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通过技术贸易区、知识产权律例以及构建盟友技术依赖等一系列组合拳,成功地将自身的科技优势转化为稳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区域霸权日益巩固。西凉沙城等势力的归附与依赖,似乎预示着一种以寒川为核心的新秩序正在形成。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因一方的强盛而停止转动。在寒川光芒万丈、看似无可匹敌之际,那些曾被其锋芒所慑、或明或暗吃过亏的对手,并未坐以待毙。恐惧与屈辱,在某些情况下,会转化为最强大的动力。一场旨在缩小技术代差的、静默而执着的努力,正在寒川视野的阴影处悄然加速。
这一次,寒川面对的,不再是零星的仿制或拙劣的抄袭,而是有组织、有战略、甚至带有一定创新性的系统性科技追赶。其领头羊,正是曾与寒川在海上争锋、并一度试图对寒川实施技术封锁的云梦泽邦联,以及与其暗通款曲的古象国。
危机的苗头,最初并非来自金戈铁马的边境冲突,而是源于望海港技术贸易区一份看似寻常的贸易数据报告。户部派驻贸易区的专员在季度核查时发现,来自云梦泽的商队,近期采购的货物种类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们仍然大量购买寒川的成药、农具和日用工业品,但对基础性的技术手册、标准度量衡器具、基础材料样品(如特定标号的钢材、合金)以及一些精密工具(如游标卡尺、水平仪) 的采购量,出现了显着且持续的增长。与此同时,古象国的商队则加大了对寒川矿产勘探技术资料和初级冶炼设备的采购。
这份报告被迅速标注,层层上报,最终摆在了户部尚书王玄策和工造总局会办大臣陈烁的案头。
王玄策眉头紧锁,指着数据对陈烁说:“陈大人,你看此事……云梦泽和古象国,以往只重成品,如今却对基础工具和材料如此上心,其志恐不在小啊。莫非……他们想从根本上追赶?”
陈烁拿起报告仔细审阅,面色也逐渐凝重:“王尚书所虑极是。购买成药,是为解燃眉之急;购买基础工具和材料样本,却是为了知其所以然,试图建立自己的体系。这是……要从地基开始模仿乃至超越我啊!” 他深吸一口气,“此事必须立刻禀报陛下和皇甫大人!”
消息在御前会议上公布,引起了高度重视。情报司主官皇甫嵩补充了更令人不安的信息:“陛下,诸公,据我方潜伏在云梦泽和古象国的暗桩回报,此二国近年来,确实在暗中大力整顿其工匠体系。云梦泽效仿我格致学院,建立了‘澜江格物院’,重金招揽四方学者,不仅包括被我方清除的败类,甚至还有从西域、南洋聘请的奇人异士。古象国则在其王室主导下,合并了各大匠作坊,成立‘王立百工监’,集中资源攻关矿冶和军工。他们……正在试图走一条系统化学习、吸收、再创新的路子。”
大将军郑知远闻言,冷哼一声:“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我寒川十余年积累,岂是他们轻易能赶上的?待其稍有苗头,一发炮弹便可让其心血灰飞烟灭!”
陈烁却摇头,语气严肃:“郑将军,万不可轻敌!技术追赶,初期虽难,然一旦入门,进步速度可能超乎想象。尤其云梦泽水运发达、商贸繁荣,古象国资源丰富,二者若联合,取长补短,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需知,我寒川亦是自一穷二白中崛起!”
林牧之静听完毕,手指轻叩御案,沉声道:“陈爱卿所言,方是老成谋国之见。骄兵必败。我寒川能有今日,乃因时刻怀有忧患意识,不断进取。今对手既已觉醒,奋起直追,我辈更当惕厉奋发,不可有丝毫懈怠!”
