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秘库深居宫城西北角,常年不见天日,空气中弥漫着纸张腐朽与檀香混合的味道。
陈则宏身着一品官服,在太监的引领下走过长长的甬道,两侧的书架高耸如墙,摆满了泛黄的孤本古籍,不少书卷的封皮已模糊不清,唯有铜制书牌上的篆文依稀可辨。
凭借 “整理前朝农政文献” 的名义,再加上暗影暗中疏通,他终于获得了查阅部分秘藏的权限 ——
这里藏着晟朝历代帝王收藏的奇书异志,是外界难得一见的知识宝库。
他的目标明确,专找与 “天象”“异闻” 相关的典籍。
指尖划过一排排书卷,终于在一个尘封的书架角落,找到了几本残破的竹简与帛书。
其中一本《星衍秘录》最为奇特,竹简上的墨字虽有褪色,却仍能辨认:“尧帝二十年,有天外飞星坠于昆仑之墟,流光百里,裂地为渊,时有村人近之,忽消失不见,再寻无迹。”
另一卷帛书《玄空记》则记载着更晦涩的内容:“双月交汇,天轨偏移,时空裂隙现于特定之地,感之者,或越古今,或通异界。”
“天外飞星”“时空裂隙”“双月交汇”—— 这些词汇像惊雷般击中了陈则宏。
他想起雷雨夜钢笔的异动,想起小花的眩晕,心中愈发笃定:
穿越绝非偶然,这世上真的存在能连接不同时空的能量,而这些古老文献,正是解开谜团的钥匙。
他不敢怠慢,让随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典籍抄录下来,又将原件放回原处,动作轻柔得生怕惊扰了沉睡千年的秘密。
与此同时,小花在伯府的书房里,也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地方志与神话传说中。
她将各地学子与暗影搜集来的资料一一整理,渐渐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共性:
至少五个不同地区的神话,都提及 “天人降临” 或 “凡人失踪” 的故事,且都发生在 “七星连珠”“双月同辉” 的特定天象之下。
西南山区的《蛮夷志》记载:“月满之夜,双月并悬,神山祭坛有光冲天,部落勇士入山祈福,竟见身着异服之人自光中出,言语不通,俄而消失。”
北疆的《狄戎旧闻》则提到:“昔年可汗狩猎,遇双月交汇,见旷野有裂隙发光,数名随从靠近,瞬间不见踪影,可汗以为神罚,率部远避。”
更让她在意的是,这些传说中提及的地点,除了之前已知的西南祭坛、陨石坑,还指向了昆仑墟、东海蓬莱岛两处人迹罕至的古老遗迹。
“父亲,你看!”
陈则宏刚从皇宫回来,小花便迫不及待地将整理好的笔记递过去,
“这些神话传说都提到了特定天象和神秘地点,和你在秘典里看到的‘双月交汇’‘时空裂隙’完全吻合!”
陈则宏接过笔记,快速翻阅,眼中越来越亮:
“没错,这绝不是巧合。特定天象提供能量,神秘地点作为通道,或许还有某种仪式作为引导,三者结合,才能打开时空裂隙。”
父女俩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
回家的路,似乎有了模糊的轮廓。
几日后,皇帝为庆祝北疆安定、五谷丰登,举行盛大的祭天大典。
陈则宏作为靖川伯、国子监祭酒,位列高官之中,小花则以 “女学表率” 的身份,陪同后宫嫔妃观礼。
祭天仪式在南郊天坛举行,高台之上,祭品罗列,乐师奏响庄严的《大晟乐》,钟鼓齐鸣,声震寰宇。
当仪式进行到最高潮,皇帝身着十二章纹冕服,手持玉圭,高声诵读祷文。
祷文的韵律古朴苍凉,与乐师演奏的乐曲形成奇特的共鸣,回荡在天地之间。
陈则宏站在百官之列,忽然察觉到一丝异样 ——
天空中,一轮满月与一轮残月恰好形成特定的角度,月光洒在祭坛之上,仿佛有淡淡的能量在流动。
就在这时,他腰间口袋里的那支钢笔,突然微微发热,紧接着,一股熟悉的眩晕感袭来,与雷雨夜的感觉如出一辙,却比上次更为清晰。
他下意识地看向观礼台方向,正好与小花的目光相遇 ——
小花也脸色发白,一手扶着栏杆,眼中满是震惊,显然也感受到了这股能量波动。
这股波动持续了不过片刻,便随着祷文的结束、乐声的停歇而消失。
钢笔恢复了冰凉,眩晕感也渐渐褪去,但父女俩心中的震撼却久久未平。
他们清晰地感受到,那股能量与穿越时的能量同源,与雷雨夜钢笔异动的能量一致 ——
它真实存在,且能被特定的条件激活。
“是祷文的韵律、乐声的频率,还有双月的角度!”
大典结束后,父女俩回到伯府,迫不及待地讨论起来。
陈则宏兴奋地说道:“三者同时出现,才引发了能量共鸣。这就是关键!我们找到了激活时空能量的条件!”
小花也难掩激动:“还有古籍和传说中的地点,只要我们找到那些遗迹,再等到特定天象,按照祭天的仪式流程,说不定就能打开时空裂隙,回家!”
希望的火焰在心中熊熊燃烧。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开始全力复制祭天仪式的条件。
陈则宏请乐师还原《大晟乐》的旋律,让学子模仿祭天祷文的韵律;
小花则根据古籍记载,计算双月交汇的时间,标注下一次天象出现的日期。
他们还在伯府后院搭建了一个小型祭坛,按照天坛的规制摆放祭品,试图重现当时的场景。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
无论他们如何调整乐声的频率、祷文的节奏,哪怕等到了类似的天象,祭坛上始终没有任何能量波动,钢笔也毫无反应。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让原本充满希望的心情渐渐沉了下去。
古籍中的记载太过晦涩,“时空裂隙” 的触发条件并未详细说明,或许还需要特定的材质、特定的时辰,甚至需要献祭某种物品;
民间传说更是真假难辨,昆仑墟远在西域,道路艰险,且有蛮族盘踞,蓬莱岛则只存在于传说中,无人知晓确切位置;
而双月交汇的天象,每年仅有一次,错过便要再等一年。
伯府的书房里,烛光昏暗。
陈则宏将抄录的古籍扔在案上,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小花坐在一旁,看着桌上的仪式流程笔记,眼眶微微泛红。
希望如同微弱的火花,刚刚燃起,便被现实的冷水浇灭,那种从云端跌落谷底的滋味,让人备受煎熬。
“难道…… 我们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小花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陈则宏沉默良久,伸手拿起那支钢笔,指尖摩挲着磨损的笔身。
他想起穿越以来的种种 —— 治水时的艰难,北疆战事的凶险,与保守派的博弈,还有父女俩相互扶持的日夜。
他抬头看向小花,眼中虽有失落,却仍带着一丝坚定:
“至少我们知道了,回家不是完全渺茫的幻想。古籍难懂,我们可以慢慢研究;传说难辨,我们可以派人探寻。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真正的答案。”
窗外的月光洒进书房,照亮了案上的古籍与笔记。
希望的火花虽已黯淡,却并未完全熄灭。
他们知道,研究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但只要心中的信念还在,只要父女俩并肩同行,就总有一天,能触摸到那扇通往家乡的大门。
只是此刻,这份等待与煎熬,注定要成为他们异世旅程中,一段难以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