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S省纳米材料实验室,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林枫站在观察窗前,看着科研人员操作原子力显微镜。大屏幕上,石墨烯薄膜的原子结构清晰可见,但这项突破性研究正面临被窃取的危险。
林省长,安全系统凌晨捕获异常信号。实验室主任低声汇报,有人试图远程下载氮化镓半导体数据,攻击源经过多层跳转,最终指向境外某研究机构。
林枫凝视着数据流图谱,发现攻击时间恰好与诺维集团宣布纳米电子新计划重合。更蹊跷的是,实验室新引进的海外人才团队中,有三人与诺维有关联机构的研究背景。
立即启动纳米盾计划。林枫下令,所有核心数据实行物理隔离,同时让国安部门介入调查。
当晚的省委会议上,分歧意外出现。常务副省长周明华提出:引进国际人才是必要的,不能因噎废食。几位常委随即附和,认为安全审查可能影响科研进度。
林枫不动声色地展示证据:三个月来,已有五起未遂的技术窃取事件与某些外籍专家有关。他播放的监控显示,某外籍专家曾在深夜用微型设备扫描实验室门禁系统。
会议不欢而散。但更棘手的问题接踵而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突然发文,要求S省共享氮化镓技术资料,理由是重大专项需要。文件签署人,正是周明华的大学同窗。
他们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林枫深夜在办公室分析,通过正规渠道施压,配合商业间谍行动。
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实验室新来的博士后小王悄悄找到林枫:林省长,我导师被诺维高价挖角,要求我窃取实验数据。他交出的U盘里,有诺维收买科研人员的完整证据链。
你做得很对。林枫郑重承诺,国家和省会保护每一个遵纪守法的科研人员。
基于这些证据,林枫做出大胆部署:将计就计,向特定渠道投放含有特殊标记的技术鱼饵,同时布控抓捕现行犯。
行动当夜,当某外籍专家再次潜入实验室时,被守候的安保人员当场抓获。审讯发现,其身上携带的纳米级信息存储装置,装有尚未公开的专利图纸。
这不是简单的商业间谍,国安部门负责人报告,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案件。
然而,风波并未平息。周明华在次日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公开质疑过度安保影响科研环境。更蹊跷的是,有媒体开始炒作S省科研环境恶化的新闻。
林枫意识到,必须釜底抽薪。他让科技厅组织纳米科技开放日,邀请国际同行参观交流,同时展示自主研发的纳米防护技术。活动现场,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对中国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安全和开放从不矛盾。林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我们反对的是披着合作外衣的窃密行为。
风波渐息时,林枫接到儿子林启明的越洋电话。年轻的纳米科学研究者兴奋地报告: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可用于量子计算。爸爸,这次我们走在了世界前面!
但林枫的欣慰很快被新情报冲淡:诺维正在游说美国政府,将纳米材料列入对华出口管制清单。更棘手的是,有迹象显示,他们已渗透到国际标准制定组织。
深夜,林枫站在办公室的全省产业地图前,接到加密报告:纳米材料中试基地遭网络攻击,攻击手法与某国军方实验室高度相似。
窗外春雨绵绵,林枫知道,这场纳米暗战只是更大科技较量的前奏。下一回合,战场将延伸到更尖端的生物纳米领域,而胜负将决定未来产业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