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船厂被兵士围困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瞬间传遍了江宁城。魏国公府内,徐宏基脸色铁青,曹吉祥此举,无异于将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更是对留都体制的公然践踏。然而,那“奉旨清查”的大旗,却让许多原本态度暧昧的官员噤若寒蝉。
船厂大门紧闭,周铁鹰率领的稽查队员与厂内招募的护卫手持改良后的“迅雷铳”和强弓劲弩,依托厂墙和临时搭建的工事,与门外虎视眈眈的官兵紧张对峙。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金属的冰冷气息,一触即发。
“王公公!李公公!此乃先帝特旨所设,专司江防要务之地!尔等无端围困,意欲何为?若耽误了造船抗虏大事,谁担当得起!”孙幕僚站在厂门内侧,朗声喝问,试图以大势压人。
门外的王太监尖声冷笑:“孙先生,少拿大帽子压人!咱家奉的是当今圣上的旨意!尔等耗费巨万,工期延误,更兼行事诡秘,难保没有不臣之心!今日这厂,查定了!识相的,乖乖开门,否则,以抗旨论处,格杀勿论!”
他话音未落,几名被收买的军官便指挥兵士上前,试图用撞木冲击厂门。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只见胡老板等十几位江南颇有影响力的商人,在数十名精壮家丁的护卫下,疾驰而来,径直冲到厂门前,挡住了官兵的去路。
“王公公!且慢!”胡老板翻身下马,虽然气喘吁吁,声音却异常洪亮,“龙江船厂关系江南安危,更是我等商贾身家性命所系!公公今日若要强闯,坏了造船大事,致使红毛夷肆虐,这江南糜烂之责,公公可能承担?我等商民,断不能坐视!”
他身后,一众商人齐声附和,群情激愤。他们投入了真金白银,将身家押在了这船厂上,岂容曹吉祥如此破坏?这些家丁虽然不比正规官兵,但人数不少,且关乎切身利益,气势上竟一时压倒了官兵。
几乎同时,一顶青呢小轿也在护卫簇拥下匆匆赶到。轿帘掀开,走出的竟是礼部侍郎钱谦益。他面色沉凝,先是看了一眼剑拔弩张的场面,然后对王太监拱了拱手:“王公公,何必如此大动干戈?船厂之事,关乎国计民生,纵有疑虑,也该由留都各部会同核查,岂能动辄以兵戈相向?若激起民变,坏了江南大局,恐非皇上所愿见。”
钱谦益的态度,代表了江南士林清流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观望和不满。他们或许不完全认同林昭的做法,但更厌恶曹吉祥这种粗暴干涉地方、盘剥无度的行径。
王太监没料到阻力如此之大,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强行动手,恐难讨好,甚至可能引发不可控的后果。他咬了咬牙,恨恨地一甩袖子:“好!好!尔等……尔等这是要公然抗旨!杂家定当如实禀明曹公公,禀明皇上!”
说罢,他悻悻然地指挥官兵暂退,但仍将船厂远远围住,形成封锁之势。
危机暂时缓解,但船厂与外界的物资通道几乎被切断,形势依旧严峻。
厂内,沈云漪对外界的风波恍若未闻,她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块成功冶炼出的新型炮钢上。初步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远超预期,但这块钢锭太小,远不足以铸造真正的炮管。
“我们需要更大、更稳定的炉子,需要能浇铸数千斤钢水的设备和模具。”沈云漪对围拢过来的核心学员和铁匠头领说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外面的封锁,困不住我们的思路。现有的条件不够,我们就创造条件!”
