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带领他们的是武安王,应元正也没想到之前闹得鸡飞狗跳的人,居然还能成为皇家的代表,这皇帝真是疯了。
而这就苦了之前因为宗室俸禄问题,找他麻烦的二皇子、三皇子。武安王一点好眼色都没给他们,其余的几个和他没有纷争的皇子,他倒是和蔼了很多。
特别是负责带兵保护他们的大皇子,武安王每天都在众位皇子前夸奖对方。号召大家向大皇子学习,要求弟弟们辅佐大哥。
每天都不重样,应元正都听烦了。不止是他,其他皇子也腻了,连大皇子的亲兄弟六皇子,也有些受不了。
只有四皇子是真心的每次都赞同他,不仅作为一个晚辈尽职尽责地听从武安王的话,还对其他皇子礼貌友善。
在应元正看来,最可怕的便是连武安王也渐渐对他推心置腹,甚至比对自己的儿子还好。
‘这是什么魅魔?’
【不得了的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武安王对应元正也算不错。当年五皇子生辰发生的事,武安王还记得,这个被骂的最惨,还被过继出去的世子可怜的很,很多事他就没有为难应元正。
系统却有些不理解。
【他对你都这么善良,为什么对更惨的五皇子这么苛刻。吃饭太慢,也骂人家。】
‘因为是皇子吧,我已经过继出去了。不过这个时候更能体会到,当年的过继真是个好决定。’
原本沉默寡言的五皇子,依旧如此,而且整个人更小心翼翼。尽管有四皇子罩着他,和他说话,也没有丝毫改善。
‘这狗皇帝,明明自己的孩子被冤枉了,怎么不想着弥补一下?’
【他不就是喜欢的更喜欢,不喜欢的更不喜欢吗?】
‘那他送我的那幅画像,是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是真的觉得我很想念他的容颜,还是准备膈应我?’
【……】
应元正叹了口气。
‘不过这画像也不是毫无用处,等将来打进京城之前,我就把这画像传给每个士兵看,让他们记住,活捉此人赏黄金万两!’
【……】
系统很想竖大拇指啊。
除了吃饭,一般情况应元正都是待在马车里,坐累了就出来骑马,骑累了就回去坐着。因为有些事不能在信里说,所以孙使便干脆不给他写信。
珠海的情况还顺利吗?批量生产能达标吗?新的改良成功了吗?王海龙采取了他的意见吗?……
这些事他通通不知道,无聊的时候只能看买来的话本,但这些畅销的话本内容居然大多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那书店的掌柜该不是忽悠他,让他买了卖不出去的书吧?
林婉仪则和各家王府的贵女们一起活动。应元正其实很担心她的性格,怕她受了委屈也不说。
林婉仪听了他的话很诧异,“世子不必担心,没有人为难我。”
后来应元正发现,确实没人为难她,但也没有人主动和她攀谈。很多时候,她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
应元正便提议,“要是不想去就不用去了,在车里读书也行。”
林婉仪疑惑地看向他,“……这样可以吗?”
应元正点头,“可以的。世子妃这身份你不喜欢没问题,但它能派上用场的时候,你就不要客气的用吧。”
林婉仪小心翼翼地问:“这样……不会对世子和平南王府的名声产生不好的影响吗?”
应元正摆摆手,“不会。”
他们平南王府都要造反了,还在乎什么名声。
林婉仪很震惊,因为她从小接受的教育告诉她,家族的颜面高于一切。这也是为什么她的父亲虽然非常反对将她嫁给世子,却也没有因此与家族决裂的原因。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是大家族生存的基本观念。
她不相信平南王府的教义会如此不同,那只有可能是世子不同。
“那便……多谢世子了。”
“嗯。”
林婉仪没带什么书,应元正便将自己买的话本给她看,他还挺想知道,林婉仪看完后怎么评价这些内容。
过了几天,他装作不经意地问起这件事,林婉仪用沉默回应了他。
应元正当场就笑了,他以为对方会勉为其难地夸两句,没想到竟是无言以对。
最后,反而是林婉仪问他,“世子觉得……这些故事怎么样?”
“不好。”应元正直言不讳。
林婉仪点头,“这些书中描写的小姐们和我平日所见的有些不同。”
这已经说的很委婉了。
应元正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身边的女性。家世不错的女子,当属柳玉清了,而她确实非常不同。
两人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应元正感慨,还是吐槽能拉近两人的关系啊。
因为队伍庞大,人员复杂,路上走走停停,五月底了他们还没到北固城。
期间,他们还看到新郎官应志亲自带领队伍去京城迎接新娘。应志满脸红光,和各个宗室和官员笑着打招呼,甚至见到应元正时也笑的合不拢嘴。
应元正觉得他看起来更傻了。
等他离开,应元正便找到柳墨言,“老师,我们参加完婚礼后是不是马上就可以离开?”
柳墨言没办法给出准确的时间,“应该是吧,毕竟这边婚礼结束两个月后就是二皇子的婚礼,连二皇子未过门的媳妇都留在了京城筹备婚礼。”
应元正想了想,难怪林婉仪都跟着他来了,但二皇子身边却没有人。
“不过,这一切还得看武安王的意思,毕竟他代表了皇帝。”柳墨言话锋一转。
看着那个玩世不恭的王爷,应元正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
大皇子应天逸看着越来越近的北固城,心里的焦虑也逐渐加深。他在心里自我安慰:没关系,对方说过等他离开后再行动。他现在回来了,也算是在城内,还没有离开。
师爷也说了,这次随行的有众多皇亲国戚,加上各家护卫及皇帝派遣的军队,力量不容小觑。敌人不可能贸然出手。
最有可能的时机便是婚礼结束后,他们这群人离开了,对方才能以最小的代价获的最大的胜利。
终于,在六月初,他们抵达了北固城。城门口竖起了巨大的红灯笼,旗帜在微风中飘扬。靖北王和他的世子亲自出城迎接他们。
城内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一股喜庆的气息。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看,低声议论着这些难得一见的尊贵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