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北疆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酷烈。寒风如同裹挟着无数细小的冰刃,刮过人脸生疼。大地冻得坚硬如铁,河流封冻,寻常的柴薪在这样极寒的天气里,燃烧产生的微弱热量显得杯水车薪。每年冬季,都有不少贫苦百姓因冻饿而死的消息,这几乎成了北疆难以摆脱的梦魇。

然而,这个冬天,注定将与以往不同。

事情的转机,源于一次看似偶然的勘探。数名被编入匠作营勘探队的“白板英雄”,凭借着一丝冥冥中的指引(实为系统潜藏气运加持),在睿城以北五十里的一处荒僻山坳中,发现了一种黝黑、质轻、能燃烧的“石头”。他们带回样本,立刻引起了欧冶子的高度重视。

经过反复试验,这种“黑石头”燃烧时火力远比木柴猛烈、持久,但烟尘极大,且不易点燃。

刘睿得知后,亲自前往查看。当他看到那裸露在地表,乌黑发亮的煤层时,心中豁然开朗!这是煤矿!北疆发展的又一关键资源!

他立刻召集欧冶子及匠作营的核心工匠,结合脑海中来自系统商城的零星知识和另一个世界的模糊记忆,提出了“蜂窝煤”的构想。

“将此煤破碎成粉,混以特定比例的黄土、石灰,以水调和,用特制模具压制成中空多孔的圆柱体,晾干后使用。”刘睿在地上用树枝画出简易的图形,“中空多孔,便于通风,易点燃,燃烧更充分,烟尘也会大大减少。再打造配套的铁皮炉具,通过调节风门控制火力。”

欧冶子不愧是神匠,一点就透,眼中爆发出惊人的神采:“妙啊!主公此策,化腐朽为神奇!如此一来,此‘石炭’便可如柴薪般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匠作营立刻投入全力进行试制。不过数日,第一批成型的蜂窝煤和简易铁皮炉便被造了出来。在王府偏殿的测试中,一块巴掌大的蜂窝煤,在铁皮炉中持续燃烧了近两个时辰,提供的热量让整个偏殿温暖如春,而烟尘确实比直接燃烧煤块小了太多。

“成功了!”沈万三摸着温热的炉壁,激动得声音发颤,“主公,此物若能推广,不仅百姓再无冻馁之忧,其背后……更是蕴藏着泼天的富贵啊!

刘睿当机立断,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欧冶子,立刻带人前往煤矿山,规划开采事宜,制造专用工具,务必保证安全,提高效率!”

“沈万三,由你全权负责,在睿城及周边城池,选址建立‘蜂窝煤官营工坊’和‘取暖炉具工坊’!招募流民、贫苦百姓入厂劳作,按件计酬,王府提供食宿!”

“同时,颁布《蜂窝煤推广令》。北疆境内所有归附城池,由政务司协调,首批蜂窝煤与炉具,以成本价向百姓发售,优先供应孤寡老人及贫困之家。各地官府、军营,率先换用!”

王令一下,整个北疆如同上紧了发条,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煤矿山上,很快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开采声。虽然初期以人力为主,效率有限,但源源不断的原煤已经开始产出。

睿城郊外,一片巨大的工坊区被迅速划定。一座座简易却坚固的工棚拔地而起。粉碎煤块的石碾、搅拌泥料的池子、压制蜂窝煤的木制模具、打造铁皮炉的铁砧……构成了最初的生产线。成千上万被招募来的百姓,在严寒中找到了生计,他们虽然忙碌,脸上却带着希望的光芒。尤其是按照主公指点的“流水线”作业法,效率更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第一批蜂窝煤和铁皮炉,被迅速运往各地。当第一缕来自蜂窝煤的稳定、温暖的热力在冰冷的茅屋中升起时,无数百姓热泪盈眶。他们摸着那烫手的炉壁,感受着这从未有过的暖冬,口中念诵着“北疆王”的恩德,心中的归属感与忠诚,达到了顶点。

而沈万三的商业触角,更是敏锐地伸向了北疆之外。他组织起庞大的商队,将包装好的蜂窝煤和制作精良的炉具,冠以“北疆暖炉”、“黑金炭”的名号,销往中原乃至南方各州。由于此物乃独一份,效果卓着,尽管价格不菲,依旧引起了抢购风潮,尤其是对于南方阴冷潮湿的冬季而言,更是成了富贵人家的新宠。雪花般的银钱和各种稀缺物资,开始反向流入北疆,极大地充实了刘睿的 war chest (战争基金)。

温暖了民生,积累了财富,刘睿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即将到来的、与胡人的生死之战。

这一日,北疆王府颁布了震惊四方的《北伐征兵令》!

告示贴遍了北疆每一座城池、每一个乡镇:

“胡虏窃据汉土,荼毒边民,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北疆王仁德,欲兴王师,北伐雪耻,复我河山!”

“今特此颁令,招募勇士三十万,组建北伐新军!”

“凡年十六至四十,身体健康,自愿从军者,一经选拔,即刻授予‘军属田’,家人受王府优待!”

“军中粮饷足额,装备精良,更可修炼《铁血铸体功》,成就超凡!”

“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就在今朝!好男儿,当持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这份征兵令,如同在滚沸的油锅中滴入了冷水,瞬间在整个北疆炸开!

以往征兵,多是强征硬拉,被视为畏途。但北疆王的征兵令,却充满了荣耀与实实在在的利益!“军属田”、“家人优待”、“足额粮饷”、“修炼功法”、“建功立业”……每一条都直击人心。尤其是蜂窝煤的推广,让北疆王“爱民如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民心可用!

一时间,各城设立的征兵点人满为患。青壮们群情激昂,告别家人,怀揣着改变命运和保家卫国的梦想,踊跃报名。政务司的吏员们忙得不可开交,进行初步的登记和筛选工作。

刘睿深知兵贵精不贵多。他下令,由霍去病、张辽、赵铁鹰组成遴选委员会,制定严格的选拔标准,宁缺毋滥。他要的,是一支令行禁止、敢打硬仗的铁军,而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三十万大军的招募与训练,意味着天文数字般的后勤消耗。

刘睿再次召见沈万三,神色肃穆:“万三,三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乃是重中之重。孤要你动用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给孤囤积粮草!北疆境内,加大收购力度,价格可适当上浮,但绝不允许奸商囤积居奇,扰乱民生!北疆之外,通过你的商队,从中原、江南,甚至蜀中,尽可能多地购买粮食、布匹、药材,尤其是耐储存的粟米、豆料!”

“主公放心!”沈万三目光灼灼,充满了干劲,“蜂窝煤生意为我们打开了渠道,积累了信誉。如今我们手握大量金银和中原急需的货物(如优质毛皮、北地药材),换购粮草并非难事。属下已命各支大商队调整方向,将以采购军需物资为第一要务!同时,在各战略要地,秘密设立大型粮仓,分散储存,以确保万无一失!”

一场无声的粮食战争,已经提前打响。北疆如同一只苏醒的巨兽,开始张开饕餮之口,疯狂地吞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源,为明年那场决定命运的国战,积蓄着足以碾压一切的力量。

这个冬天,北疆大地冰封雪盖,但人心是滚烫的,工坊是火热的,军营是沸腾的。黑金带来的温暖驱散了身体的寒冷,而北疆王擘画的宏伟蓝图与强军之举,则点燃了每一个人心中的热血与希望。

厉兵秣马,只待春雷。北疆的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开动,势不可挡。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