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余晖将天边染成温暖的橘红色,训练场上白日的灼热渐渐散去,晚风带来一丝凉爽。林砚的晚餐依旧是在班主任王晓丽的教师宿舍里解决的。相比于食堂的喧嚣和无处不在的注视,这里安静、自在,能让他真正放松下来吃一顿饭。
餐桌上摆着简单的两菜一汤,王晓丽厨艺不错,家常口味很是对林砚的胃口。两人安静地吃着饭,气氛平和。
“晚上有迎新晚会,各班自由上台表演节目,”王晓丽放下筷子,看向林砚,语气带着些许期待,“林砚,你会上去表演吗?我看你条件这么好,唱歌或者跳舞应该都不错吧?”
林砚几乎没有犹豫,摇了摇头,声音平静:“应该不会。”他天性不喜成为焦点,若非必要,绝不愿主动站到众人面前。
王晓丽似乎早有预料,笑了笑:“好吧,不过晚上我会过去看看节目,给你们加油。”
林砚抬眼,礼貌性地回应:“欢迎老师。肯定有其他同学表演的。”他对此深信不疑,毕竟同龄人中从不缺乏多才多艺且勇于展示的人。
吃完饭,林砚道谢后回到教室。教室里已经有一些同学在兴奋地讨论着晚上的晚会,猜测着谁会表演什么节目。林砚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静地坐了一会儿,直到集合的哨声透过暮色传来。
巨大的操场上,所有军训新生按班级方阵列队,面朝那座临时充当舞台的、约五米米高的观众台。台上已经架设好了音响设备,几个教官正在调试话筒。探照灯将舞台照得亮如白昼,与台下渐渐沉落的夜色形成鲜明对比。
一名负责主持的教官拿起话筒,声音通过音响洪亮地传遍整个操场:“同学们!经过三天紧张的训练,大家辛苦了!今晚,我们齐聚在这里,举行一场轻松愉快的迎新晚会!这里没有口令,没有队列,只有掌声和欢笑!现在,舞台属于你们,有才艺的同学,大胆地走上来,展示你们的青春风采!”
开场白简洁有力,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短暂的沉寂后,第一个勇敢者出现了。一个男生跑上台,带来了一段节奏感极强的街舞,动作流畅有力,引得台下阵阵欢呼和口哨声。有了开头,后续便顺畅起来。
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上台唱了一首流行的情歌,嗓音清甜,虽然有些紧张,但赢得了鼓励的掌声。接着是两个男生合作的说唱,歌词是自己改编的,吐槽军训的辛苦和教官的“残酷”,幽默诙谐,引得全场爆笑,连台下的教官们都忍俊不禁。还有一个女生表演了古筝独奏,悠扬的琴声在夜空中飘荡,带来片刻的宁静与古典韵味。
节目一个接一个,有独唱、合唱、乐器演奏,甚至还有一个小品,内容虽然稚嫩,却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真诚。自发性的表演告一段落,台下开始起哄:“教官来一个!教官来一个!”
教官们相视一笑,也不推辞。一位身材高大的教官率先上台,吼了一首气势磅礴的《精忠报国》,声音粗犷豪迈,充满了力量感。接着,那位女教官黄梦莹也落落大方地走上台,她没有唱歌,而是表演了一套干净利落的军体拳,动作刚劲潇洒,英姿飒爽,赢得了满堂彩。
教官们的表演将气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表演环节似乎接近尾声,主持人教官拿着话筒,脸上带着促狭的笑容,开始“整活”:“同学们,表演很精彩对不对?不过,我最近听说啊,咱们这届新生里,有一位同学特别火,很多人喜欢他,天天有人趴窗户看……”
他话音未落,台下已经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喊声:“林砚!林砚!林砚!”
显然,这早已不是秘密。
主持人教官嘿嘿一笑,目光精准地投向三班的方向:“看来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大家想不想看林砚同学上台来表演个节目啊?”
“想!!!”震耳欲聋的回应几乎要掀翻夜空。
站在队伍中的林砚,在心里叹了口气,瞬间明白自己被教官“卖”了。他下意识地想往后缩,却被身旁早就按捺不住的王梓博猛地往前一推:“兄弟,上啊!给咱们班长长脸!”
