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内那场关乎数十万生灵的朝争尘埃落定,右相张崇接下钦差重任的决绝身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相府内外激荡起层层涟漪。退朝归来,张崇并未停歇,即刻于书房召见核心幕僚,他深知,此番南下,非比寻常,需得精兵强将,方能应对那滔天洪患与随之而来的混乱局面。
烛火通明的书房内,气氛凝重。张崇目光扫过肃立面前的几人——精于律法、处事老练的陈知远,长于经济、心思缜密的孙文焕,善于兵法、性情刚直的穆青峰,以及虽最年轻,却在漕运事务中展现出超凡条理与务实精神的林砚。
诸位,张崇声音沉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江淮六州灾情如火,数十万黎民翘首以盼。老夫既已请缨,便需诸位鼎力相助,共赴危局。
陈、孙、穆三人皆是张崇多年倚重的臂膀,闻言皆躬身应诺:愿随相爷前往,万死不辞!他们神色肃然,深知此行责任重大,前途未卜。
张崇的目光最后落在林砚身上:安之,你虽年轻,然心思机敏,常有出人意料之策。漕运文书一事,足见你才具。此番南下,灾情勘察、流民安置、工役调配,千头万绪,正需你这般善于梳理、敢于任事之人。你可愿随行?
林砚心中一震,涌起一股混合着责任感与挑战感的激流。他穿越至此,虽曾于江宁商场小试牛刀,于京城诗坛偶露锋芒,但直面如此规模的天灾人祸,参与国家层面的赈济行动,尚属首次。这无疑是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他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道:学生愿往!定当竭尽所能,为相爷分忧,为灾民解难!
张崇颔首,随即开始分派,知远,你负责协调与地方官府交涉,厘清权责,核查地方仓廪;文焕,你协助户部王显侍郎,统筹钱粮调拨、账目核算,务必确保粮饷物资能落到实处;青峰,你与周平配合,周平已自请率一队禁军精锐随行,负责维持秩序,镇压可能出现的骚乱,护卫赈灾队伍安全;安之,你随在老夫身边,参赞机宜,同时重点关注灾情实地勘察与以工代赈等具体方略的筹划。
他提及的户部侍郎王显,已在朝后主动与张崇沟通,表示户部将全力配合钱粮协调,这位务实派官员显然也意识到此事关乎国本,不容有失。而翰林院编修周平的主动请缨,更是带着一股书生的热血与担当。
班子初定,众人领命,各自匆匆离去准备。林砚回到城西别院时,夜色已深。庭院里的栀子花开得正盛,暗香浮动,却难掩离别在即的愁绪。
苏婉儿正在灯下为他整理行装,一件件夏衣被她仔细叠放,又添了几件稍厚的外衫。听说灾区夜里寒凉,她轻声解释着,手上的动作细致而专注,多备些总没错。烛光映照下,她的侧脸显得格外柔美,却也带着掩饰不住的忧虑。
林砚静静地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头涌起万般不舍。他走上前,从背后轻轻环住她:婉儿,歇会儿吧。
苏婉儿转过身,仰头望他,眼中水光潋滟:此去路途遥远,灾情又重,妾身实在放心不下。她伸手替他理了理衣襟,记得在江宁时,你也总是这般说走就走,可这次不同,那是数十万灾民等着救命......
正因如此,我才非去不可。林砚握住她的手,在掌心细细摩挲,你可还记得我们在江宁时,你说过,男儿立世,当有所为?如今正是践行此言的时候。
妾身明白。苏婉儿靠在他胸前,声音闷闷的,只是想到你要去那等险地,心里就揪得难受。听说洪水过后常有疫病,你定要记得饮用烧开的水,随身带着我备的药材......
她细细叮嘱着,从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事无巨细。林砚耐心听着,时不时点头应允。夜深了,窗外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苏婉儿却毫无睡意,又起身检查了一遍行李,将一包驱蚊的香囊塞进箱笼最上面。
京城这边你尽管放心。她重新坐回他身边,神色已恢复往日的从容,江宁锦的生意我会照看好,与各府女眷的往来也不会怠慢。张夫人昨日还特意派人来说,若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林砚感激地握紧她的手:有你在,我自是放心的。只是辛苦你了。
说什么辛苦。苏婉儿浅浅一笑,倒是你,此去任重道远,既要尽心办事,也要好生保重。我和这个家,都等着你平安归来。
翌日清晨,汴水码头已是人声鼎沸。钦差仪仗肃立,数艘官船整齐停泊,士卒们正在紧张地装载赈灾物资。王显早早到场,正与张崇确认最后一批粮饷的启运时间。周平一身戎装,在码头上来回巡视,指挥着禁军维持秩序。
林砚与苏婉儿站在码头一角,晨光熹微,在他们身上镀了一层淡淡的金边。苏婉儿今日特意穿了件藕荷色的襦裙,发间别着他送的那支珍珠步摇,显得格外温婉。
这个香囊你随身带着,她又将昨夜那个绣着平安符的香囊取出,仔细系在他腰间,里面除了安神的香料,还放了一小包盐巴和糖,万一路上饮食不惯,也能应应急。
林砚低头看着她专注的神情,心中柔软一片。他伸手替她理了理被晨风吹乱的鬓发:家里就交给你了。若是遇到难处,不要自己硬撑,记得去寻张夫人商议。
我省得的。苏婉儿抬眼望他,唇角努力扬起一个温柔的弧度,你安心办事,不必挂心家里。
码头上其他官员也在与家人话别,有妇人低声啜泣,有孩童拉着父亲的衣角不肯放手。相比之下,林砚二人显得格外平静,只是交握的双手泄露了彼此的不舍。
登船的号角声响起,林砚不得不松开了手。他深深看了苏婉儿一眼,似要将她的模样刻在心里,随即转身,带着赵虎和小翠大步登船。
官船缓缓离岸,林砚站在船舷边,望着码头上那道始终伫立的身影。晨风拂过,吹起苏婉儿的裙袂,她一直保持着得体的微笑,直到船行渐远,才悄悄抬手,用衣袖拭了拭眼角。
这个细微的动作让林砚心头一酸,几乎要冲口让船工返航。但他终究只是握紧了栏杆,目光渐渐坚定。他知道,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是滔天洪水,更是他必须承担的责任。
船桨划破水面,官船顺着汴水,驶向那片被洪水肆虐的土地。林砚望着渐行渐远的洛阳城,心中豪情与离愁交织。这不仅仅是一次赈灾,更将是他真正踏入这个时代宏大叙事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