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求生之现代鲁滨孙》第61章
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七色彩虹群岛,主岛东侧的庄园级法式大别墅在朦胧中透出典雅的轮廓。顾牧站在观景阳台上,手中握着一杯温热的椰汁,目光望向远处烟波浩渺的海面。那里,八号岛的方向隐约可见几艘机动船的影子,正是程一峰带领工人运送试验生态舱丰收渔获的船只。
“牧哥哥,早饭准备好了。”程一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身着素雅的棉麻长裙,发丝被晨风吹起几缕,衬得眉眼愈发温婉。顾牧转过身,接过她递来的餐盘,笑着点头:“一峰那边应该快到了吧?昨晚通消息说今晨返航。”
话音刚落,别墅外传来富贵欢快的犬吠声,紧接着是工人的吆喝声。两人快步下楼,只见码头方向,几艘机动船正缓缓靠岸,船上堆满了装满渔获的竹筐,鲜活的海鱼在筐中跃动,饱满的贝类、虾蟹散发着清新的海腥味。
程一峰第一个跳上岸,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快步走到顾牧面前:“顾牧大哥,试验生态舱大获成功!这批渔获的产量和品质都远超预期,存活率比我们预估的还要高三成。”他身后的工人陆续搬下渔获,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程一琳走到竹筐旁,伸手轻轻拨弄着筐中的海鱼,眼中满是欣喜:“太好了,有了这样的收成,我们大规模建造生态舱就更有底气了。”布丁乖巧地趴在她脚边,时不时用鼻子蹭蹭她的裤腿,仿佛也在为丰收欢呼。
顾牧蹲下身,仔细查看渔获的品质,手指抚过一条肥美的海鱼,语气坚定:“既然试验成功,那大规模建造生态舱的计划就立刻启动。八号岛到主岛这片海域足足有数百平方公里,这么广阔的水域,足够我们打造一个庞大的生态渔场。”
程一峰点头附和:“我也是这么想的。这片海域生态环境优良,没有污染,非常适合各类海洋生物生长。只要我们合理规划生态舱的布局,控制好养殖密度,产量肯定会十分可观。”
“以后我们就再也不用依赖王琼那边的供给了。”顾牧站起身,望向远方的海面,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甚至还能扩大产量,满足更多的销售需求。”
众人齐心协力将渔获搬运至绿岛的加工厂房,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分拣渔获,有的清洗处理,厂房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布丁和富贵在厂房周边巡视,时不时对着忙碌的工人摇尾巴,成为了厂房里的“守护使者”。
午后,顾牧召集程一琳、程一峰以及几位负责岛屿管理的工人在别墅客厅开会。客厅内摆放着一张长长的实木桌,桌上铺着整洁的桌布,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温暖而明亮。
“现在试验生态舱大获成功,大规模建造生态舱的事已经提上日程。”顾牧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众人,“接下来,我们要对岛屿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
程一琳端坐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手中拿着纸笔,随时准备记录。程一峰则微微前倾身体,等待着顾牧的后续安排。
顾牧继续说道:“之前我们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主要是为了便于和王琼进行以物易物。现在王琼那边已经停止供货,我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大幅减少,所以畜牧养殖这块要控制规模。”
“鸡群就放回主岛养殖,”顾牧看向负责养殖的工人,“主岛上工人所需的鸡蛋、鸡肉等蛋禽类产品,目前的产量完全能够满足,没必要再向外供应,所以可以适当减产。”
负责养殖的工人点头回应:“好的,顾牧大哥,我们会尽快安排将鸡群迁回主岛,调整养殖规模。”
“羊、牛、猪这些牲畜,全部集中到赤岛养殖。”顾牧接着说道,“赤岛的场地开阔,适合大规模畜牧养殖,而且之前也有一定的养殖基础,调整起来比较方便。”
程一峰思索着说道:“这样一来,橙岛和蓝岛就空出来了。这两个岛屿的地理位置也很优越,正好可以用来扩建加工厂和仓库。”
“我也是这个想法。”顾牧赞许地看了程一峰一眼,“随着生态渔场的建设,水产品的输出量肯定会大幅增加,再加上刘楠那边的订单越来越多,我们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橙岛和蓝岛就用来建加工厂和仓库,专门处理和储存水产品。”
“橙岛可以主要建设加工厂,”程一琳放下手中的笔,提议道,“蓝岛则重点建设仓库,这样分工明确,也便于管理。”
顾牧点头同意:“这个安排很合理。加工厂要配备足够的加工设备,确保能够高效处理渔获;仓库则要做好防潮、防腐措施,保证水产品的储存质量。”
众人围绕着产业调整的细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厂房的建设规划到设备的采购调配,再到工人的分工安排,都进行了详细的商议。布丁和富贵安静地趴在客厅的角落,时不时抬头看看众人,仿佛也在参与这场重要的会议。
会议结束后,众人立刻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负责基建的工人开始前往橙岛和蓝岛进行实地考察,规划厂房和仓库的建设位置;负责养殖的工人则着手将鸡群迁回主岛,将羊、牛、猪等牲畜转移到赤岛;程一峰则带领技术人员设计生态舱的布局,准备大规模建造生态舱。
顾牧和程一琳则留在主岛,处理各项协调工作。他们每天都会前往各个岛屿查看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赤岛的畜牧养殖区,他们看着工人将牲畜安置妥当,叮嘱工人要做好饲养和防疫工作;在橙岛和蓝岛的施工现场,他们和工人一起规划厂房的结构,确保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顾牧和程一琳并肩站在别墅的观景阳台上,望着远处忙碌的船只和岛屿上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
“牧哥哥,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的生态渔场就能建成,加工厂也能投入使用。”程一琳靠在顾牧的肩头,语气中满是憧憬。
顾牧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道:“是啊,到时候我们的海岛产业一定会越来越繁荣。”
