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多管齐下的人才战略,如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堤坝,有效遏制了人才外流的暗潮。“寒川杰出贡献奖”的荣光、稳步提升的待遇与分红、以及“工匠光荣、学者尊贵”的社会氛围,极大地凝聚了国内技术精英的人心。格致学院内书声琅琅,工造司工坊炉火不熄,一派欣欣向荣。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寒川日益完善的内控体系与强大的向心力,那些对寒川技术垂涎三尺的势力,并未死心,反而将争夺的手段变得更加隐蔽、更加精细,乃至……更加不择手段。一场围绕顶尖人才的 “挖墙脚”与“反挖角” 的暗战,在觥筹交错与温情脉脉的伪装下,激烈上演。
这场暗战的焦点,意外地落在了工造总局一位并非最显赫、却身处关键岗位的匠师身上——孙墨言。孙墨言年近四旬,性格沉稳内敛,是工造司资深的标准化与质量检测专家。他虽不直接参与“雷龙炮”、“火龙炮”等尖端武器的研发,却掌管着整个工造体系零部件互换性标准制定与出厂质量最终裁定的大权。其位置,如同咽喉要道,关乎寒川军工产品的大规模、高质量生产与维护的根基。
这一日,孙墨言收到一封来自老家“青州”的信件。信中,一位自称是其远房表叔的族人孙福,言辞恳切,言及家乡族老病重,思念在外子弟,望其能回乡一叙,并参加即将举行的宗祠修缮落成大典,信中还附上了一张颇为精美的请柬。孙墨言自幼离家,对故乡宗族观念颇深,见信后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加之族老病重,便向工造司告假,获批后踏上了归乡之路。
然而,这看似寻常的探亲之旅,从一开始就布满了陷阱。孙墨言抵达青州后,受到了这位“表叔”孙福极其热情乃至奢华的接待,住进了精心准备的宅院,每日宴请不断,席间不仅有族中长辈,更有几位谈吐不凡、自称是来自“江南”的丝绸商人作陪。这些商人对他极尽奉承,称赞寒川器物之精良,更对孙墨言这位“掌管天下工造标准”的大匠师表达了无比的敬仰。
起初,孙墨言只当是寻常应酬,虽觉有些过分热情,但碍于情面,并未多想。但随着接触加深,他发现这些“商人”对寒川工造体系的了解远超寻常商贾,问及的问题也愈发具体,甚至开始隐晦地打探某些关键零部件的公差范围和质检流程。孙墨言心中渐生警惕,但对方始终以“学术探讨”、“商业合作参考”为名,且招待周到,让他难以拉下脸来严词拒绝。
更让他不安的是,在一次仅有“表叔”孙福和那几位核心“商人”的私宴上,对方终于图穷匕见。酒过三巡,一位为首的“商人”摒退左右,对孙墨言坦言:“孙大师,实不相瞒,我等并非寻常商贾,乃是受‘云梦泽邦联’工部大臣所托,特来相请。” 他取出一只沉甸甸的锦盒,打开后,里面是耀眼的金锭和一张地契,“云梦泽求贤若渴,若大师愿往,俸禄十倍于寒川,宅邸良田即刻奉上,更可授予‘首席大匠师’尊号,地位尊崇无比。至于大师族人,亦可一并迁往,永享富贵。”
孙墨言闻言,如遭雷击,脸色瞬间煞白。他万万没想到,所谓的亲情乡谊,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他猛地站起,怒道:“尔等……尔等竟敢以此卑劣手段!我孙墨言深受皇恩,岂能做此背主求荣之事!”
