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门在身后轻轻合拢,隔绝了外面院落的阳光与声响,也隔绝了那个沉默却存在感极强的男人。
沈清澜背靠着门板,深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有些紊乱的心跳。手中的油布包裹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过往十年的重量。
她走到桌边,就着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小心翼翼地解开了包裹的系绳。
油布里面,是一层防潮的牛皮纸。剥开牛皮纸,露出来的,并非她预想中的信件或是什么私密物品,而是几本纸张泛黄、边角略有卷曲的旧期刊。
最上面一本的封面上,印着几个清晰的大字——《中华医学前沿》,下面标注着日期,赫然是十年前!
沈清澜的瞳孔猛地一缩。
那个年份,像一把生锈的钥匙,猝不及防地插入了她紧锁的记忆之门,发出令人牙酸的“咯吱”声。
她颤抖着手,拿起最上面那本期刊,缓缓翻开。熟悉的排版,熟悉的油墨气味,瞬间将她拉回了那个还在医学院求学、满怀理想与热忱的岁月。
她一页一页地翻着,目光掠过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学术论文标题,心绪复杂难言。周伯明特意派人送来这些旧杂志,是什么意思?
直到她的指尖停留在了其中一页。
那一页的左上角,印着一篇论文的标题:《关于几种罕见草本植物镇痛效果的综合分析与临床应用初探》。
而标题下方的作者署名,清晰地印着三个字——沈清澜。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沈清澜怔怔地看着那个名字,看着那篇凝聚了她大学时期无数心血的论文。这是她独立发表的第一篇有分量的文章,曾让她兴奋得彻夜未眠,也曾让她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可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她的人生就急转直下,陷入了与陆寒霆那场噩梦般的纠葛之中,最终以“死亡”告终,隐匿于这偏远小镇。
这篇文章,连同她曾经的梦想与荣光,都被她亲手埋葬在了过去。
如今,它却以这样一种方式,突兀地重新出现在她眼前。
她继续往下翻,发现下面几本杂志,也都分别翻到了载有她署名文章的页面。有的是她作为第二作者参与的课题,有的是她写的综述评论。周伯明将她早年发表过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章,都找了出来。
他这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她,不要忘记自己是谁吗?提醒她,她曾经在医学的道路上,走出过怎样的足迹?
还是在暗示她,尽管她隐匿多年,但“沈清澜”这个名字,以及她曾经闪耀过的才华,并未被某些人彻底遗忘?“风起微末”,是否与此有关?
无数个疑问在她脑海中盘旋,让她心乱如麻。
她闭上眼,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期刊上自己名字的铅印痕迹。那冰冷的触感,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烫得她指尖微微发抖。
过往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有实验室里不眠不休的日夜,有得到导师肯定时的喜悦,也有……后来被迫放弃一切时的绝望与不甘。
她以为自己早已放下,早已习惯了望北镇的平静与琐碎。可当这些代表着过往理想与荣光的证据赤裸裸地摆在面前时,她才发觉,心底深处那份对医学的热爱与未竟的遗憾,从未真正熄灭。
它只是被深埋了起来,如同冬眠的种子,等待着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春天。
而现在,这几本旧杂志,像一缕微弱的春风,吹开了覆盖的冰雪,让那颗种子,感受到了些许痒意。
她该怎么办?
继续无视,将它们再次封存?
还是……
沈清澜猛地睁开眼,眼神里充满了挣扎与迷茫。
窗外,陆寒霆依旧在刨着木头,规律的“沙沙”声隐约传来。
而屋内,
一本旧医学杂志上的署名文章,
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
激起了沈清澜内心深处,
久违的波澜与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