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没直接回家,而是脚步一拐,熟门熟路地朝着友谊商店走去。友谊商店在这时候可是个特殊的存在,里面琳琅满目地陈列着许多外面见不到的稀罕物,从进口食品到精美衣物,应有尽有。
一进商店,小九那双大眼睛就跟探照灯似的亮了起来。他目标明确,直奔文具柜台,指着里面一套套包装精美的进口画笔,对着售货员脆生生地说:“姐姐,这个,这个,还有那边那一套,我都要了!”那架势,仿佛买的不是昂贵的进口画笔,而是街边的大白菜。
小三则更细致些,在旁边补充,选了些画纸和颜料,两人很快就在文具上堆了一小摞。
接着,他们又转战食品区。铁盒装的巧克力、裹着漂亮糖纸的太妃糖、印着外文的黄油、还有散发着浓郁奶香味的曲奇饼干……小九的小手几乎没停过,看到顺眼的就往篮子里放,嘴里还念叨着:“这个姐姐肯定喜欢……这个给曾奶奶尝尝……这个给小虎和小辰当零嘴……”
最后,他们甚至还在服装区停留了片刻。小九拿起一件做工精致的羊毛开衫在小三身上比划:“三哥哥,这个颜色衬你!”又看中了一条柔软的羊绒围巾,自言自语:“这个给爷爷,围着暖和。”
整个采购过程,两人配合默契,速度极快,挑选东西几乎不带犹豫,那副从容又豪气的模样,引得商店里其他顾客和售货员都频频侧目。他们那“感觉不要钱的样子”,并非不懂物价,而是源于一种深植于内心的底气和一种想要与家人分享所有美好事物的迫切心情。那个神奇的布袋(或者某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显然让他们拥有了这样的底气和能力。
当两人终于提着大包小包,心满意足地走出友谊商店时,夕阳已经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他们满载而归的,不仅仅是这些物质上的“好东西”,更是迫不及待想要回家、与亲人分享这份喜悦和收获的满满期待。这寻常的归家路,因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和 anticipation,也变得格外轻快起来。
小九和小三提着大包小包回到家属院门口时,远远就看到了仍在寒风中站岗的小张和小李。两个年轻战士身姿笔挺,但冻得通红的耳朵和鼻尖还是泄露了他们的辛苦。
小九眼睛一亮,提着东西就小跑了过去,小三也微笑着跟上。
“哎呦喂!”小九人还没到,清亮亮的声音就先传了过去,带着一股子熟稔和热情,“小张!小李!你们两个今天运气可真好啊!”
两个战士见到是他们,立刻敬礼,紧绷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九少爷,璟少爷。”
“什么少爷不少爷的,”小九浑不在意地摆摆手,把手里的东西往地上一放,就开始在他的“采购成果”里翻找,“我刚从外面买东西回来,正好,给你们也尝尝鲜!”
他说着,掏出几块包装精美的进口巧克力和一大把花花绿绿的糖果,不由分说就往小张和小李的军装口袋里塞,一边塞一边嘱咐:“巧克力和糖果不许省着啊!尤其是巧克力,遇热容易化,得赶紧吃!”
小张和小李看着口袋里那些他们平时见都少见、更别提吃的稀罕零食,一时间又是感动又是无措,连连推拒:“九少爷,这……这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
“激动啥!”小九把眼一瞪,故意板起小脸,叉着腰,摆出一副“我是老大”的架势,“跟你们说了多少遍了,我是你们的哥哥!哥哥给弟弟点吃的,不是很正常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认真,看着两个年轻战士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客气啥!”
“一家人”这三个字,像带着温度的火种,瞬间烫得小张和小李心头一热,眼眶都有些发酸。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在这偌大的京城,能被人这样真心实意地当做“一家人”,这份情谊,比任何糖果巧克力都甜。
小九看着他们不再推辞,这才满意地笑了,又兴致勃勃地规划起来:“过几天等我买的面粉到了,给你们做菜饼子吃!我做的菜饼子,那可是一绝!保准你们吃了还想吃!”
阳光下,少年笑容灿烂,语气豪迈。他或许年纪比他们还小些,但那声“哥哥”叫得理所当然,那份关怀给得真心实意。小张和小李挺直了胸膛,感觉这呼啸的北风似乎也没那么刺骨了。在这纪律严明的军营里,这份超越身份的、家人般的温暖,成为了他们站岗时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