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碧娘一连串的质问,孟琦心中也是五味杂陈。
作为与杨氏和李货郎同一阶级的人,她甚至不敢看方三和碧娘的眼睛。
此事虽然与她无关,甚至她还帮助了方家,但不知怎的,她心中依旧有些说不上来的难过。
还是魏连江突然一叹,打破了室中沉重涩然的气氛。
魏连江想,这就是他为什么讨厌刘县令和官府那帮人的原因。
为百姓张目,这原本该是官府的职责,可这世道又有几个人可以不顾权贵和害人者背后的权势而做到这一点?
他刚来到这寒山镇的时候,便见到有人去县衙状告镇上的一家乡绅,可衙门的人听得那人之言二话不说便将那人赶了出去。
他悄悄跟着那人离去,虽然过了一会便见刘县令遣了人来,敲打他不要再告了,还给了他一把碎银。
他还记得那衙役说:“也就是我们县令爷心善,只是你要识趣,若是再不识趣,县令爷也保不住你。”
又语重心长道:“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
那人千恩万谢地回去了。
听起来还有些温情是不是?
魏连江却只想冷笑。
伪善!
不惧权贵为百姓张目本就是他刘县令应该的!
他披上这一身官皮的时候,难道便没人告诉他应该承担的职责吗?
这么多年的圣贤书白读了?
但即使如此,刘县令都比如今的许多县令好得多,县里百姓对他的评价也算得上是不错。
可这就对吗?
他虽然知道刘县令有自己的苦衷,可他却不能苟同。
这也是他无意科举做官的原因。
而老爷子与他是一类人。
因此,见到孟琦这一家,他才打心底里觉得亲近。
他本是个高傲的人,能叫他打心底里认可的人真的不多。
话说回来,魏连江这一叹,终于叫屋内的方三和碧娘回过了神。
他们再次清楚的认识到,若不是他们遇到船难的时候好运被人救起,后头又好运遇到了孟琦,必不会有如今的情景。
方三和方小郎会如那帮工一般悄无声息的死去,而碧娘会因为二人的离去而心如死灰,追随那二人而去。
而这一系列悲剧的制造者则会逍遥法外,依旧过着如以往一般地锦衣玉食的潇洒日子。
这也将孟琦的好衬得愈发突出了起来。
眼见着二人又要跪下,孟琦忙将二人扶起来,略说过两句之后,又赶忙离开了这个小院,颇有几分落荒而逃的意思。
离开方家三人居住的这个小院之后,孟琦便快步赶往老爷子那里——她要尽快将此事告知老爷子和刘县令听。
刘县令从方三这里得到了关键线索,再有之前已经查出来的东西,似乎最近便可以着手抓捕杨氏了。
只是此事说快不快,刘县令那边马上就会抓到那帮工,不如待将那帮工带来之后一并作证。
再有那张大夫,原来刘县令对于此人的去向还毫无头绪,但如今杨氏彻底进入他们的视线之后,他们对于张大夫的去向也有了些猜测。
虽不过几日时间,但孟琦却等的心焦。
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事还牵扯到了那李良玉。
英娘如今已经即将临盆,若是得知此事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提前去给英娘通气吗?
但此事难道是她去与英娘沟通,英娘便能接受的吗?
其实这种时候,对于英娘来说,孟琦与苏氏前去通气,与官府直接通知也许区别不大了。
为着英娘的原因,她一方面希望那帮工和张大夫快被人抓住,但每日没有消息之后,却又暗自松了口气。
说不得多这一天,英娘便就能将婴儿顺利生下了呢?
如此一来,不知那杨氏和李良玉如何,孟琦倒是颇为焦灼。
可惜英娘运气不好,直到刘县令那边有了消息,英娘还未将孩子生下。
在得知刘县令已经使人盯着李良玉,并已经准备将李良玉拿下的时候,孟琦到底是坐不住了。
知晓卢家还有个即将临盆的孕妇、且这孕妇是孟琦和苏氏的好友之后,刘县令到底退了一步,同意在尽量不惊动英娘的情况下将那李良玉抓出来。
只是这事却是怎么都绕不过英娘的父母了。
孟琦对英娘的父母印象虽不错,但也觉得二老在李良玉和英娘的事情上有些糊涂了。
但好在,因为英娘即将临盆,于氏作为她的嫂嫂便已经提前过来帮衬了。
于氏与英娘和她的公婆不同,一向是个精明能干的聪明人,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虽说一开始也是大惊失色,但很快便反应了过来,迅速便控制了府上下人——毕竟这些人的卖身契还在卢念远手里捏着。
只是到底是有那么一两个人是由李良玉新添置的,当于氏一开始行动的时候,便自以为不引人注目地溜了出去。
于氏带来的嬷嬷有些紧张:“夫人,那两人……”
于氏眸光锐利,看着那二人离去的方向,便知道那二人是为了去给李良玉报信。
于是她道:“随他们吧。”
她嗤笑一声:“他若还当自己是个人,便该不会叫英娘知道今日的事端。”
那嬷嬷战战兢兢:“若是……”
若是他不做人呢?
毕竟她一个下人看着夫人这夫家妹婿都觉得不是个好的——若是他好好做人能如今日这般惊动官府上门吗?
虽然他们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也猜测此事决计不会小。
于氏听懂了那嬷嬷的未尽之语,摇摇头笃定道:“不会的。”
“那毕竟是他的孩子,哪怕为了那孩子想,他也不能叫英娘出事。”
今日官府的人来势汹汹,想来这李良玉入了官府,怕是不一定还有回来的机会。
若是如此,这孩子就是他最后的香火了,他再如何不济,也不至于在此时犯浑。
只是不知道他到底犯了什么事?也不知道是否会连累自家?
于氏心中暗恨,连带着也怨起了那小姑子——毕竟若不是她非要嫁给那李良玉,早早听了自己和夫君的话,又如何会有今日之灾?
不过想着方才那衙差有些客气的态度,她还是稍稍放下了心来。
这小姑子虽糊涂又愚蠢,但交友的眼光倒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