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冬初,广岛的清晨飘着细雪,细碎的雪花落在校园的樱花枝上,像给枝头裹了层薄纱。城南小学的操场上,几十张小板凳整齐地摆着,穿着蓝色校服的孩子们围着操场坐成一圈,眼里满是期待——今天古井喜实受邀来学校,给孩子们讲太极护和平的故事,还会教大家简单的“十字手”(孩子们更爱喊“十只手”)。
自从“演讲口误变十只手”的故事传到校园,古井喜实就成了孩子们眼里的“大英雄”。
不少孩子把他的故事画成漫画,贴在教室的墙上;还有孩子学着他的样子,用彩笔在纸上画“十只手”,每天都盼着能亲眼见见这位“会用十只手护和平”的师傅。
上午九时,古井喜实准时走进校园。他穿着一身浅灰色短褂,袖口依旧绣着小小的太极图,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手里还提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给孩子们准备的太极图案小贴纸。
孩子们见状,纷纷站起来,大喊着“古井师傅好”,声音清脆,像冬日里的暖阳,瞬间驱散了校园里的寒意。
班主任王老师赶紧走上前,笑着说:“古井师傅,辛苦您了!孩子们盼您好久了,天天问我‘古井师傅啥时候来教我们十只手呀’。”
古井喜实笑着点头,跟着王老师走到操场中央,对着孩子们深深鞠了一躬:“小朋友们好,我是古井喜实,今天来跟大家讲太极的故事,还教大家练‘十只手’,好不好?”
“好!”孩子们齐声回应,纷纷坐直身体,睁着大眼睛看着他,手里还攥着彩笔和小本子,准备记录。
古井喜实坐在小板凳上,没有直接讲大道理,而是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说起:“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打仗,好多小朋友没有家,没有爸爸妈妈,只能在街头流浪。那时候我就想,要是我有本事就好了,能保护他们,能让大家都有安稳的家。后来我跟着师傅学太极,学了‘十只手’,终于有了保护别人的本事——之前有坏人想砸和平碑,我就用‘十只手’挡了他们的刀,保护了和平碑,也保护了身边的人。”
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孩子皱着小眉头,小声说:“坏人真坏,居然想砸和平碑。”还有孩子举起小手,大声说:“古井师傅,您太厉害了!我也要学‘十只手’,保护爸爸妈妈!”
古井喜实笑着点头,伸手摸了摸那孩子的头:“好呀,等会儿就教大家,咱们一起学‘十只手’,一起护身边的人。”
说着,他站起身,准备给孩子们示范“十字手”的姿势。
冬天的短褂领口较松,他抬手时,领口不小心往下滑了些,露出了胸口的一道疤痕——那是之前右翼分子举刀砸和平碑时,他为了护碑,没来得及完全避开,被刀刃划到留下的疤,长约三寸,颜色比周围的皮肤深些,在浅灰色的衣料映衬下,格外显眼。
“哇!古井师傅,您胸口有疤!”一个坐在前排的小男孩最先发现,指着他的胸口,好奇地喊了出来。
其他孩子也纷纷凑过来,睁着大眼睛看着那道疤痕,有的孩子小声问:“古井师傅,这疤是怎么来的呀?是不是挡刀的时候留下的?”
古井喜实愣了一下,赶紧拉了拉领口,想把疤痕遮住,却被孩子们的好奇心拦住了。
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仰着小脸,认真地说:“古井师傅,您别遮呀!我爸爸说,疤是英雄的勋章,您的疤肯定是保护和平碑的勋章!”
这话让古井喜实心里一暖,也不再刻意遮掩,轻轻拉开领口,让孩子们看得更清楚:“对呀,这道疤是挡刀的时候留下的,当时坏人想砸和平碑,我就冲上去挡了一下,虽然留了疤,但和平碑没坏,我就觉得值了。”
孩子们听完,纷纷露出崇拜的眼神,围着他叽叽喳喳地问:“古井师傅,疼不疼呀?”“这道疤是不是跟‘十只手’一样厉害呀?”
就在这时,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支彩笔,仰着小脸问:“古井师傅,我能用彩笔给您的疤画点东西吗?我想让它变成更厉害的勋章!”
