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川在火药领域的艰难突破,为其武器系统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然而,当这更具威力的新式复合火药开始小批量装备精锐部队时,一个长久以来被高速发展的表象所掩盖的、更为深层次的系统性弊端,却在一次紧急战备中骤然爆发,其破坏力不亚于一场败绩。
北境局势骤然紧张,萧铁心部频繁异动,一场大规模冲突似乎一触即发。郑知远下令全军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并急令军械库为前线部队紧急补充一批“雷火”步枪和备件。命令下达,麒麟工业区的兵工厂开足马力,日夜赶工。然而,当前线部队接收这批新枪和维修零件时,混乱发生了。
一名营官愤怒地冲进军械库,手里拿着几支无法正常击发的“新”枪和一堆看似相同的零件:“看看!这都是什么?!这支枪的击锤簧太软,扣不动!那支枪的枪机闭锁不严,漏气!领来的备用螺栓,十个里竟有七八个对不上号,拧不进去!这让我如何打仗?”
类似的情况在各个接收单位层出不穷。经过紧急调查,原因令人沮丧却又在意料之中:尽管“雷火”步枪有统一的图纸,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依赖不同工匠班组的手工制作和调整,同一型号步枪的零件尺寸、公差、甚至螺纹规格都存在细微却致命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单支枪出厂检验时或许不易察觉,但一旦需要战场快速维修或零件互换时,问题就暴露无遗。一支枪的损坏,可能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无法更换而导致整枪报废!效率低下的手工作坊模式,在需要大规模、高效率保障的战争压力下,显得不堪一击。
消息传回都督府,林牧之震怒。他拿起两支编号相邻、却因击针尺寸有毫厘之差而零件无法互换的“雷火”步枪,重重地摔在案上!
“荒谬!简直荒谬!”他的声音冰冷刺骨,“我寒川耗费无数心血,炼得好钢,造得好铳,却败在这毫厘之差上?!将士们在前线搏命,却要因后方工匠的随心所欲而徒增伤亡?这等‘精工细作’,与谋害同袍何异?!”
禽滑略满脸羞愧,冷汗涔涔。他深知问题的根源:工业化生产,不仅仅是规模扩大,更是生产方式的革命。没有标准,就没有真正的效率和可靠。
“主公息怒…此乃臣失职!以往只求单器之精良,忽视了万器如一之要义!零件不能互换,生产线再快,亦是虚快;仓库零件堆积如山,临战却无一可用…此弊不除,寒川军工,终是沙上之塔!”
王玄策也痛心疾首:“政令通行,需文字统一;百工协作,需尺寸统一。此乃治国之理啊!”
林牧之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这并非某个工匠或工坊的过错,而是寒川工业体系从手工业思维向大工业思维转型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道鸿沟。寒川可以造出最锋利的矛,但若这矛的矛头、矛杆、矛鐏无法快速更换组合,其持续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林牧之目光锐利,扫过众人,“标准化与互换性,乃现代工业之灵魂!失此灵魂,纵有千般巧思,万钧之力,亦是一盘散沙!”
“传朕旨意:即日起,在寒川工造体系内,推行全面标准化运动!目标:同型器械,零件互通;万器如一,如臂使指!此役,关乎寒川工业之生死,务必成功!”
一场席卷整个寒川工业体系的“标准化”风暴,在林牧之的铁腕下骤然掀起。其核心,是建立一套精确、统一、强制执行的规范体系。
一、 度量衡的绝对统一。
这是标准化的基石。以往,各工坊甚至工匠个人使用的尺、规、量具皆有细微差异。林牧之下令:
? 制作“寒川标准尺”:由禽滑略亲自监制,以特定合金在恒温下打造数把基准铜尺,其上精确刻度。以此为准,复制出大量标准工作尺,分发至所有工坊,并立法规定,一切制造必须以标准尺为准。旧有杂尺,一律收缴销毁。
? 统一重量与容积单位:同样制作标准砝码和量器,用于配料、称重。
二、 极限化的公差概念与检验体系。
这是实现互换性的关键。禽滑略组织最顶尖的工匠和算学先生:
? 制定《寒川工造公差规范》:对“雷火”步枪的每一个零件,都图纸上明确标注允许的尺寸偏差范围(公差),如“轴径 φ10 ± 0.05 mm”。这打破了以往“差不多就行”的模糊观念。
? 发明专用量具:设计制造卡尺、塞规、环规等专用量具,用于快速检验零件是否在公差范围内。不合格品,坚决报废或返工。
? 设立独立质检岗位:在每道工序后设立质检点,质检员只对标准负责,有权否决任何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道工序。
三、 螺纹、齿轮等基础要素的标准化。
这是最繁琐却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
? 统一螺纹规格:规定几种标准的螺距、牙型角,淘汰杂乱无章的旧螺纹。制作螺纹规作为基准。
? 规范齿轮模数:制定标准齿轮模数系列,使不同工坊生产的齿轮能够正确啮合。
四、 生产流程的再造与工装夹具的普及。
为了保证成千上万的零件都能符合标准,必须改变依赖工匠手感的生产方式。
? 推广工装夹具:为每个关键零件设计专用的模具、夹具、样板,使工匠在加工时,被“限制”在标准范围内,大大降低了对个人技术的过度依赖,也提高了效率。
? 细化工艺卡片:将装配流程分解为极其细致的步骤,规定每个步骤使用的工具、方法和标准。
推行过程,阻力巨大。习惯了“自由发挥”的老师傅们抱怨束手束脚,认为这是对他们技艺的侮辱;严格的质检导致初期废品率飙升,成本增加;统一的标准使得一些“特色”设计被取消,引发不满。但林牧之态度坚决,强力推行,奖惩分明。
成效,在阵痛后逐渐显现。
数月后,当一批严格按照新标准生产的“雷火”步枪和备件运抵前线进行测试时,效果令人惊叹。任意一支枪的扳机,可以装到另一支枪上;任意一个备用枪机,可以替换损坏的枪机;整个换装过程,只需简单工具,耗时不过片刻!
前线将士欣喜若狂!这意味着,战场抢修效率提升数倍,武器完好率大幅提高,后勤保障压力骤减。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生产领域。标准化使得流水线作业真正成为可能,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不同工坊生产的零件可以顺畅组装,促进了专业化分工。也为未来更复杂武器(如后装枪、机关枪)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林牧之视察焕然一新的兵工厂,看着那整齐划一的零件和高效运转的生产线,对禽滑略说道:
“看,这才是工业之力的真谛!非仅器物之利,更是秩序与精准之力!标准化,乃将千万人之力,拧成一股绳之法宝!”
“然,此非终点。”他拿起一个标准螺栓,意味深长地说,“今日之标准,乃为步枪。来日,寒川之舟车、铁轨、乃至屋舍楼宇,皆需有章可循!此标准之制,当推而广之,成为我寒川立国之基业!”
寒川对标准化与互换性的追求与实践,是其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寒川工业从依赖“工匠精神”的艺术,转向依靠“科学管理”的工程。这套看似枯燥、严格的制度,为寒川打造了一支不仅锋利、而且可靠、耐用、易于维护的武器系统,更为其未来的大规模工业扩张,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这无声的革命,其意义,丝毫不逊于战场上的任何一场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