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菲斯联邦快递论坛球馆,曾经喧嚣震天的蓝色海洋,此刻弥漫着一种近乎悲壮的沉寂。G6,要么赢下比赛将系列赛拖入抢七,要么回家。但空气中流淌的,更多是一种大势已去的无力感。
天王山双加时的惨烈败北,不仅耗尽了球员们的体力,更仿佛抽走了这支年轻球队赖以生存的魂。那种拼到弹尽粮绝却功亏一篑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更衣室里,赛前的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胡比·布朗教练试图用嘶哑的嗓音再次点燃球员们的斗志,但回应他的,只有一片压抑的沉默和躲闪的眼神。高德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低着头,缠绕脚踝的胶布仿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身体的疲惫感依旧清晰,但更让他不安的是内心深处那丝难以驱散的怠惰,那是放纵后遗症与巨大挫败感混合的产物。他瞥了一眼旁边的保罗·加索尔,后者面色沉静,但眼神深处那簇曾经燃烧的火焰,似乎也黯淡了许多。
球员通道内,手臂依旧缠绕,口号依旧响起,却少了那份破釜沉舟的决绝。当他们踏入球场,迎接他们的依然是球迷们山呼海啸般的支持,但那声音里,似乎也掺杂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慌和不祥的预感。
比赛开始。
跳球后,灰熊队试图先声夺人。高德第一次进攻,借助掩护后中距离跳投,动作依旧标准,但起跳高度和出手力道明显不足。
“砰!”
球砸在篮筐后沿弹飞。他的手感冰冷得如同孟菲斯此刻的夜风。
回过头来,德克·诺维茨基,这个在天王山亲手埋葬他们的男人,第一次触球,甚至没有做任何复杂的动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面框试探步,随即干拔跳投。
“唰!”
篮球空心入网。2 : 0。
轻松,写意,仿佛在自家的训练馆。诺维茨基的眼神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猎手锁定猎物后的从容。他似乎看穿了眼前这支球队外强中干的本质。
首节比赛,成了诺维茨基一人的表演秀。无论是加索尔还是夸梅·布朗,无论是单防还是夹击,都无法阻止他那台精准的投篮机器。翻身跳投,金鸡独立,面框突破……他几乎予取予求。而灰熊队,进攻端滞涩无比,传球犹豫,跑位迟缓,除了加索尔还能依靠个人能力在内线零星取分,其他人都如同梦游。
高德努力地想带领球队,他突破,分球,但队友的终结总是差之毫厘。他尝试自己攻击,但双腿沉重,爆发力骤减,几次强突都被霍华德有效干扰。首节战罢,灰熊以 18 : 30 落后整整12分。高德4投1中,仅得2分。
次节,胡比·布朗教练换上了部分替补,试图用活力改变局面。丹尼·格兰杰和贾莱特·杰克确实拼劲十足,一度将分差缩小到8分。但每当看到追分的希望,小牛队总能有人站出来,或是特里的一记冷箭三分,或是霍华德的空切上篮,稳稳地压制住灰熊的反扑势头。
半场结束时,比分定格在 42 : 58。16分的分差,像一道巨大的鸿沟,横亘在灰熊面前。更衣室里死一般寂静,只能听到球员们粗重的喘息和教练无奈叹息。战术板上的线条似乎都失去了意义。所有人都明白,球队的心气,已经散了。
下半场,易边再战。高德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榨取着身体里最后一丝能量。他增加了无球跑动,终于在一次空切中接加索尔传球上篮得手。随后,他又命中了一记干拔三分!
