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结束后,陆衍笑着走过来,手里还拿着杯温好的蜂蜜水:
“没想到你还会弹钢琴,之前怎么没跟我说过?”
“之前没机会啊。”
南昭接过水杯,指尖碰着温热的杯壁,笑眼弯弯,
“其实我还会吉他、小提琴,以后等不忙了,找个安静的地方,弹给你听。”
陆衍看着她眼里的光,心里像被灌满了温水——
他喜欢这样的南昭,不慌不忙,自信从容,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就像陈桂兰会在隐忍后觉醒,南昭也总能在质疑声里,用实力开出花来。
——
第二天回到青川乡片场,阳光刚漫过工厂布景的铁皮屋顶,就轮到拍摄陈桂兰的“反击终章”——
先前被举报开除的王主管咽不下这口气,找了三个流里流气的混混来工厂闹事,堵在门口叫嚣着要“教训多管闲事的陈桂兰”。
这一次,陈桂兰没躲,也没慌,头天晚上就悄悄串联了厂里二十多个女工,让大家备好手机录像取证,还提前联系了工会和派出所,算准了时间等混混上门。
“各部门准备,开始!”
陈默的声音落下,南昭饰演的陈桂兰立刻切换状态。
她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工装,却站得笔直,挡在一群女工前面,像棵扎了根的白杨树。
面对混混们挥着拳头的威胁,她没有后退半步,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定:
“你们要是再往前一步,再敢砸工厂的东西,我们手里的手机就会把你们的样子拍得清清楚楚。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你们耍横的地方,别以为能为所欲为!”
她的声音不大,却透着股让人不敢轻视的劲。
混混们原本还想推搡,可瞥见女工们手里举着的手机,镜头都对着自己,又隐约听到远处传来的警笛声,顿时慌了神——
他们只是来混点钱,可不想真被警察抓进去。
几人对视一眼,嘴里骂骂咧咧地放了几句狠话,最终还是灰溜溜地跑了。
女工们立刻围上来,有人拍着陈桂兰的肩膀,有人笑着递过水壶:
“桂兰,还是你有办法!以前咱们总怕事,被人欺负了也不敢说,现在跟着你,总算知道团结起来,就没人能欺负咱们了!”
南昭看着“女工们”眼里的光,心里也暖烘烘的——
陈桂兰的“觉醒”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她不仅活成了更勇敢的自己,还像一束微光,点亮了身边人的勇气,让大家明白“一个人站出来或许难,但一群人并肩,就能挡住所有不公”。
“卡!完美!”
陈默的声音带着兴奋,从监视器后走过来,手里还攥着场记板,
“南昭,你把陈桂兰‘从被保护者到守护者’的转变演活了!刚才你站在前面时,肩膀微微后挺的小动作,还有说话时不疾不徐的语气,把‘有底气的坚定’全透出来了!这场戏拍完,《小巷深处》的主线就彻底立住了!”
南昭松了口气,走到休息区的阴凉处,后背刚靠上木凳,陆衍就递来一杯温水,杯壁还带着恰到好处的温度。
他在她身边坐下,声音放得很轻:“刚才那场戏,你站在女工前面的样子,特别有力量——不是硬撑的强势,是心里有底的从容。”
南昭接过水杯,指尖碰着杯沿,轻声叹了口气:
“其实拍的时候,我想起我自己了。要是我当初在面对那些恶意时,能像陈桂兰这样勇敢,能有人站在我身边,或许就不会被欺负得那么惨。”
她顿了顿,眼底又亮起来,
“不过现在也不晚,我会把《小巷深处》拍好,完成‘成为好演员’的梦想,让更多人记住南昭的名字,记住我也曾努力过。”
陆衍看着她认真的侧脸,阳光落在她的发梢,泛着淡淡的金光。
他忍不住伸手,轻轻摸了摸她的头,动作温柔得像怕碰碎什么珍宝:
“我会陪你一起,陪你走以后的路。”
傍晚收工时,南昭的手机收到了《逆光》剧组发来的文件——是导演张启修改后的剧本。
她点开一看,发现张导特意加了一场林薇联合同事,在公司大会上揭露高层贪腐的戏,还在剧本旁用红笔标注:
“参考南昭在《小巷深处》中‘团结反击’的表演思路,突出‘个体觉醒带动群体反抗’的力量感。”
南昭看着那段批注,嘴角不自觉地弯了起来。
她忽然明白,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不仅陈桂兰这个角色被认可,连她对“勇气”与“成长”的理解,都在影响着更多人,无论是剧本里的林薇,还是镜头外的导演与观众。
接下来的路很清晰:拍好《小巷深处》的收尾戏,让陈桂兰的故事有个温暖的结局;
然后投入《逆光》的拍摄,让林薇的“职场反击”同样有力量;
再和陆衍一起,打磨《迷雾追踪》里苏晚与陆沉的对手戏。
她要用一部部作品,证明自己的实力,也完成对原主的承诺。
而陆衍,会一直站在她看得见的地方。
他知道南昭想火遍全国的野心,但他愿意等,等她慢慢完成她的梦想,等她愿意接纳自己。
他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不仅能一起站在镜头前,演别人的故事;也能一起走在生活里,写属于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