晚风拂过,带来阵阵椰香,布丁和富贵依偎在两人脚边,岁月静好。七色彩虹群岛上,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升级正在悄然进行,为岛屿的未来开启了新的篇章。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个岛屿的建设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地推进。生态舱的建造速度超出了预期,一艘艘机动船不断将材料运往八号岛周边海域,工人们在海上搭建起一个个生态舱,如同在海上筑起了一座庞大的“养殖城堡”。
橙岛和蓝岛的加工厂与仓库建设也进展顺利,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仓库的主体结构也已基本完工。工人们加班加点地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赤岛的畜牧养殖区经过调整后,更加规范化。鸡群在主岛的林间自由觅食,羊、牛、猪在赤岛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养殖规模虽然有所控制,但产量依然能够满足岛上的需求。
程一峰每天都泡在生态渔场,监测着生态舱内海洋生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殖方案。他还在绿岛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相关研究,力求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顾牧则频繁往返于各个岛屿之间,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还与刘楠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告知对方生态渔场的建设进度,商议后续的销售合作事宜。刘楠得知消息后,十分兴奋,当即表示会增加订单量,全力支持顾牧的产业发展。
程一琳则负责岛上的后勤保障工作,她将物资调配得井井有条,确保各个建设工地和加工厂都能顺利运转。她还时常到工人中间,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让工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布丁和富贵依然是岛上最活跃的身影,它们每天都会跟随顾牧和程一琳前往各个岛屿,在工地上穿梭,为忙碌的工人们带来一丝欢乐。有时候,它们还会帮着工人传递一些轻便的工具,成为了工人们的好帮手。
随着生态渔场的逐步建成,第一批大规模养殖的水产品开始收获。一艘艘装满渔获的机动船驶回码头,将新鲜的海鱼、贝类、虾蟹运往加工厂。工人们忙碌地进行分拣、清洗、加工、包装,将水产品制作成各种干货和成品,然后运往仓库储存,等待刘楠的船只前来提货。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水产品,顾牧和程一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七色彩虹群岛的产业发展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天,刘楠的机动船再次停靠在主岛码头。当他看到仓库里满满的水产品时,眼中满是惊叹:“顾牧兄弟,你们的效率也太高了!这么多优质的水产品,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顾牧笑着说道:“这都多亏了一峰的技术支持和工人们的辛勤付出。以后我们的产量还会不断增加,刘楠兄弟就等着收货吧。”
刘楠点点头,与顾牧签订了新的采购合同。这次的订单量比之前增加了一倍,双方都对未来的合作充满了信心。
送走刘楠后,顾牧和程一琳再次来到观景阳台。夕阳下,七色彩虹群岛显得格外美丽,各个岛屿上的建设工作还在继续,生态渔场里的渔获不断丰收,加工厂里机器轰鸣,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牧哥哥,我们做到了。”程一琳的眼中闪烁着泪光,语气中满是激动。
顾牧轻轻擦拭着她的泪水,温柔地说道:“是啊,我们做到了。未来,我们的海岛一定会越来越好。”
晚风轻拂,椰林摇曳,布丁和富贵在两人脚边安静地趴着。顾牧和程一琳相视而笑,他们知道,只要两人齐心协力,携手并进,七色彩虹群岛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生态渔场的成功运营,不仅让岛上的产业实现了转型,也让岛上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工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大家都对顾牧和程一琳充满了感激,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程一峰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他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饲料,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产品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他还在岛上建立了一个小型的育苗基地,为生态渔场提供优质的鱼苗和虾苗,确保了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七色彩虹群岛的名气越来越大,刘楠带来的不仅是订单,还有外界对这座神秘海岛的好奇。但顾牧和程一琳始终坚守着岛屿的秘密,严格遵守“时空隔离”的规则,不让21世纪的游客与七八十年代的老渔民碰面。
在这座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海岛上,顾牧和程一琳带着布丁和富贵,与工人们一起,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荒岛求生”传奇。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将一座荒岛打造成了一个繁荣的海上家园,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顾牧和程一琳充满了信心。他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七色彩虹群岛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成为大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