连得5分!47 : 58!现场观众似乎又被点燃了一丝希望。
然而,这微弱的火苗瞬间就被诺维茨基无情扑灭。他先是在低位单打加索尔得手,紧接着又助攻空位的斯塔克豪斯命中三分。分差再次回到15分以上。
高德没有放弃,他继续冲击篮筐,造成犯规,罚球得分。他甚至在一次防守中,奋力追帽了特里的快攻上篮,引来了全场短暂的欢呼。第三节,他独得10分,努力维系着球队那微弱的悬念。
三节战罢,灰熊以 68 : 85 落后17分。高德的数据来到了19分,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效率并不高,19次出手仅命中9球,更多的是依靠搏杀获得的罚球。而更致命的是,除了他和苦苦支撑拿下20分的加索尔,其他队友彻底迷失。托尼·阿伦受困犯规,迈克·米勒手感冰凉,夸梅·布朗在篮下也失去了G4时的魔力。
第四节,彻底失去了悬念。小牛队稳扎稳打,控制着比赛节奏。诺维茨基依旧稳定地贡献着得分,仿佛不知疲倦为何物。灰熊队曾试图发起最后一波冲锋,但零星的火花无法形成燎原之势。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分差始终维持在15分左右。
终场前两分钟,胡比·布朗教练换下了全部主力,投子认负。
当高德、加索尔等人走下球场时,联邦快递论坛球馆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是感谢,是理解,也是送别。感谢他们一个赛季的拼搏,理解他们此刻的无力,送别他们这个充满希望却又戛然而止的赛季。
高德坐在替补席上,用毛巾紧紧盖住了头。他出场37分钟,19投9中,三分球4中1,罚球7中6,得到 25分,6篮板,4助攻,1抢断,1盖帽。数据看似不错,但无法掩盖球队溃败的事实,也无法抵消他心中那份因状态不佳而带来的自责。他知道,自己本可以做得更好。
保罗·加索尔坐在他旁边,面无表情地看着记分牌。20投10中,26分,11篮板,1助攻,他尽了全力,但独木难支。他眼神空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或许是对未来的权衡,或许是对这个结局的不甘。
最终,终场哨声如同丧钟般敲响。
96 : 108。
孟菲斯灰熊在主场以12分之差败北,系列赛大比分 2 : 4 被达拉斯小牛淘汰,结束了2005-2006赛季的征程。
德克·诺维茨基全场24投16中,高效砍下 38分,12篮板,3助攻,如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矗立在灰熊队的面前。
赛后的更衣室,如同葬礼现场。没有人说话,只有收拾行李的窸窣声和偶尔压抑的叹息。失败的苦涩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高德默默地脱下湿透的球衣,走进淋浴间,让热水冲刷着身体,却冲不散心头的阴霾。
然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场外悄然酝酿。
就在比赛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一则配有模糊但可辨认照片的八卦新闻,如同病毒般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照片拍摄于G6比赛前一天的晚上,地点是高德所住公寓楼的门口。画面中,高德和安妮·海瑟薇并肩走出,两人虽然都戴着帽子和口罩,但安妮那标志性的身形和侧脸,以及高德那熟悉的身材轮廓,足以让嗅觉灵敏的媒体和球迷对号入座。
报道的标题极具煽动性:
《败因在此?灰熊核心高德G6前夜密会好莱坞女星,状态全无致球队出局!》
文章内容更是极尽渲染之能事,将高德本场“仅有”25分(相较于他天王山的49分)的表现,与这次深夜相会强行联系起来,暗示他因沉溺温柔乡而疏于备战,导致球队士气低落,最终输掉了关键的生死战。
这则新闻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
原本还对球队抱以理解和同情的部分球迷,开始调转枪口。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对高德的指责和谩骂。
“关键时刻管不住自己?太让人失望了!”
“就知道泡妞,还想当核心?”
“安妮·海瑟薇毁了我们的赛季!”
当然,也有理性的声音为其辩护,认为球员也有私生活,不能将球队失利的责任归咎于一次普通的私人会面,球队整体的疲惫和心态失衡才是主因。但在汹涌的舆论浪潮面前,这些声音显得如此微弱。
高德在驱车回家的路上,经纪人焦急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告知了他这个突发情况。他看着手机上那些不堪入目的评论和那几张模糊的照片,一股冰冷的怒意从心底升起,瞬间驱散了所有的疲惫。
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但他无法忍受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安妮也卷入这场无端的指责和非议之中。更让他愤怒的是,这些人轻描淡写地抹杀了他们整个赛季的努力,抹杀了队友们的拼搏,将一场复杂的、实力与状态差距导致的失败,简单地归咎于一个荒谬的“桃色新闻”。
他将车停在路边,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平复着翻涌的情绪。手机再次震动,是安妮发来的信息,语气充满了担忧和歉意,似乎她也看到了那些报道。
高德看着那条信息,眼神逐渐变得坚定。他回复道:“不是你的错。别担心,我能处理。”
放下手机,他重新启动引擎,目光望向窗外孟菲斯的夜色。赛季结束了,但属于他的战斗,似乎才刚刚开始。场内的硝烟已然散尽,场外的风暴却已扑面而来。他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面对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