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苏青绫看到周世安的右手手腕内侧,似乎有一小块淡红色痕迹。那痕迹极淡,有点像蝴蝶,颜色近乎于无。仿佛只是皮肤下细微的血管脉络偶然形成的图案。又像是某种陈旧、几乎要褪尽的印记。
而且只是一闪即逝。快得让人怀疑是否是生死搏杀后精神过度紧绷产生的幻觉。随即就被他自然落下的衣袖彻底遮盖,严实得仿佛从未存在过。
可苏青绫的心,却在那瞬息之后,猛地一沉,随即失控般狂跳起来!
那感觉,并非锐器刺穿般的剧痛。而是仿佛被一条冰冷滑腻的毒蛇悄然贴近,然后不轻不重地噬咬了一口!
一股难以言喻的寒意,并非来自初秋的夜风,而是从心底最深处滋生。瞬间沿着尾椎骨窜上脊背,如同一条冻僵的蛇急速爬行,直冲头顶百会穴。
她浑身毛孔骤然紧缩,几乎要控制不住打一个剧烈的寒颤!
是错觉吗?连续的战斗,烛光的摇曳,眼中的疲惫……都可能制造不可靠的幻象。
还是……那惊鸿一瞥的、淡得几乎要融入肤色的图案,才是真正的、属于“蝶影门”最核心成员那隐秘至极的“血蝶”标记?
方才周世安的所有解释,言犹在耳,逻辑缜密,合情合理。
他的一切举动,从书房内桌面那不起眼的刻痕暗示,到关键时刻去而复返、于乱箭中施以援手,都显得天衣无缝。甚至充满了侠义之士的担当与果敢。
他对自己武功的赞赏,眼神灼灼,语气热烈,听不出半分虚假。
然而,如果……如果赵寻真的只是一个被精心推到前台的“头目”,一个用来吸引所有火力的幌子呢?
那么,真正的“蝶影门”主脑,那个隐藏得最深、操纵着一切的黑手,会不会就一直巧妙地潜伏在自己身边?
冷静地上演着一出贼喊捉贼、高明到令人脊背发凉的戏码?
他所谓的舍身返回来救援,是否根本就是一场计算精准、用以获取她彻底信任的苦肉计?
而现在,那本牵扯了无数条人命、足以震动朝野的关键账册,已经安然落入了他的手中。
接下来……他会怎么做?是立刻销毁?还是利用它进行更深的谋划?
无数疑问和可怕的猜测,如同被投入滚油的水滴,在她心中噼啪作响,疯狂沸腾,掀起惊涛骇浪。
她感觉自己的指尖都有些发麻,那是极度震惊和后怕带来的生理反应。
但她更深知,此刻,在此地,面对一个可能是平生所遇最狡猾、最危险的对手,绝不能流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异样!
若对手真是周世安,那么他的心机深沉与武功修为,恐怕都远非赵寻之流可比。这将是前所未有的险局。
苏青绫极力压制着翻江倒海的情绪。表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连捧着那杯温水的手指都刻意保持着稳定,没有一丝明显的颤抖。
她借着低头小口饮水的动作,微垂的眼睫巧妙地遮掩住了眼底一闪而过的惊疑与骤然升起的冰冷警惕。
她甚至强迫自己的声带放松,维持着略带沙哑和疲惫的语调。仿佛只是劫后余生自然而然的无力。
她轻轻将水杯放在身旁的小几上。假装因脱力与精神损耗而以手扶额,指尖用力揉着突突直跳的太阳穴。
用带着浓重倦意的声音轻声问道:“周大人,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动?这账册……关系重大,牵连甚广,是否需要立刻挑选绝对可靠的心腹之人,星夜兼程,火速呈送京城?”
