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狂涛馈宝西海岸,巨擎轰鸣启新程
暴风雨的余威在晨光中渐渐消散,天边泛起淡淡的鱼肚白,将海面染成一片温柔的橘粉色。顾牧和程一琳早早便推开了木屋的房门,一夜未眠的疲惫被心中的期待冲淡,两人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情绪——好奇与笃定。
“走吧,去看看这一次,岛又给我们准备了什么惊喜。”顾牧拎起墙角的斧头,这把陪伴他六年多的工具,木柄早已被掌心的汗渍浸润得温润,刃口却依旧锋利如新,既能防身,也能应对沿途需要清理的断枝碎石。程一琳则背上了装有绳索、撬棍和草药的背包,两人沿着海岸线,朝着风浪最烈的西海岸快步走去。
六年多的岛居生活,他们早已摸透了暴风雨的脾性。这座神奇的岛屿仿佛有灵,每一次狂风骤雨过后,带来的从不是破坏力,而是恰到好处的馈赠。从最初让他们得以立足的种子、农具,到后来建造木屋所需的钢材、搭建牧栏的铁丝,再到造船时用的滑轮、油漆,无一不是他们当时最急需之物。久而久之,每一场暴风雨都成了他们的期待,成了这座孤岛与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你看,路边的灌木丛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程一琳指着沿途的植被说道,往日杂乱的枝条被狂风梳理得服帖,露出了掩映在其中的小径,“每次暴风雨过后,岛上都像被精心打理过一样,连清理的功夫都省了。”
顾牧点点头,目光扫过沿途的景象。农田里的作物虽有些倒伏,但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在晨光中泛着光泽,显然在岛的滋养下依旧生机勃勃;主岛的牧栏里,35头黄牛(其中4头黄牛、2头奶牛)正悠闲地甩着尾巴啃食青草,230多只山羊扎堆在围栏边,60多头野猪则在圈里拱着泥土,丝毫没有受到暴风雨的影响;东南侧的造船工地也安然无恙,20米长的大船主体静静伫立在支架上,船身的防腐油漆在雨后更显鲜亮。
“这岛就像在默默守护我们一样,”顾牧感慨道,“再大的暴风雨,也从未让我们遭受真正的损失,反而总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递上最关键的帮助。”
两人沿着海岸线前行,海风带着清新的咸湿气息,拂去了一夜的疲惫。西海岸是岛屿上风浪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历次暴风雨馈赠最常出现的区域。远远地,顾牧便注意到海面上似乎漂浮着一个异样的黑影,随着海浪的起伏若隐若现,与周围的礁石、海浪格格不入。
“你看那边!”顾牧抬手示意程一琳停下脚步,手指指向西海岸的浅滩方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那是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大家伙。”
程一琳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眯起眼睛仔细辨认。起初那黑影只是一团模糊的轮廓,随着距离不断拉近,渐渐变得清晰——那是一个通体蓝色的集装箱,约莫10米长、3米宽、3米高,正半浮半沉地卡在浅滩的礁石之间,海浪不断拍打着箱体,发出沉闷的“砰砰”声响,像是在叩击着海岸的大门。
“是集装箱!这么大的尺寸,里面肯定装着重要的东西!”程一琳惊喜地低呼出声,快步朝着浅滩跑去。
顾牧也加快了脚步,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预感。这座岛的馈赠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此刻出现在这里的集装箱,必然与他们当下的困境息息相关。他快步走到海边,蹲下身仔细观察着集装箱的情况:箱体虽然有些锈蚀,表面布满了海水冲刷的痕迹,但整体结构完好,密封门紧闭,挂锁处虽有锈迹,却并未损坏,显然是被暴风雨从远海卷来,最终幸运地搁浅在了这片浅滩。
“得赶紧把它拖上岸,”顾牧绕着集装箱走了一圈,估算着它的重量,“现在是退潮期,浅滩水位不高,正好方便操作。但这集装箱太大太重了,仅凭我们两个人根本挪不动。”
程一琳也蹲下身,查看浅滩的地形。浅滩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礁石,集装箱的底部卡在两块巨石之间,想要将它拖出来,必须先摆脱礁石的束缚,还要克服海水的阻力。“我们先去牧栏牵几头黄牛来试试,主岛的黄牛体型壮硕,应该能帮上忙。”程一琳抬头看向顾牧,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顾牧点点头,当即做出分工:“我去牧栏牵8头黄牛过来,顺便带上更粗的绳索和多组滑轮;你留在这里照看集装箱,顺便清理一下周围的碎石,为拖拽腾出空间。”
