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S省,天高云淡。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大院中渐黄的银杏树,心中却无暇欣赏这难得的宁静。他刚刚收到加密渠道传来的消息:世界贸易组织(wto)下属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委员会,即将就一项针对中医药产品的国际贸易标准进行关键性讨论。这项由某西方大国主导的提案,一旦通过,将对中国中药出口造成毁灭性打击。
他们这是要在规则层面卡住我们的脖子。林枫对匆匆赶来的李建国说。他快速浏览着文件,眉头越皱越紧。提案以消费者保护为名,要求对中药实施近乎苛刻的检测标准,其技术指标甚至超过了化学药品的要求。
更令人担忧的是,林枫通过特殊渠道获悉,诺维集团是这项提案的重要推手之一。显然,在接连受挫后,对方改变了策略,试图利用国际规则来实现其商业目的。
立即准备应对方案。林枫当机立断,这不是简单的贸易争端,而是一场关乎产业生死存亡的规则博弈。
他迅速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工作组,成员包括商务厅、卫健委、药监局的专家,以及省内顶尖的中医药学者。连续三个昼夜,工作组的灯光始终亮着。他们逐条分析提案内容,寻找其技术不合理之处,同时准备反驳的科学依据。
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用西药的标准来要求中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地说,这就像用尺子去称重量,根本是两套体系!
林枫沉思片刻,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不能仅仅防守,要主动出击。建议在提出反对意见的同时,我们也要拿出一套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国际标准方案。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工作组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两套材料:一套是针对原提案的反对意见,另一套是中方推荐的替代方案。
就在准备工作进入关键时刻,一个意外消息打乱了节奏:中国代表团在wto的首席谈判代表因病无法参会,需要紧急更换人选。经过紧急磋商,上级决定由林枫临危受命,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
时间太紧了。李建国不无担忧,距离会议开始只有一周时间,还要飞往日内瓦,准备时间严重不足。
林枫却显得异常冷静:既然躲不过,那就迎上去。这是我辈的责任。
出发前夜,林枫接到儿子林启明的视频电话。少年在屏幕那头举着一本中医药图谱,兴奋地说:爸爸,我在学校科技节上介绍了中医药,同学们都很感兴趣!
看着儿子充满朝气的面庞,林枫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温和地说:好好学,将来中医药的发展就要靠你们这一代了。
日内瓦的深秋,寒意已浓。wto总部会议室内,气氛更是降到了冰点。对方代表咄咄逼人,一再强调统一标准的必要性,言语中不乏对传统医药的轻视。
轮到中方发言时,林枫不卑不亢地走上讲台。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先展示了一组数据: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已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体系,中医药服务和应用范围已覆盖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认同制定国际标准的必要性。林枫话锋一转,但标准应该是促进贸易的工具,而不是阻碍交流的壁垒。
他接着展示了精心准备的对比分析:用对方提出的标准去检测几种常用中药,结果都不合格;但用中方建议的标准,则能科学反映其真实质量和安全性。
会场响起窃窃私语。对方代表面色难看,试图打断林枫的发言。但林枫早有准备,他请出了一位英国皇家医学院的院士。这位国际知名的学者,用严谨的研究数据证明了中医药的独特价值,并支持中方的标准方案。
会议陷入僵局。当晚,林枫彻夜未眠,他意识到需要改变策略。第二天一早,他主动约见了几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这些国家都有使用传统医药的习惯,但也苦于没有话语权。
如果我们不团结起来,今天的中医药,可能就是明天你们的传统医药。林枫推心置腹的一席话,打动了在场的代表们。
最后一天的表决环节,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当主席宣布就原提案进行表决时,印度代表突然发言,建议先讨论中方提出的替代方案。这个动议得到了巴西、南非等国的支持。
经过激烈辩论,会议最终决定:成立特别工作组,在半年内制定兼顾各方关切的国际标准,工作组主席由中方代表林枫担任。
消息传回国内,引起了轰动。林枫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但他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在返回S省的飞机上,他已经开始起草工作报告,其中重点提到了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的长远规划。
这只是一个开始。林枫对前来接机的李建国说,规则的制定权,从来都是争出来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然而,林枫还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诺维集团在规则博弈受挫后,已经开始策划新一轮行动,而这次的矛头,将直接指向他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