他随即做出部署:
一、 加强技术监控与预警:皇甫嵩的情报网需将对方科技动向列为最高优先级,不仅要关注其军工进展,更要密切关注其基础学科教育、工匠培养体系的建设。
二、 加速自身技术迭代:陈烁的工造司和格致学院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尤其要在关键领域拉开代差,如新材料、新动力(对蒸汽机的研究需加快)、精密加工等,确保始终领先一代以上。
三、 有限度的技术迷惑:在严格管控核心机密的前提下,可通过贸易区等渠道,有选择地释放一些过时或存在缺陷的技术信息,甚至包含一些精心设计的“技术陷阱”,误导对方的研发方向,拖延其进程。
四、 外交分化:王玄策需暗中运作,利用经济手段和外交辞令,离间云梦泽与古象国的联盟,制造矛盾,使其难以形成合力。
战略虽定,但对手的追赶速度,还是超出了寒川的预料。
数月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望海港外海负责巡逻的寒川快艇“海鸥号”,在执行例行任务时,雷达官(装备了初步的磁石感应探测装置)突然发现几个不明身份的船只信号,正在远离正常航线的偏僻海域进行高速机动测试。艇长谨慎靠近观察,风雨中隐约可见那几艘船的轮廓——船体修长,似乎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帆船的流线型设计,而且烟囱中冒出的浓烟表明它们可能装备了某种原始的动力装置!
“海鸥号”试图靠近识别,对方却迅速利用速度和天气优势摆脱了接触。这一情况被迅速上报。
几乎同时,皇甫嵩的密报送达:云梦泽“澜江格物院”在船舶流体力学和锅炉设计上取得突破,其秘密建造的新一代战舰“沧龙级” 已下水测试,据信航速和稳定性有显着提升!而古象国的“王立百工监”则成功冶炼出一种韧性极高的新型合金,已开始用于制造更耐用的炮管和工具。
消息传来,寒川高层震动!虽然“沧龙级”和新型合金的性能肯定还无法与寒川的“龙吟级”和特种钢相比,但这种追赶的速度和方向,表明对方已经摸到了现代舰船和材料科学的大门!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开始了有目的的创新!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陈烁指着海图,声音低沉:“陛下,情况比预想的严峻。云梦泽在船舶动力和设计上找到了自己的路径,古象国在材料领域也有了突破。若任其发展,不出十年,其海军和陆军装备水平将大幅提升,虽仍不及我,但足以在局部构成实质性威胁,我技术优势将大幅缩水!”
郑知远也收起了轻视之心,皱眉道:“看来,光靠封锁和误导还不够。是否……需要采取更坚决的措施?”他的话中隐含着军事干预的意味。
王玄策立即反对:“不可!对方并未公开挑衅,我若主动攻击其研发设施,必遭天下非议,引发全面对抗,正中其下怀!且其设施必戒备森严,行动成败难料。”
林牧之目光锐利,扫过争论的臣子,最终定格在窗外的风雨上,仿佛能看到远方海域那些正在奋力追赶的身影。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冷静与决断:
“诸卿,对手的追赶,早在意料之中,只是其速度令人警醒。此乃必然之势,堵不如疏,压不如导。”
“郑卿所言军事选项,乃最后手段,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用。王卿所虑亦有道理。”
“然,坐视其成长,亦非良策。”他转过身,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手的追赶,对我而言,是挑战,亦是机遇!”
“其一,它逼迫我寒川不敢停步,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奔跑,将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陈烁,工造司需启动‘跃迁计划’,在几个关键领域寻求颠覆性突破!”
“其二,它证明了科技之路,并非我寒川独有,这反而有利于打破‘寒川威胁论’,让更多势力看到通过发展自身也能强大的希望。我寒川可借此倡导一种基于规则、有序的科技竞争与合作模式,而非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
“传朕旨意:加强监控,加速研发,同时,可考虑在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与云梦泽、古象国等进行有限度的、可控的技术交流,例如共同制定某些行业标准、举办学术研讨会。既要保持领先,也要避免将其彻底推向对立面,形成恶性军备竞赛。我们要的,是主导权,而非孤独的霸权!”
林牧之的决策,展现了一位成熟政治家的远见。他深知,绝对的科技垄断难以持久,健康的竞争反而能促进共同进步,关键在于寒川要始终掌握节奏和方向。
“沧龙级”的现身,如同一声警钟,在寒川科技兴邦的道路上长鸣。它宣告了寒川独享科技红利的时代即将过去,一个群雄并起、竞相追赶的科技争霸新时代,已露端倪。寒川这艘巨轮,在享受领先的荣光时,也必须时刻警惕身后掀起的浪花。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