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孙时敏连道两个好字,眼中满是赞赏:“白鹿洞书院虽历经千年,却也想为天下学子做些实事。陈学统,明日我便在书院设下讲坛,你我一同论道,将这公平取士的道理,说与天下人听!不知道陈学统意下如何啊?”
【重磅消息!白鹿洞书院讲坛开讲,陈先生要和山长论道!】
【这是什么神仙联动,我一定要看直播】
【坐等大佬输出,狠狠打世家的脸】
【寒门崛起的希望来了!】
【真的有点不切实际的感觉,这可是白鹿洞书院啊,按理说这书院里不都是世家子弟居多吗?这么做真的没有问题吗?】
【这你们就不懂了吧,什么才叫文人风骨!什么才叫文人的浪漫!】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看着面露欣慰的孙时敏,陈珏欣然接受。
自己出来可不是为了游山玩水的,而是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拓展自己的影响力的,如今有人打瞌睡时候递上了枕头,自己又怎么可能拒绝?
若是能够真的拉到白鹿洞书院的支持,自己江右此行便可以宣布大获全胜了,不光与豫章王府达成了事实上的战略同盟,更是将影响力拓展进了释家的势力范围,最后获得传统儒家的支持,今后自己的路会减少不少的阻力。
“那么就这么说定了,今天我让雨薇带陈学统在我白鹿洞书院好好的参观一番,明日的讲坛安排稍后会由子豪与诸位确定。”说完,孙时敏便站起身,一直在旁听的众长老依次站起身来。
“陈学统,这边请。”周雨薇落落大方,伸手示意。
周雨薇引着众人踏入白鹿洞书院深处,青石板路蜿蜒向前。穿过几重回廊,他们来到一处幽静的庭院,院中老梅虬枝横斜,虽不是花期,却自有一番苍劲风骨。
“这是先贤讲学之处。”周雨薇轻声介绍,声音在庭院里回荡。刘承乾踱步上前,指尖划过石案上斑驳的刻痕,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仿佛诉说着过往无数次激烈的学术争辩。
众人沿着书院内的石径继续前行,来到一处开阔的池塘边,清澈的池水倒映着岸边垂柳,“这里便是泮池,古时学子入学,需绕池而行,称为‘入泮’,象征着开启求学之路。”她的声音轻柔,带着对书院历史的自豪。
绕过泮池,眼前出现一座古朴庄重的牌坊,上书 “棂星门” 三个大字。“棂星即文曲星,寓意着人才辈出。穿过此门,便正式踏入了知识殿堂。”周雨薇说着,伸手示意众人穿过牌坊,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行至礼圣殿前,殿内供奉着孔子及诸贤像,香烟袅袅。“礼圣殿是书院祭祀孔子的主要场所,每逢重要节日,师生们都会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缅怀先贤,传承儒家文化。”周雨薇一边介绍,一边带着众人进入殿内,望着庄严的孔子像,周雨薇眼中满是敬意,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学生礼。
随后,他们来到了白鹿洞书院最具标志性的建筑 —— 白鹿洞。洞口有一尊白鹿雕塑,栩栩如生。“相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时,曾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能帮主人传递书信,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此地也因此得名。”周雨薇娓娓道来,陈珏仔细端详着白鹿雕塑,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的文人雅趣。
离开白鹿洞,众人来到了藏书阁。阁楼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藏书阁珍藏着无数珍贵典籍,从儒家经典到历代名家着作应有尽有,是学子们汲取知识的宝库。”周雨薇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看着汗牛充栋的典籍,象征了白鹿洞千年传承的底蕴。
陈珏的目光被窗边几个伏案整理典籍的身影吸引。他们衣着虽然整洁,但是却浆洗的泛白,将袖口挽得齐整,一丝不苟,整理典籍的动作轻柔得像捧着易碎的琉璃。
“这位先生,这些典籍尚未编目,不便翻阅。”陈珏来到一人身后,戴圆框眼镜的少年听闻身后有声音后开口说道,却在抬头看清了陈珏的面容后浑身一颤:“陈,陈学统!”,手中的正在整理的书都掉了下来。
惊喜的呼声,在安静的藏书阁之中格外引人注意,整个藏书阁瞬间安静下来,一个个身影从书架缝隙、典籍堆后探出来,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李逸雅见状上前半步,却被陈珏抬手止住。弯腰拾起掉落的典籍,是一本《通典》,泛黄的书页一看就是古籍。
陈珏将这本书递给少年,少年激动的涨红了脸颊:“学生王魁,见过陈学统。”他身后陆续站起的学子们,向着陈珏的方向汇聚而来。
陈珏看着围拢过来的学子,他们眼中闪烁着激动与崇敬的光芒,身上的学士衫虽旧,却洗得干干净净。
“大家不必拘谨,我不过是一介书生,与你们一般,都在求学问道的路上。”陈珏温和的话语,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学子们的紧张。
一个扎着簪子的少女怯生生地开口:“陈学统,我们都读过您写的文章,您说的公平取士,真的能实现吗?”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期待,又有几分不安。
“能!”陈珏目光扫过众人:“从古至今,世上从没有完美无缺的规矩,我们如今的规矩也是先贤不断总结归纳出来的,虽然如今显得臃肿,但是制度会过时,章程会陈旧,但人心对公平的向往永远鲜活。”
少女攥着裙角的手指微微发白:“可世家大族根深蒂固,他们岂会坐视权力旁落?”
“正是因为难,才更要做。”陈珏环顾这些年轻的面庞,坚定的说道:“诸位可知为何看似牢不可破的旧规总会被打破?因为‘人’才是这世间最强大的变数。那些墨守成规的人,总以为凭借祖辈的荫蔽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每一代人都有新的目光、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