她带领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厂内那些废弃的旧船部件和库存的材料。他们决定,利用船厂本身的技术力量和有限的物资,自行设计建造一座小型、但能满足初步需求的“土法”铸炮工坊。
没有现成的大型砂箱,就用厚重的耐火砖和夯土混合,在挖深的地基中现场制作;没有大型吊装设备,就设计复杂的滑轮组和杠杆;没有足够的优质焦炭,就想办法改进现有的煤炭,甚至试验性地掺入部分木炭……
整个船厂的核心力量,在沈云漪的统筹下,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起来。绘图、计算、施工、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也激发着所有人的潜能。封锁的压力,反而转化成了一种背水一战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林昭并未坐困愁城。他通过周铁鹰留下的秘密渠道,与外界保持着联系。他指示孙幕僚,利用这次曹吉祥的蛮横行径,在江宁士绅和百姓中进一步宣扬“北廷无道,勒索地方,破坏抗虏”的舆论,同时,加紧与魏国公、钱谦益等人的私下沟通,争取更广泛的支持,以期在政治上孤立曹吉祥。
数日后,被封锁的船厂内,一座外观简陋却结构坚固的铸炮工棚奇迹般地矗立起来。工棚中央,是一个巨大的、用耐火泥层层包裹的粘土模具,模具内腔,正是根据新型火炮图纸制作出的炮管阴模。
熔炼炉内,按照沈云漪反复优化后的配方投入的铁料、生铁和特殊添加剂正在高温下融化、反应。炉火纯青,映照着沈云漪和所有参与者紧张而期待的脸庞。这一次,他们要浇铸的,是一根缩短比例的实验炮管,用以验证钢材性能和铸造工艺。
“投料完毕!”
“炉温达到!”
“准备……浇铸!”
随着沈云漪一声令下,通红的钢水从出钢口奔涌而出,沿着特制的耐火流槽,如同一条炽热的金龙,准确地注入巨大的模具之中。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白色的水汽混合着刺鼻的气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工棚。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盯着那缓缓被钢水填满的模具入口。这是对过去无数次失败总结的检验,更是对未来的第一次实质性叩问。
浇铸完成,接下来是漫长的自然冷却和脱模前的等待。每一刻都显得无比煎熬。
十几个时辰后,当工棚内的温度降下来,学员们小心翼翼地用工具敲开外层已经凝固的粘土和耐火砖模具。一根黝黑、粗壮、带着铸造残留痕迹的炮管雏形,赫然呈现在众人面前!
初步清理后,沈云漪亲自上前检查。炮管表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砂眼和裂纹。她用手抚摸过那尚带余温的金属,感受着其下蕴含的力量。
“立刻进行粗加工,然后……准备第一次实弹测试!”她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但指令清晰无比。
加工的过程同样充满风险,任何失误都可能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但在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格物院学员的精确测算下,炮管的内膛被一点点镗磨光滑,外部也进行了初步修整。
测试场地选在船厂最偏僻的江滩一角,周围用沙袋垒起了简易的防护墙。那根缩短的实验炮管被牢牢固定在特制的炮架上。
装填、瞄准、安装拉火绳……所有步骤一丝不苟。
沈云漪站在安全区,手中紧握着记录本,目光死死盯住远处的靶标——一艘搁浅废弃的旧漕船。
“点火!”
引线嗤嗤燃烧,迅速缩短。
“轰!!!”
一声远比以往任何一次试射都更加沉浑、更加暴烈、带着某种金属撕裂感的巨响,猛然炸开!炮口喷出的烈焰如同巨兽的怒吼,巨大的后坐力让沉重的炮架都猛地向后一震!
几乎在炮响的同时,远处那艘作为靶标的旧漕船船舷部位,猛地炸开一个巨大的窟窿,木屑纷飞如雨!弹丸去势不减,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狠狠砸入后方的江岸,激起冲天的泥浪!
测距员几乎是吼着报出数据:“射程……远超现有任何同尺寸火炮!弹道稳定!”
现场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死寂,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许多铁匠和学员相拥而泣。他们成功了!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他们真的造出了性能卓越的新炮!
沈云漪缓缓放下望远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她看着那门尚且冒着青烟的实验炮,眼中闪烁着泪光与无比坚定的光芒。
这声轰鸣,不仅是对技术突破的宣告,更是对厂外那些封锁与威胁的,最有力、最直接的回答!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很快便透过封锁,传到了江宁城内外。曹吉祥闻讯,又惊又怒,他没想到林昭等人竟能在封锁中取得如此突破。而魏国公、钱谦益等人,在听闻此事后,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技术的成功,开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政治筹码。
龙江船厂内,炉火未熄,希望重燃。但这初试锋芒的钢炮,能否真正轰开眼前的困局,乃至未来海上的惊涛,犹未可知。江风依旧凛冽,暗流愈发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