她此问,看似顺理成章,实则是投石问路。既是为了试探周世安对下一步的安排,更是想近距离仔细观察他提及这本刚刚到手的“铁证”时,最细微的神色变化和肢体反应。
周世安正站在窗边,凝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闻声转过身来。
屋内摇曳的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轮廓,却依旧能看清他脸上那抹一如既往的、令人如沐春风的温和而沉稳的笑容。他的目光平静,甚至带着几分关切。
“苏姑娘不必过度忧心,身体要紧。账册之事,我自有万全安排。京城那边,其实在行动之前,我已通过另一条绝密渠道送出了消息。”
他语气平稳地继续说道:“今夜你且安心在此休息,务必养精蓄锐。赵寻虽已伏诛,但其党羽仍在暗处,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明日之后,恐怕还有更艰难、更凶险的仗要打。届时,还需多多仰仗姑娘之神威。”
他的话语依旧稳妥周到,安排听起来缜密无比,充满了令人安心的力量。
他的笑容依旧温和得体,找不出任何瑕疵。
但此刻,在苏青绫眼中,这曾经让她觉得可以信赖的笑容,却仿佛隔着一层氤氲的、难以看透的厚重迷雾。
那沉稳可靠的语气背后,似乎也潜藏着无尽的算计与冰冷的机锋。
手腕上那惊鸿一瞥、却如同烙铁般印在她心头的淡红蝶影,让一切看似合理的表象都变得可疑起来。
账册,已经到了他的手中。
他,真的还是那个传闻中刚正不阿、值得托付性命的周御史吗?
还是说,自己刚刚从那看似绝境的书房虎口脱身,却又在不知不觉中,踏入了一个更为精心布置、更为凶险万分、足以令人万劫不复的龙潭?
窗外,夜色愈发深沉浓稠,万籁俱寂。连夏末秋初常有的虫鸣声都彻底消失了,仿佛天地间的生灵都预感到了某种危险,选择了噤声。
但这死一般的寂静,非但不能带来安宁,反而更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一切。隐藏着无穷无尽的杀机与难以捉摸的诡谲。
苏青绫感到,一场远比御史府书房内那场真刀真枪的厮杀更为凶险、更为复杂诡谲的风暴,正在这寂静的夜幕下悄然酝酿、积蓄力量。
而她,已然身处风暴最中心,退无可退。
她轻轻放下水杯,手指仿佛无意识地拂过身旁冰凉而柔韧的鞭柄。
长鞭安静地蜷伏在那里,像一条沉睡的黑龙。鞭身传来的熟悉触感,带着一丝冰冷的坚定,让她纷乱如麻的心绪稍稍沉淀,找回了一丝脚踏实地的控制感。
无论如何,真相必须查明。父亲的冤屈,枉死同胞的血债,都系于此。她不能错,也错不起。
而她手中的这柄伴随她出生入死的长鞭,似乎注定又要再次饮血了。
只是,下一次,它会呼啸着挥向谁?是明处张牙舞爪的敌人?还是……身边这位笑容温和、曾与她并肩作战的“盟友”?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带着刺骨的寒意,缠绕不去。
寂静的房间里,只有桌上那盏油灯的灯芯,偶尔因油脂不均而爆出一两声极其轻微的噼啪声。反而更衬得四周落针可闻。
两人相对无言,各怀心思,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但那即将到来的黎明之后,等待他们的,或许并非是驱散黑暗的曙光。而是更加浓重、更加令人迷失方向的迷雾,以及随之而来、更加激烈的冲突。
时间在沉默中缓慢流逝。
苏青绫靠在椅背上,闭目假寐,但全身的感官却提升到了极致。她能清晰地听到周世安在屋内缓慢踱步的细微声响。能感觉到他偶尔停留在窗边向外眺望的凝重气息。
每一个细微的动静,都在她脑海中迅速被分析、解读。他是在等待接应的人?还是在观察外面的动静,确保没有尾巴跟来?或者,只是在思考如何处置她这个潜在的、最大的威胁?
她必须主动做点什么。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被动地等待他的下一步行动。试探,必须更加巧妙,更加不露痕迹。
就在她心思电转之际,周世安却忽然停下了脚步,转身面向她。
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苏姑娘,方才在御史府,你应对赵寻及其手下时,身手卓绝,招式凌厉而又不失灵动。不知师承何门何派?恕周某眼拙,竟一时看不出路数。”
苏青绫心中警铃大作。来了。他果然开始探她的底了。
这是在评估她的威胁程度?还是想从她的武学渊源中,推断她是否知晓“蝶影门”核心的秘密?
