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高山站在陈珏身旁,看着荷塘说道:“我还记得先生写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文一出,便传遍大华,连陛下都在经筵上夸这句子有风骨。今日这塘荷花,怕是知道正主来了,开得比往年更盛。”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莲花,当真是高洁傲岸的化身啊。”宫笃定在一旁赞同的说道。
“不过这么多年来,也就只有先生才能将荷花的风骨描写的如此传神。”陆明远赞同的说道。
看着满池的荷花,听着几人诉说去年陈珏的‘丰功伟绩’,直播间的弹幕瞬间沸腾:
【!!!荷花 = 陈珏,这已经是所有人的共识了吧】
【《爱莲说》+“接天莲叶”+“小荷才露”,荷花三绝啊】
【难怪程高竹特意清荷塘,这是给荷花的正主看的!】
【西湖荷花展我去过!满湖荷诗太震撼了,现在想起来还起鸡皮疙瘩】
【现在的人去西湖,若是不逛一逛曲院风荷,有文采的不留下几句荷花诗,这西湖就算是白来了。】
【别人是因景写诗,先生是写诗成景,这境界绝了】
程高竹引着众人往卅六鸳鸯馆走时,特意指着一朵初绽的荷花:“陈兄看那朵,像不像您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我让人特意留着没摘,就等您来赏。” 陈珏驻足细看,笑道:“确实像。不过比起含苞待放的,我更喜欢这满塘怒放的,倒有几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
席间,侍者端上一道荷叶粉蒸肉,程高竹介绍:“这肉用的是塘里刚摘的荷叶包裹,连香气都带着您诗里的清韵。” 陈珏夹起一块,果然有荷叶的清香,不由感叹:“当年写荷时,可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吃着荷花做的菜,看着荷花塘,倒像活在自己写的诗里了。”
陆明远放下筷子:“先生这是入诗入画了。前几日我见有人画《陈珏荷韵图》,把您写过的荷花景致全画在一幅长卷上,引首就题着‘荷仙’二字。” 陈珏连连摆手:“可别这么叫,我只是个爱荷的普通人罢了。”
直播间的弹幕越发热闹:
【“荷仙” 这个称呼太贴切了!】
【从高考作文到西湖荷塘,先生的荷缘太深了】
【建议拙政园把先生的荷诗刻在荷塘边,以后就是新景点 “陈珏荷韵廊”】
【这就有点牵强了吧,毕竟先生都没有在这里写过诗,太过牵强附会了。】
【谁说的?先生没有来吗?这荷叶粉蒸肉,先生吃了都说好。】
【现在去买荷花相关的文创,十有八九印着先生的诗,这就是文化影响力啊】
一顿便餐,宾主尽欢,清风微扶,神清气爽,,众人在庭院中稍作休憩,程高竹抬手招来一位身着灰色长衫、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子,向陈珏等人介绍道:“这位是拙政园的资深研究员赵奉,今日便由他带咱们好好逛逛这园子。”赵奉微微欠身,露出儒雅的笑容:“各位贵客,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由御史王献臣所建,取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命名......”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路旁的翠竹沙沙作响,赵奉指着不远处一座八角亭介绍:“那是‘天泉亭’,相传亭下有口古井,水质清冽,大旱不涸,因而得名。” 陈珏仰头望去,亭顶的琉璃瓦在夕阳下闪烁着微光,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宫笃定好奇地凑近井口:“这井看着不深,能打出水来吗?” 赵奉笑着解释:“如今为安全起见,井口已封,但在古代,这井可是园内用水的重要来源。”
绕过天泉亭,赵奉指着前方一片苍翠的竹林道:“这片竹林是‘竹径通幽’景的核心,五月份正是新竹拔节的时候,各位仔细听,能听到竹子生长的声音。” 程高山侧耳听了片刻,笑道:“还真有窸窸窣窣的动静。”
陈珏也听到了这个声音,原本在网上看到说竹子属于草本植物,生长迅速还以为是夸张,没有想到竟然是真的,不由有些好奇的蹲下身来,看着地面冒出的竹笋,笋尖裹着浅褐色的笋衣。赵奉介绍:“这些是刚出土的毛竹,每天能长两寸多,再过一个月就能长到丈许高。拙政园的竹子有二十多个品种,这片毛竹林是最常见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
沿着竹径往前走,眼前出现一座石舫,舫身由青石砌成,船头雕刻着波浪纹:“这便是‘香洲’舫,又名为‘不系舟’。” 赵奉解释:“所谓‘不系’,是说像船却不用系缆绳,仿照船型建造的水中或水边建筑,主要用于游赏、休憩和观景。” 宫笃定摸着舫身的青石:“这石头冰凉的,夏天坐在这里肯定凉快。”
赵奉点头:“正是如此。古代园主常在这里避暑,还会请戏班在舫上唱戏。五月份的傍晚,坐在这儿听戏,吹着晚风,再惬意不过。” 陆明远望着远处的水面:“这设计倒巧妙,既像船又不是船,让人看着就想上船远航。”
穿过不系舟,来到一处庭院,院中有几株石榴树,枝头挂着红灯笼似的花。赵奉指着石榴花道:“这是五月的主打花,花期能持续一个多月。古人说‘石榴花开红似火’,在园林里种石榴,取‘多子多福’的寓意。”
陈立峰举着相机拍石榴花,镜头里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直播间的弹幕刷道:
【五月份的拙政园原来这么热闹,竹绿花红的】
【不系舟的设计好有想法,古人太会享受了】
走到 “与谁同坐轩”,赵奉指着轩外的太湖石:“这些石头是从太湖里打捞上来的,叫‘湖石’,以‘瘦、皱、漏、透’为美。五月份雨水多,雨水从石缝里渗下来,会形成小瀑布,特别好看。” 陈珏看着湖石上的孔洞,果然有水滴下来,落在下面的水潭里,溅起一圈圈涟漪。
离开与谁同坐轩,赵奉引着众人往出口走,路过一片茶园:“这是苏州本地的碧螺春茶树。” 他介绍:“五月份正是采茶的尾声,茶农们会在清晨采摘最后的春茶。” 赵先生笑着递过几小包茶叶:“程太守早备好了,这是今年的新茶,送给各位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