“好!”程一琳应声答应,从背包里拿出撬棍,开始清理集装箱周围的碎石和杂物。
顾牧转身朝着主岛的牧栏快步跑去。沿途经过农田时,他特意绕到木屋旁,取下了挂在屋檐下的三根粗壮绳索——这是之前暴风雨带来的尼龙绳,直径足有五厘米,坚韧耐磨,足以承受巨大的拉力。他又从木屋角落搬出四组滑轮,这些滑轮是用钢铁制成的,承重能力极强,之前搭建造船架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赶到牧栏时,黄牛们正聚集在食槽边,悠闲地吃着青草。顾牧打开牧栏的大门,吹响了特制的哨声,挑选了8头体型较为壮硕的黄牛,逐一套上牵引套。这套牵引套是他特意为拖拽重物设计的,用厚实的皮革制成,既能固定绳索,又能避免勒伤牛颈。他将8头黄牛分成4组,每组两头,牵着它们朝着西海岸走去。
与此同时,程一琳也在紧锣密鼓地忙碌着。她用撬棍将集装箱周围的碎石逐一撬开、搬离,在箱体周围清理出一条相对平坦的通道。她又将带来的几块木板铺在礁石之间,减少拖拽时的摩擦力。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抬头望向顾牧赶来的方向,远远地便看到了牛群的身影。
“来了!”程一琳挥手示意,快步迎了上去。
顾牧牵着牛群来到浅滩边,将绳索和滑轮放在地上。两人合力将四组滑轮分别固定在岸边的四棵大树上——这些树是多年前暴风雨后扎根生长的,树干粗壮挺拔,足以承受拖拽集装箱的拉力。随后,他们将三根粗绳索的一端牢牢固定在集装箱的吊耳上,另一端通过滑轮组连接到四组黄牛身上,形成了一个稳固的牵引系统。
“检查一下绳索,确保每个节点都绑紧了。”顾牧仔细检查着每一根绳索的连接处,用手用力拉扯,确认无误后才站起身,“程一琳,你在这边负责观察集装箱的动向,随时告诉我有没有卡住;我去指挥牛群发力。”
程一琳点点头,走到集装箱旁,双手扶住箱体:“准备好了!”
顾牧走到牛群前方,深吸一口气,吹响了长长的哨声,同时用力挥动手中的鞭子——这鞭子只是象征性地挥动,并不会真的抽打黄牛,更多的是起到指令作用。听到哨声,8头黄牛齐声发力,脖颈上的肌肉瞬间虬结,牵引绳被拉得笔直,发出“嗡嗡”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然而,巨大的集装箱却纹丝不动,依旧稳稳地卡在礁石之间。黄牛们憋得满脸通红,蹄子在沙滩上刨出深深的蹄印,却始终无法撼动这个庞然大物。
“停!”顾牧立刻吹响了停止的哨声,牛群应声停下,大口喘着粗气。
“看来8头牛的力气还是不够,这集装箱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程一琳皱着眉头说道,“不如把剩下的黄牛都牵来试试?”
顾牧点点头,当机立断:“好!除了2头奶牛留着产奶,把其余的25头黄牛全部牵来!人多力量大,这么多牛一起发力,肯定能把它拖上岸。”
顾牧立刻返回牧栏,将剩下的25头黄牛全部赶出,逐一为它们套上牵引套。程一琳则留在原地,重新调整了滑轮组的位置,增加了两组滑轮,进一步放大牵引力。她又在集装箱底部垫上了更多的木板,尽可能减少拖拽时的阻力。
半个多小时后,25头黄牛全部集结在西海岸的浅滩边。顾牧和程一琳将绳索重新分配,把25头黄牛分成5组,每组5头,分别连接到集装箱的不同吊耳上,确保牵引力均匀分布在箱体的各个部位。
“都准备好了吗?”顾牧大声问道,目光扫过每一根绳索和每一头黄牛。
“准备好了!”程一琳站在集装箱旁,做好了随时观察的准备。
顾牧深吸一口气,吹响了前进的哨声。25头黄牛同时发力,巨大的牵引力通过绳索和滑轮组传递到集装箱上,原本纹丝不动的箱体终于缓缓松动,从礁石缝隙中被拖了出来,朝着岸边移动了约莫半米。但很快,箱体底部又被一块凸起的礁石卡住,动弹不得。
“停!”顾牧立刻吹响了停止的哨声,牛群应声停下,稳稳地拉住绳索,不让集装箱退回原位。
程一琳连忙用撬棍插入集装箱底部与礁石之间的缝隙,用力撬动:“这里有块大礁石卡住了,我试试能不能把它撬开。”
顾牧也快步走了过来,和程一琳一起合力撬动礁石。两人憋得满脸通红,撬棍微微弯曲,那块礁石才终于松动,被他们推到了一旁。“好了,可以继续了!”程一琳擦了擦汗,大声喊道。
顾牧再次吹响前进的哨声,25头黄牛重新发力。这一次,集装箱顺利地在木板上滑动,朝着岸边缓缓移动。海浪依旧在拍打着箱体,溅起的水花打湿了两人的衣衫,但他们丝毫没有在意,眼中只有那个不断靠近岸边的集装箱。
拖拽的过程异常艰难,每移动一米,都需要牛群付出巨大的努力,顾牧和程一琳也在一旁不断调整绳索的角度,用撬棍辅助推动。太阳渐渐升高,阳光变得炽热起来,两人的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沙滩上,瞬间被吸干。
“歇一会儿吧,让牛群也喘口气。”程一琳看着黄牛们微微起伏的脊背,心疼地说道。