她缓缓睁开眼,脸上适时地露出一丝混合着疲惫和谦逊的浅笑,避重就轻地道:“周大人过奖了。不过是家传的一些粗浅功夫,加上多年在外行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学了些保命的野路子,实在登不得大雅之堂,更谈不上什么师承门派。”
她刻意将话题引向“保命”和“拼命”,暗示自己的行为纯粹是应激反应,并无深厚背景。“比起大人您的沉稳老练,小女子这点微末伎俩,不过是情急之下拼命罢了。”
周世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光,但笑容未变。只是点了点头:“姑娘过谦了。如此‘野路子’,若能广为流传,实是我朝武林之福。”
他并未深究,话锋轻轻一转,“对了,姑娘似乎对东南沿海一带颇为熟悉?之前听你提及倭寇扰边之事,见解颇为独到。”
“略有耳闻罢了。”苏青绫心中微动,顺着他的话道。
“倭寇凶残,沿海百姓苦之久矣。尤其是南邦县周边岛屿,地势复杂,倭患尤为猖獗,听说近来又有不少村落遭殃……”
她说到这里,语气适时地低沉下去,带着几分真实的忧虑。目光也似乎飘向了远方,仿佛穿透了墙壁,落在了那片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海域。
就在这一瞬间,龙文那爽朗不羁的笑容和索云菲坚毅中带着温柔的眼神,清晰地浮现在她脑海。他们此刻就在那片危机四伏的海岛上,面对的是真刀真枪、凶残暴戾的倭寇,不知是否一切安好?
那份远方的牵挂,像一根细微的丝线,轻轻扯动了她的心弦。但这丝波动,她迅速将其掩藏。现在不是分神的时候。
她将话题拉回,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只望这边的事情能早日了结,朝廷方能腾出手来,全力应对东南危局。”
周世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姑娘所言极是。内忧不平,何以攘外?铲除‘蝶影门’这等朝廷蛀虫,亦是稳固海防之根基。”
他的回应滴水不漏,完全是一副忠君爱国、顾全大局的臣子模样。
然而,苏青绫却注意到,在他转身走向桌案,准备将账册放入一个看似普通的木匣时。他的指尖在接触到账册封皮的瞬间,有一个极其细微的、近乎本能的停顿和摩挲动作。
那动作轻得几乎无法察觉,却像一道闪电,劈开了苏青绫心中的迷雾。
那不是对待一件重要证物的谨慎。更像是一种……确认。一种带着某种隐秘联系的触碰。
疑云非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重了。
苏青绫暗暗吸了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决断,她必须想方设法进行更进一步的试探。
或许,可以从那本账册本身入手?或者,从他对“蝶影门”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的了解程度入手?
夜色如墨,深沉而静谧,仿佛没有尽头。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黑夜中,一场惊心动魄的无声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苏青绫站在阴影里,她的心跳平稳而有力,与周围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她的手轻轻握紧了藏在袖中的短刃,短刃的冰冷触感透过布料传递到她的指尖,让她的头脑保持着清醒。
她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每一个回合都至关重要。她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在这紧张的时刻,苏青绫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远方。她想起了那个远隔茫茫大海的南邦县,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危机的地方。
南邦县是一个海岛县,四周被波涛汹涌的大海环绕。那里倭寇猖獗,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在那个充满危险的地方,苏青绫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共同对抗倭寇。龙文、索云菲、冯天豪、陈伯、孙前辈、阿青、小六子……他们的身影在苏青绫的脑海中一一闪现。
文哥,他总是那么沉稳冷静,是大家的主心骨;索姐姐,她美丽而勇敢,武艺高强;冯公子,他武功高强,胆大心细;陈伯,他经验丰富,是大家的长辈和导师;孙前辈,他德高望重,是众人敬仰的药叟;阿青兄弟,他憨厚老实,却有着一身的好力气;小六子,他虽然年纪不大,却机灵得很,总能给大家带来欢笑。
苏青绫不禁想知道,他们现在是否一切安好?是否还在继续与倭寇战斗?她多么希望能够再见到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守护南邦县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