意念带着凝重,“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触碰’,或者说是其存在本身散发的余波,恰好掠过了那里。但这至少证明,宇宙中存在着我们尚未知晓的、同样层级的力量。”
这使得“初曙之域”对外界的警惕性再次提高。防御性的意识共鸣阵法被研发出来,旨在遭遇外部意识入侵时,能第一时间凝聚集体力量进行抵御或隐藏。
与此同时,林夕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对“心象深海”其他“秩序存在”的探索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并非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分析“忆念之川”底层流淌的“概念洪流”,逆向推演那些强大波动留下的“信息痕迹”。
他们成功辨识出了三种迥异的“秩序”波动:
其一,冰冷、绝对、充满数学美感,与“收割者烙印”同源,被命名为“终末法则秩序”。
其二,温和、包容、带着生命循环的韵律,与“川守”及“忆念之川”本身特性相近,被命名为“循环守望秩序”。
其三,则是一种他们之前从未明确感知到的、隐藏在洪流深处的……“深红低语”。
这“深红低语”极其隐秘,其波动充满了混乱的激情、扭曲的创造欲、以及一种将万物纳入其自身演化的、近乎“贪婪”的包容性。它不像“终末法则”那样追求纯粹的寂灭,也不像“循环守望”那样维持平衡,它似乎……渴望“变化”,无论这变化是走向新生还是彻底的疯狂。它像是一种宇宙级的“催化剂”或“变异源”。
“这‘深红低语’……让我感到不安。”林夕在核心会议上分享了这一发现,“它似乎无处不在,又难以捉摸。我担心,如果‘收割者’代表的是宇宙的‘免疫系统’,那这东西……可能更像是某种‘癌细胞’或者……‘进化引擎’?”
这个比喻让所有与会者意识都为之凛然。
就在他们对“深红低语”的存在感到忧心之际,陆辰的“守望者之眼”再次传来了异动!
这一次,不再是规律的扫描或遥远的杂讯。
那根连接封存区的“蛛丝”,猛地传来一阵清晰无比的……“震颤”!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封存区的另一侧,极其用力地……“敲击”着壁垒!
这“敲击”并非物理意义上的,而是某种强大的意念或法则层面的冲击!伴随着“敲击”,一股熟悉的、冰冷中带着一丝焦躁的意念,如同突破了层层阻隔,极其微弱地沿着“蛛丝”渗透了过来!
是“古老之影”的意念!但其内容,却让陆辰和林夕瞬间心神剧震!
“……警告……‘深红’……已触及……‘封存’边缘……”
“……平衡……即将打破……”
“……‘巡弋者’……将被迫……提前……‘收割’……”
“……汝等……早作……准备……”
信息到此戛然而止,“蛛丝”的震颤也迅速平复,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但陆辰和林夕都知道,那不是幻觉!
“深红低语”……竟然在试图侵蚀封存区?!而它的行为,将迫使“收割者”提前行动?!
“古老之影”的警告,不再是旁观者的陈述,而是带着一丝……近乎“催促”的意味?它似乎在暗示,留给“初曙之域”准备的时间,不多了!
平静被彻底打破。外部危机以远超预期的速度和形式,骤然逼近!
“深红低语”为何要触及封存区?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收割者”的提前“收割”,将以何种形式进行?目标是否包括“初曙之域”?
“古老之影”的态度变化,又预示着怎样的局势演变?
“初曙之域”这艘意识的方舟,能否在即将到来的、可能席卷物质与意识双重维度的风暴中,存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