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硝烟彻底散去,校园里弥漫着假期特有的松弛与空寂。拖着行李箱的学生们脸上带着归家的期盼,广播里循环播放着寒假注意事项,喧闹了一学期的京北大学渐渐安静下来。
宿舍里,黎晴和林菱也相继收拾好行李,与姜羡道别。
“羡羡,你真的不回去啊?一个人在京北多冷清。”黎晴一边往箱子里塞最后一件毛衣,一边关切地问。她来自海市,林菱则来自苏省,这个寒假都要各自回家。
“嗯,这个寒假有些安排,走不开。”姜羡帮着她把箱子拉链拉上,语气轻松,“而且,我打算接我爸妈过来京北住一段时间,陪他们在这儿过年。”
“哇!叔叔阿姨要来京北过年啊?真好!”黎晴眼睛一亮,“可惜我和林菱得回家,不然真想尝尝阿姨的手艺!等开学回来,我们再聚!”
林菱也微笑道:“是啊羡羡,代我们向叔叔阿姨问好,祝他们在京北玩得开心。”
“好,一定带到。你们路上也注意安全,假期愉快。”姜羡笑着与两位室友拥抱道别。看着她们离开,她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家庭团聚充满了期待。
送别室友,姜羡回到租住的公寓(她早已退掉之前的一居室,为父母准备好了新住处),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妈,是我。”
“羡羡!考完试了吧?什么时候的机票回来?妈给你腌好了腊肉,就等你回来了!”姜妈喜悦的声音传来。
“妈,爸,”姜羡声音温柔而坚定,“我考完了,成绩很好,你们别挂心。这次寒假,我想接你们来京北过年。”
电话那头顿了顿,姜妈疑惑道:“又去京北?咱们高二暑假不是去过了吗?故宫长城都看过了呀。而且你这孩子,过年当然要回自己家,哪有跑外面过的道理?”
(关于父母的工作这里说明一下:姜爸是蓉城一家老牌国营厂的中层干部,工作稳定。姜妈则在区里的街道办事处工作,岗位稳定,但节假日和年底往往有值班和各类社区活动安排,也比较忙碌。)
姜羡早已预料到这个反应,她耐心解释,话语中带着浓浓的眷恋和清晰的规划:“妈,上次来是旅游,走马观花。这次不一样,我想让你们来生活一段时间,体验一下我在京北的日常。我租了个很好的房子,比上次住的酒店舒服多了,有家的感觉。”
她继续加强情感攻势,声音放软:“而且,我现在课业和项目忙,回去待不了几天就得赶回来。你们过来,我们就能有整整一个寒假的时间在一起。我想天天吃你做的饭,想傍晚陪爸散步,想带你们去我没课的时候常去的书店、公园,看看真正的、不只是景点的京北。过年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对不对?”
接着,她开始解决实际问题:“至于工作,爸,您把年假休了,加上春节假期,时间足够了。妈,您跟街道协调一下,把年假集中休了,或者换个班。所有费用我来负责,你们就当是女儿请你们来视察我的独立生活,顺便度个假。”
姜爸接过电话,语气沉稳中带着欣慰:“羡羡,你的心意爸妈明白。只是这样安排,你会不会太辛苦?又要忙学习,又要陪我们。”
“爸,一点也不辛苦。你们来了,我更有动力,心里也更踏实。我现在做项目有收入,足够让我们过得很好。”姜羡的语气充满让人安心的力量,“就这么定了吧,好吗?让我也当一次东道主。”
最终,在姜羡情真意切的劝说和周全的安排下,姜爸姜妈终于笑着答应了。姜爸开始协调年假,姜妈也着手调整值班安排。姜羡立刻为他们订好了一周后飞往京北的机票。
她没有选择凯旋公馆那套过于奢华的顶跃,而是在同一个高品质小区里,租下了一套宽敞、温馨、设施齐全的三居室。她精心布置,等待着父母的到来。
接机那天,姜羡早早到了机场。当看到父母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出口,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却更多是即将见到女儿的喜悦和几分对“二次进京”的熟稔时,姜羡的心瞬间被温暖填满。
“爸!妈!这边!”她挥着手迎上去。
“羡羡!”姜妈快走几步拉住她的手,仔细端详,“气色不错,看来没亏待自己。”
“走吧,车在外面,我们回家。”姜羡自然地接过姜爸手中的小件行李。
她开着那辆黑色的保时捷panamera,平稳地汇入车流。姜爸看着窗外,感慨道:“这京北,每次来感觉都不一样。”
“这次咱不赶景点,慢慢逛,像本地人一样生活。”姜羡从后视镜里对父母笑道。关于车,她依旧用“项目合作方提供的工作便利”来解释,父母想到女儿现在的“本事”,也就释然了。
回到公寓,打开门,明亮温馨、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让姜妈眼前一亮。
“这房子租得好!比上次住的酒店强多了,真有家的样子!”她里外看着,满意地点头。
“欢迎爸爸妈妈来京北的家!”姜羡张开手臂,俏皮地说。
安顿下来后,姜羡的生活进入了另一种充实而温暖的节奏。她白天依然忙碌,去学校、去“工作室”,但心里有了更明确的归期。姜妈重掌厨房大权,变着花样投喂女儿。姜爸则负责采买,傍晚雷打不动地拉上姜羡在环境优美的小区里散步,听她分享一天的见闻。
姜羡带着父母去了她常去的咖啡馆、书店,逛了充满烟火气的胡同,听了地道的京韵大鼓。这次,他们不再仅仅是游客,更像是短暂的“居民”,体验着京北更深层的韵味。
她还通过牧恒的人脉,安排姜爸与几位在京北文化、社科领域的朋友进行了轻松愉快的交流,让姜爸觉得受益匪浅。姜妈也凭借其街道工作的亲和力,迅速和小区里来自天南地北的邻居们打成一片,有了自己的“情报网”和活动圈。
夜晚,当姜羡在书房里处理“云瞻资本”的事务时,门外传来的电视声、父母的低声闲聊,或者妈妈送来的一碗冰糖雪梨,都成了她内心最安宁的背景音。
这个寒假,因为父母的到来,京北之于姜羡,不再仅仅是求学地和奋斗的战场,更成了此心安处的“家”。这份踏实而温暖的幸福,是她所有野心和梦想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