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声,小夏把手机拍在会议桌上,屏幕里行业论坛的置顶帖格外扎眼——《内部消息:某国际美妆品牌竞标倾向明星代言+全国线下快闪》,发帖人正是陈峰所在的竞品公司账号。“这怎么办啊?”小夏急得声音都拔高了些,“咱们一门心思搞校园社群,要是品牌方真想要明星和快闪,咱这方案不就成了背道而驰?”
会议室里瞬间弥漫开焦虑的气氛。负责渠道的老吴摩挲着搪瓷杯,眉头拧成了疙瘩:“陈峰他们公司跟这品牌之前合作过,说不定真有内部消息。要不咱也加个明星环节?哪怕找个二线艺人,总比方案跑偏强。”赵倩也跟着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戳着设计稿:“要是改方向,我得重新做快闪活动的视觉图,就是时间太紧,怕赶不上竞标 deadline。”
林宇没说话,指尖在鼠标上快速滑动,点开帖子下面的评论区。大多是行业内的人在跟风讨论,有人问“消息来源靠谱吗”,发帖账号却只含糊回复“内部渠道”,没给任何具体证据。他心里犯了嘀咕:陈峰这人一向喜欢玩“信息战”,上次竞标就故意放出假数据误导对手,这次会不会又是故技重施?
“大家先别急,”林宇关掉论坛页面,转身看向众人,“这帖子没提任何具体信息,连品牌方对接人的名字都没敢写,反而像是故意放出来搅局的。我先找朋友问问,确认下消息真假。”说着他掏出手机,给在该国际品牌市场部工作的大学同学发了条消息:“最近你们公司竞标,是不是倾向明星代言+线下快闪?”
等待回复的间隙,小夏还在嘀咕:“可万一消息是真的呢?咱们总不能赌吧?”林宇笑着递过去一瓶冰咖啡:“赌肯定不行,但也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你想啊,陈峰他们要是真拿到了内部消息,哪会这么大张旗鼓地发论坛?早闷声准备方案去了,这明显是想让咱们慌神,乱了自己的节奏。”
正说着,手机震动起来,同学的回复很明确:“没这回事!我们内部还在讨论方向,明星代言预算太高,领导一直没松口,线下快闪也只在初步设想阶段,根本没定下来。你们别被外面的假消息骗了。”
林宇把手机屏幕转向众人,会议室里的焦虑瞬间消散大半。老吴摸着下巴笑了:“好你个陈峰,又想玩这一套!还好小林你够冷静,不然咱们真要白忙活一场。”赵倩也松了口气,把刚画了两笔的快闪设计稿揉成一团:“那我还是专心做校园社群的视觉方案,保证比之前更亮眼!”
不过林宇没完全放松警惕,他敲了敲桌子:“虽然消息是假的,但咱们也得做两手准备。毕竟竞标嘛,多留个心眼总没错。”他提议加做一个“轻量化明星合作备选方案”——不找一线艺人,而是选择几个校园里人气高的“学霸KoL”,既能贴合年轻用户群体,又能控制预算,万一品牌方临时提要求,也有应对的余地。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接下来的两天,团队分成两组:一组继续完善“校园社群+短视频挑战赛”的核心方案,细化KoL筛选标准和社群运营流程;另一组则快速推进备选方案,联系了三个主打“知识分享+美妆测评”的校园KoL,初步敲定了合作意向,还做了份简易的预算表。
周五下午,林宇把两份方案放在一起对比,核心方案的数据更详实,落地细节也更完善;备选方案虽然简单,却胜在灵活,能应对突发需求。他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对众人说:“现在咱们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不管陈峰再放什么烟雾弹,咱们都能稳稳接住。”
没想到当天晚上,陈峰还特意给林宇发了条微信:“听说你们还在死磕校园市场?劝你们别白费力气了,品牌方要的是大场面,不是小打小闹。”林宇看着消息,笑着回复:“多谢提醒,不过我们还是想按自己的节奏来。竞标会上见。”回复完,他把手机扔到一边,继续跟团队打磨核心方案的ppt——比起玩嘴皮子,他更相信扎实的方案才是硬道理。
临睡前,林宇又检查了一遍备选方案的预算表,确认没有遗漏后才关掉电脑。窗外的夜色渐浓,他想起白天团队成员紧绷又充满干劲的脸,心里格外踏实:这场竞标就像一场马拉松,只要自己不跑偏,不被对手的小动作干扰,就一定能跑到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