古井喜实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好呀,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小女孩赶紧跑到他身边,踮着脚尖,认真地在他胸口的疤痕周围画了起来。
她先用黑色彩笔,在疤痕两侧画了两个半圆,一个半圆里涂了黄色,一个半圆里涂了黑色,正好是太极阴阳鱼的图案;又用红色彩笔,在阴阳鱼的边缘画了一圈波浪线,像给阴阳鱼镶了层边;最后,她看着疤痕,笑着说:“这道疤刚好在中间,就像太极的‘眼’,最厉害的地方!”
孩子们纷纷凑过来,看着这道被画成“太极眼”的疤痕,都忍不住惊叹:“哇!好漂亮!像太极图一样!”“古井师傅,您的疤变成太极疤啦,超酷!”
王老师站在一旁,看着这温馨又有趣的一幕,赶紧拿出相机,按下快门——照片里,古井喜实半蹲在地上,脸上带着温和的笑,胸口的疤痕被画成太极阴阳鱼的“眼”,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踮着脚,认真地给阴阳鱼补颜色,周围的孩子们围着他们,眼里满是崇拜,细碎的雪花落在他们身上,格外美好。
中午放学后,王老师把照片洗了出来,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
孩子们路过时,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指着照片小声议论:“你看,这就是古井师傅的太极刀疤,超酷!”“我也要学‘十只手’,以后也要有这么酷的勋章!”
这张童趣满满的照片,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有人评论“这才是最酷的疤痕,是守护和平的勋章”,有人说“小朋友的想法太可爱了,太极刀疤超有意义”。
第二天,不少周边学校的老师,都带着学生来城南小学看公告栏里的照片,还特意联系王老师,希望能邀请古井喜实去他们学校,讲讲“太极刀疤”的故事。
城南小学的校长也格外开心,特意在校园里办了一个“太极与和平”的小展览,把孩子们画的“十只手”漫画、“太极刀疤”照片都摆了上去,吸引了不少家长来参观。
有家长看着“太极刀疤”的照片,对着孩子说:“你看古井师傅,为了保护和平碑,不怕受伤,留下这么酷的疤。以后你也要像他一样,有勇气守护身边的人,守护和平。”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牢牢记住了“太极刀疤”和“守护和平”这两个词。
一周后,古井喜实又受邀去城西小学演讲。这次他特意没有拉紧领口,胸口的“太极刀疤”(孩子们起的名字)清晰可见。
孩子们见到他,纷纷围上来,指着他的胸口,笑着说:“古井师傅,您的太极刀疤好酷!您再给我们讲讲挡刀的故事吧!”
古井喜实笑着坐下,再次说起护碑的经历,只是这次,他不再觉得这道疤痕是“伤口”,而是真正的勋章——它不仅记录着自己守护和平的勇气,还能让孩子们记住“和平需要守护”,这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
演讲结束后,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画的“太极刀疤”,递给古井喜实:有的孩子在纸上画了和平碑,碑前站着带着“太极刀疤”的古井喜实;有的孩子画了好多小“太极刀疤”,说“以后我们都学‘十只手’,都有太极刀疤,一起护和平”;还有孩子在画的背面写着“古井师傅是太极英雄”,字迹稚嫩,却格外真诚。
古井喜实把孩子们的画小心翼翼地收进布包,心里满是温暖。
他想起当初挡刀时,还担心留下疤痕不好看,可现在他觉得,这道“太极刀疤”是他这辈子最珍贵的东西——它让他成为了孩子们眼里的“太极英雄”,也让太极与和平的种子,悄悄在孩子们心里发了芽。
傍晚时分,古井喜实拿着孩子们的画,回到李天骥的住处。
他把画摊在桌上,又指着自己胸口的“太极刀疤”,笑着跟师傅说起在学校的经历。
李天骥看着那些童趣满满的画,又看了看徒弟胸口的疤痕,眼里满是欣慰:“好啊,这道疤没白留。它不是伤口,是勋章,是你守护和平的证明,也是让孩子们记住和平的印记。”
古井喜实重重地点头,伸手摸了摸胸口的“太极刀疤”,心里满是坚定——以后他还要去更多学校,讲更多太极与和平的故事,让更多孩子知道,和平需要守护,而“十只手”的力量,能护着身边的人,护着这珍贵的和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