那“商人”却不慌不忙,阴恻恻地笑道:“大师何必动怒?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寒川给你的,不过是虚名薄利。而在云梦泽,你可得实在的富贵。况且……”他话锋一转,带着威胁,“大师此番回乡,与我等往来甚密,席间言语,若传回寒川,恐也难辨清白吧?不如顺势而为,两全其美。”
威逼利诱,双管齐下! 孙墨言顿感陷入绝境,冷汗浸湿了后背。他深知对方所言非虚,自己虽无心,但确实与对方多次接触,瓜田李下,难以说清。一时间,忠义、恐惧、对家人的担忧交织在一起,让他心乱如麻。
就在孙墨言内心激烈挣扎、几乎要被压垮之际,客房门外却传来一阵沉稳的敲门声。不等屋内人反应,门被推开,一名身着普通商贾服饰、气度却不凡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名目光锐利的随从。为首男子微微一笑,对惊愕的众人拱手道:“诸位,好热闹啊。在下皇甫谦,寒川情报司缉事处掌令,奉旨,迎孙墨言大师返京。”
“皇甫……情报司!”孙福和那几个“商人”顿时面无人色,瘫软在地。他们的一切行动,早已在皇甫嵩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
皇甫谦冷冷地扫了一眼那些金锭地契,对孙墨言温和却不容置疑地说:“孙大师,陛下与陈大人知你忠义,亦知你受小人蒙蔽。此事,大师乃受害者,无须自责。请随我等回京,陈大人正在工造司等候,有要事相商。”
孙墨言恍如梦中,又是羞愧又是感激,连忙点头。
原来,早在孙墨言收到那封“家书”时,机警的户籍官就发现其“表叔”孙福的背景存疑,上报了地方官府,信息很快汇总到皇甫嵩那里。皇甫嵩敏锐地嗅到了阴谋的气息,并未打草惊蛇,而是将计就计,暗中布控,不仅掌握了云梦泽间谍团伙的全部成员和计划,更是在关键时刻现身,既解救了孙墨言,也拿到了对方策反的确凿证据。
孙墨言安全返回寒川主城,直接到了陈烁的值房。他跪倒在地,涕泪交加,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禀报,并请罪。
陈烁亲自将他扶起,安抚道:“墨言请起。此事,非你之过,乃敌之狡诈。你能坚守底线,临危不乱,已显忠贞。陛下与我,对你信任如初。” 他语重心长地说,“此事亦给我等敲响警钟,敌对我人才之觊觎,已无所不用其极。防间反谍,不可有一刻松懈!”
随后,陈烁与皇甫嵩联名向林牧之奏报了此事。林牧之闻奏,震怒于云梦泽的卑劣行径,同时也对情报司的精准高效和孙墨言的忠诚深感欣慰。他下旨重赏皇甫嵩及其下属,并对孙墨言予以慰勉和赏赐,以安众心。
此事并未公开,但寒川高层以此为契机,迅速升级了反制措施:
1. 加强核心人员背景审查与动态监控:对涉及关键技术的骨干及其社会关系进行更深入的排查,并建立定期谈心与异常行为预警机制。
2. 实施“轮岗”与“备份”制度:对像孙墨言这样掌握核心流程的专家,实行定期岗位轮换,并培养副手,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人,也降低被“定点挖角”的风险。
3. 主动出击,反向渗透:皇甫嵩奉命,精选一批忠诚可靠、背景清白的年轻工匠或学者,伪装成失意或寻求更好发展的技术人才,设法打入云梦泽、古象国等势力的技术机构,不仅获取对方技术情报,更可伺机进行反向宣传,动摇其人心,甚至策反其人才。
4. 外交施压:寒川通过隐秘渠道,向云梦泽邦联发出了严厉警告,并出示了部分证据,暗示若再有此类事件,将采取包括经济制裁在内的报复措施。云梦泽方面虽矢口否认,但气焰大为收敛。
一场惊心动魄的挖角危机,以寒川的完胜告终。孙墨言经历此事后,更加兢兢业业,成为工造司忠诚的楷模。而寒川的人才保护网,也因此在考验中变得更加缜密和富有韧性。
林牧之在听取皇甫嵩关于成功实施一次反向渗透的汇报后,对陈烁感叹道:“陈爱卿,看来这人才之争,已如战场博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然,我寒川若能守正出奇,恩威并施,则不仅可防敌之挖角,亦可化其人才为我所用。此消彼长,大势可期!”
陈烁深以为然:“陛下圣明。人才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关键在于引导与掌控。经此一役,臣更觉,唯有不断强大自身,营造汇聚英才的‘洼地’,方能在这场无声的争夺中,立于不败之地。”
挖墙脚与反挖角的暗战,虽不见刀光剑影,其凶险与复杂,却丝毫不亚于正面战场。寒川凭借其日益成熟的情报体系、果断的应对策略和核心人才内心的归属感,再次扞卫了科技兴邦最宝贵的资产。这场暗战的胜利,也预示着寒川在与对手的全面竞争中,正逐渐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布局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