周围同学也善意地起着哄,将他从队伍里推了出来。众目睽睽之下,林砚无法再退缩,只得在一片欢呼和尖叫声中,迈步走上了那个他原本极力避免的舞台。
探照灯的光束集中在他身上,将他本就出色的五官勾勒得更加立体深邃。他穿着统一的迷彩服,却硬是穿出了模特般的气质。他走到舞台中央,从教官手中接过了话筒。
台下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他的开口。
“老师们,教官们,同学们,晚上好。”他的声音透过话筒传出,清冷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磁性,如同山涧清泉流淌过石子,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我是林砚。”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他顿了顿,脸上没什么表情,但语气还算平和,“其实我真没准备上台的,不过既然被同学和教官推上来了,那我就唱一首歌吧。”
“啊——!!!”台下爆发出更加热烈的尖叫,尤其是女生们,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这阵突如其来的巨大声浪,甚至传到了远处正在上晚自习的高二高三教学楼。不少学生疑惑地抬起头,望向操场方向,纳闷那边发生了什么盛事。
林砚似乎对台下的反应早有预料,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待声浪稍平,他继续说道:“开始唱之前,给我一分钟,润润嗓子。”
说着,他将话筒拿远了一些,微微侧过头,轻声哼唱起一些没有歌词的调子。那声音很低,带着一种随意的、慵懒的质感,虽然话筒离得远,但灵敏的设备依然捕捉到了些许片段。那零星的、不成调的哼鸣,却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魔力,瞬间撩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台下刚刚平息的躁动再次泛起,窃窃私语声不绝于耳,充满了期待。
一分钟后,林砚将话筒重新拿近,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开口道:“那我唱一首……《烟火里的尘埃》。”
当主持人教官开始“整活”,提到林砚的名字时,王晓丽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她看到林砚被推上台,看着他有些无奈却依旧镇定地接过话筒。当他说要唱歌时,王晓丽和所有学生一样,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前奏并未响起,这是清唱。
他微微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神似乎飘向了很远的地方。他开口,清冽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在夜空中缓缓铺陈开来:
“看着飞舞的尘埃,掉下来……”
“没人发现它存在,多自由自在……”
“可世界都爱热热闹闹,容不下我,百无聊赖……”
他的声音空灵而干净,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孤独感和故事感。没有复杂的技巧,只有真挚的情感投入。他将歌词中那份不被理解的孤独、那份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疏离,诠释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每一个转音,都仿佛敲击在听众的心上。
“不应该,一个人,发呆……”
“只有我,守着安静的沙漠,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看着别人的快乐,竟然会感慨……”
那清冽而富有磁性的嗓音,仿佛不是通过音响传出,而是直接钻入了王晓丽的心底。那声音里带着一种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孤独与疏离,一种深入骨髓的寂寥感。台上的少年,微微闭着眼,灯光在他长长的睫毛下投下阴影,他整个人仿佛沉浸在一个旁人无法触及的世界里。
王晓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目光牢牢锁定在那个光芒汇聚的身影上。她听过很多版本的《烟火里的尘埃》,但从未有一版像此刻这样,直击灵魂。林砚不是在唱歌,他是在用声音描绘一幅画,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孤独、关于不被理解、关于在热闹世界中独自徘徊的灵魂的故事。
“只有我,守着安静的沙漠,等待着花开……”
“只有我,看着别人的快乐,竟然会感慨……”
副歌部分,那压抑中带着爆发力的吟唱,让王晓丽感到一阵心悸。她看着台上那个俊美得不像话的少年,看着他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淡漠,再联想到他平日里的沉默早熟、拒绝靠近的疏离感,以及那份超越年龄的冷静……这一切,与他歌声中流露出的脆弱与孤独奇异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致命的吸引力。
作为老师,她知道自己不应该有这种情绪。但在此刻,剥离了班主任的身份,仅仅作为一个聆听的女性,她无法控制地被深深吸引,甚至……着迷。唱到副歌部分,他的声音微微拔高,带着一种压抑的爆发力,那是一种沉浸在自我世界中的宣泄,一种看似平静下的暗流涌动。操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沉浸在他用歌声构筑的那个孤独而美丽的世界里。探照灯下,他微微仰着头,脖颈拉出优美的线条,迷彩服衬得他肤色愈发白皙,整个人仿佛在发光。
就在副歌进行到一半,情绪最为饱满的时刻——
“叮铃铃——”
下课铃声突兀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也暂时中断了歌声。
高二高三的晚自习结束了。早就被操场动静吸引的学生们,如同开闸的洪水般涌了出来,纷纷跑到操场边缘,好奇地张望。
“怎么回事?谁在唱歌?”
“这声音……好好听啊!”
“是那个新生林砚!天呐,他在唱歌!”
“快看!台上那个!”
人群迅速聚集,里三层外三层,将操场围得水泄不通。后来者踮着脚尖,努力想看清台上的身影,也被那穿透力极强的歌声深深吸引。
李艳艳和李可欣也随着人流来到了操场边。当李艳艳看清台上站着的是林砚,并且听到他那空灵深情的歌声时,惊讶地捂住了嘴:“我的天!是林砚!他居然会唱歌!还唱得这么好听!”
李可欣没有说话。她怔怔地望着台上那个仿佛汇聚了所有光线的少年。他站在哪里,哪里就是世界的中心。他歌声里的孤独与疏离,他眉宇间那抹化不开的淡漠,在此刻具有了摧枯拉朽的魅力。她感觉自己的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都变得困难。周围所有的喧嚣仿佛都褪去,她的世界里,只剩下那个在台上浅吟低唱的身影。之前那种朦胧的好感,在此刻如同被浇灌的藤蔓,疯狂地滋长、缠绕,让她彻底沉溺其中。她看着林砚,眼神迷离,仿佛整个世界都消失了,只剩下他和他的歌声。
林砚似乎并未被铃声和骤然增多的人群影响。他稍作停顿,待嘈杂声稍减,便接着将歌曲的后半部分唱完。当他吐出最后一个音节,放下话筒时,整个操场陷入了短暂的、极致的寂静。
随即,如同火山喷发般,雷鸣般的掌声、尖叫、口哨声轰然响起,几乎要冲破云霄!
“林砚!林砚!林砚!”
“男神!太好听了!”
“再来一首!”
他站在舞台中央,微微鞠躬,算是谢幕。灯光在他身上流转,他脸上依旧没有什么激动的表情,仿佛刚才那个用歌声撼动全场的人不是他自己。他平静地走下台,重新融入七班的队伍,将身后的喧嚣与狂热,暂时留在了那片灯火通明的舞台上。但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个夜晚,这个唱着《烟火里的尘埃》的少年,已经如同一道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青春记忆里。尤其是对李可欣而言,这一夜,注定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