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集团那场声势浩大的“全员学习”,如同一场精准投放的文化炸弹,其影响力迅速穿透商业圈层,辐射至更广阔的社会领域。而作为事件核心的沈清澜,其日常工作所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这股冲击波。
周一清晨,沈清澜如同过去几年一样,准时踏入医院大门。然而,今天的氛围却与往日截然不同。
从停车场到门诊大楼,一路上投射来的目光明显增多了。不再是同事间习以为常的点头致意,而是带着更多的好奇、打量,甚至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热切。几个面熟的护士看到她,远远地就笑着挥手,眼神里闪着光:“沈医生早!您的视频我们全家都看了,讲得太好了!”
“沈医生,没想到您科普也做得这么棒!”
沈清澜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谦和地点头回应:“早,谢谢。”
走进神经内科所在的楼层,这种变化更加明显。走廊里遇到的医生、实习生,无论资历深浅,都会主动停下脚步跟她打招呼,语气比以往更多了几分敬重。甚至有几个其他科室的主任医师,在电梯里碰到她,也会笑着寒暄两句:“小沈啊,这回可是给我们医院争光了!”
她原本安静得只能听到键盘敲击和翻书声的专家门诊外,候诊的人群似乎也比往常更密集了一些。不少患者和家属看到她走进诊室,眼神里除了对医生的期待,还多了几分类似于“见到名人”的兴奋,窃窃私语声隐约可闻:
“就是她就是她!上电视那个!”
“戈德曼奖得主呢!没想到这么年轻!”
“挂她的号可真不容易……”
沈清澜面色如常地穿上白大褂,打开电脑,叫了第一个号。但内心并非毫无波澜。她习惯于隐藏在实验室和诊室之后,专注于研究和病人,这种突如其来的、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感觉,让她有些许不适,但也只能尽快调整心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接下来的诊疗工作上。
然而,变化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位因长期头痛和轻微记忆力下降前来就诊的中年男性患者,在完成常规问诊和检查后,并没有立刻离开,反而有些局促地搓着手,试探着问:“沈医生,我……我昨晚看了您那个视频,就是讲那个什么……神经活性物质的。我、我有个亲戚家的孩子,最近好像有点不对劲,我们怀疑他是不是……能不能也请您给看看?”
沈清澜心中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这就是成名带来的“副作用”——人们会因为你某一方面的专业权威,而将其他不相关的期望也寄托于你。
她维持着专业的温和,清晰而坚定地解释:“李先生,感谢您的信任。但我的专业领域是器质性神经系统病变和特定神经药物研究。您亲戚孩子的情况,如果涉及药物滥用,需要联系专门的物质成瘾戒断科室或精神卫生中心,他们会有更专业的评估和干预方案。我可以帮您推荐相关的专家。”
她并没有因为对方的“慕名”而大包大揽,依旧恪守着专业的边界。患者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表示理解。
类似的情况,在这一天的门诊中出现了数次。有想来咨询减肥药是否影响神经的,有担心孩子玩游戏“上瘾”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的……沈清澜都耐心地一一解释、引导,既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也绝不越界承诺。
她的冷静、专业和对界限的坚守,反而让那些因为视频而对她产生“滤镜”的人,更加信服。
“沈医生人真好,一点架子都没有。”
“是啊,讲得清清楚楚,不该她管的也给你指条明路。”
口碑,在这种细致的、专业的接触中,进一步发酵。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科室主任特意端着餐盘坐到了她对面,脸上是掩不住的笑意:“清澜啊,这次可是给我们科,给我们医院大大长脸了!院长早上还特意打电话来表扬,说我们医院出了个‘明星科学家医生’,社会反响非常好,叮嘱我们要给你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沈清澜谦逊地笑了笑:“主任您过奖了,我只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科普工作。”
“哎,别谦虚!”主任摆摆手,“影响力摆在这里嘛。对了,下午那个全院疑难病例讨论会,原本是刘副院长主持,他临时有事,点名让你来主导。你现在可是我们医院的‘金字招牌’,压得住场子!”
这无疑是一项重任,也是对她在院内地位的一次隐形提升。沈清澜没有推辞,坦然接受:“好的,主任,我会做好准备。”
下午的疑难病例讨论会,果然气氛与以往不同。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除了神经内科的医生,还有许多其他科室的同行慕名而来。当沈清澜走上主讲台时,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
她依旧穿着那身简洁的白大褂,素面朝天,眼神清澈而专注。她没有提及任何与科普视频相关的事情,直接切入病例,从复杂的影像学资料到晦涩的病理机制,分析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引用的文献和数据信手拈来。在回答台下提问时,她反应迅速,措辞精准,既有学术上的严谨,又能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复杂问题。
一场讨论会下来,那些原本或许还带着几分“看明星”心态而来的医生,眼神里只剩下纯粹的敬佩。实力,永远是最好的名片。
会议结束后,沈清澜回到办公室,才感觉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她拿出手机,看到陆寒霆发来的信息:
【适应吗?】
简单的三个字,仿佛能穿透空间,看到她这一天的经历。
她回复:【有点不同,但工作还能正常进行。】
片刻后,他回复:【嗯。做你自己就好。】
看着这行字,沈清澜的嘴角微微扬起。是啊,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她始终是那个在神经科学领域探索的医生沈清澜。视频带来的关注终会平息,但她的专业和能力,才是她立足的根本。
而陆寒霆所做的,不过是帮她扫清了前行路上的一些杂草,让她的光芒,能够更毫无阻碍地闪耀罢了。
医院的“明星医生”,这个称号或许会伴随她一段时间,但她很清楚,褪去这层光环,她与显微镜下的细胞、与诊室里的病人、与实验室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才是她世界里最恒定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