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礼正顺着摊位间的小道缓步前行,忽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争执声,夹杂着摊主的吆喝与游客的议论,人群层层围拢,把路都堵了大半。“哟,这是咋了?”他心里一动,禀着中国人看热闹传统美德,连忙顺着人流挤了进去。
圈子中央,一方是个穿着的确良衬衫、背着帆布包的中年摊主,正死死拽着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男人的胳膊,脸上满是怒气;另一方站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西装笔挺,胸前别着钢笔,身边还跟着个拎公文包的助理,满脸茫然地看着眼前的混乱,时不时用生硬的中文问“怎么了”。
被摊主拽着的好像是个翻译,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一边试图挣脱摊主的手,一边对着中年男子连连解释,语气急切: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听起来有点像日语。
贺礼凑在人群里,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很快摸清了来龙去脉。这翻译跟着日本人来潘家园淘古董,总想在雇主面前露一手,证明自己懂行。刚才看到摊主摊位上摆着一只粉彩花卉纹碗,就自作主张凑上去,对着日本人吹嘘这是“乾隆年制”的珍品,还拍着胸脯保证是真货,然后跟摊主讨价还价,最终以八百块的价格谈妥。
可等他转头跟日本人邀功时,那日本人拿起碗仔细看了看,又用日语跟助理嘀咕了几句,随后摇了摇头,明确表示不要。翻译顿时慌了神——他本想在日本人面前展示能力,没成想雇主不买,可价格已经谈死,摊主哪里肯放他走。古玩的规矩就是想要可以谈价格,谈好就得买。
“你这人怎么回事?价格都谈好了,说不要就不要?”摊主死死拽着翻译的胳膊,嗓门洪亮,“我这碗摆这儿半天了,你又是看又是摸,还跟我磨了半天价,现在说走就走,哪有这道理?今天你要么买走,要么别想离开!”
翻译急得满头大汗,一边擦汗一边辩解:“我是替他买的,他不要我买了干嘛?我又不懂这个!”
“你不懂你瞎掺和啥?”摊主不依不饶,“谈价的时候你拍着胸脯说这是好东西,现在人家不要,你倒想溜?没这规矩!”
周围的围观群众看得津津有味,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这翻译也太能逞能了,不懂装懂还瞎谈价”“就是,谈好价格又不买,换谁也不乐意”“那日本人看着也懵圈,估计也没想到会闹成这样”。
那叫田中的日本人被围观的人群看得浑身不自在,对着翻译反复追问,脸上满是困惑,不明白为什么突然涌来这么多人看热闹。
翻译被摊主拽得动弹不得,又要应付日本人的追问,还要承受周围人的指指点点,一时间手足无措,脸上的尴尬几乎要溢出来,嘴里不停念叨:“误会,都是误会,田中先生,咱们再看看别的,别的……”
摊主哪里肯松口,手抓得更紧了:“别扯别的!今天不把这碗买了,你别想走!八百块,一分都不能少!”
贺礼站在人群里,看着眼前的闹剧,忍不住摇了摇头。他瞥了眼那只粉彩碗,釉色浮艳,款识潦草,明显是个现代仿品,也就骗骗这想逞能的翻译。他抱着胳膊站在一旁,倒想看看这翻译今天怎么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