顾牧点点头,吹响了休息的哨声。他走到牛群身边,拿出随身携带的水袋,给每头黄牛都喂了水,又从背包里拿出草料,放在它们面前。程一琳则趁机检查了绳索和滑轮,确认没有磨损或松动的情况。
休息了约莫一刻钟,牛群恢复了力气,两人再次投入到拖拽工作中。就这样,走走停停,耗费了整整三个小时,在正午的阳光最炽热的时候,这个巨大的集装箱终于被成功拖到了离岸边不远的平坦地带,彻底脱离了海水的浸泡。
顾牧让牛群松开绳索,在一旁休息,自己则和程一琳一起,仔细检查着集装箱的状况。箱体的密封性能依旧良好,只是底部有些轻微的变形,但并不影响内部的物品。密封门的挂锁已经锈蚀严重,想要打开它,还需要一番功夫。
“用斧头直接撬吧,这锁已经锈死了,根本打不开。”程一琳拿起随身携带的斧头,就要朝着挂锁砍去。
顾牧连忙拦住她:“不行,斧头的力道太猛,容易损坏箱体,万一里面的东西怕震就麻烦了。我们用撬棍和铁锤配合,慢慢把锁撬开。”
两人从背包里拿出撬棍和铁锤,顾牧将撬棍的一端插入挂锁的缝隙中,程一琳则拿着铁锤,轻轻敲击撬棍的另一端。“哐当、哐当”的声响在海岸边回荡,锈蚀的挂锁在撬棍的作用力下渐渐松动。
“再加把劲!”顾牧喊道,双手用力下压撬棍。
随着“咔嚓”一声脆响,锈蚀的挂锁终于被撬开,掉落在沙滩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顾牧深吸一口气,握住集装箱的门把手,缓缓拉开了密封门。
一股浓郁却不刺鼻的机油味混杂着柴油的清香从集装箱内飘了出来,随着门被完全打开,里面规整的景象瞬间撞入眼帘,顾牧和程一琳同时屏住了呼吸,眼中满是震撼与狂喜。
这是一个长10米、宽3米、高3米的标准集装箱,内部被坚固的钢架分隔成多个区域,每一件物品都用厚实的防震泡沫和固定带牢牢固定,丝毫没有因海上颠簸而移位。正中央的区域,一台直列12缸重型柴油发动机占据了核心位置,通体银灰色的外壳在晨光折射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缸体上雕刻的参数清晰可辨,粗壮的管线接口和散热格栅透着工业设备的磅礴力量,仅凭外观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强劲动力。
发动机右侧,一个巨大的螺旋桨静静伫立在定制支架上,桨叶长达2.5米,边缘经过精密打磨,锋利得能反射出人影,轮毂处预留的安装孔位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尺寸严丝合缝,显然是成套配备。集装箱左侧的区域则被30个巨大的铁桶整齐占据,每个铁桶高达1.2米,桶身印着“柴油”字样和容量标识,密封盖旋紧并加了防盗锁,桶身外侧包裹着防腐蚀保护膜,丝毫没有渗漏的痕迹。
除此之外,角落的木箱里整齐码放着配套的管线、螺栓、扳手、扭矩扳手等专业工具,最底下还压着一本厚厚的彩色安装手册,封面上印着发动机和螺旋桨的装配示意图,页面虽因海运略有受潮,但字迹和图表依旧清晰可读。
“我的天……”程一琳下意识地走上前,指尖轻轻拂过发动机冰凉的外壳,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竟然是成套的动力设备,连柴油都准备得这么充足,这座岛真的太神奇了!”
顾牧快步走进集装箱,目光在每一件物品上扫过,心中的激动久久无法平复。他伸手掂量了一下身旁的铁桶,沉甸甸的质感说明里面装满了柴油,30桶的储量足够发动机启动、试航,甚至支撑长时间的海上运输。“我们正愁大船的动力无从解决,就送来这么完美的馈赠,”他转头看向程一琳,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有了这台发动机和螺旋桨,我们的大船就能真正驰骋在海上了!”
程一琳拿起那本安装手册,快速翻阅着,嘴角忍不住上扬:“你看,手册里连安装步骤、扭矩参数、管线布局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简直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一样。”
顾牧凑过去看着手册上的示意图,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从发动机固定到螺旋桨传动连接,再到燃油管路的铺设,每一个细节都有详细说明,就算我们没有大型设备,凭着这些指引和现有的工具,也能完成安装。”
两人在集装箱内停留了许久,反复检查着每一件物品。发动机的油尺显示内部机油充足,螺旋桨的桨叶没有任何磕碰痕迹,30桶柴油的密封状态完好无损,配套工具更是一应俱全,小到备用密封圈,大到液压千斤顶,甚至还有一台小型起重机的零部件——显然是为了方便装卸发动机而配备。
“这暴风雨的馈赠总是这么精准,”顾牧靠在集装箱壁上,望着外面湛蓝的海面感慨道,“六年来,从最初的生存物资到后来的建造材料,再到现在的动力设备,每一次都恰好送到我们心坎上,仿佛这座岛真的能读懂我们的需求。”
程一琳放下手册,走到他身边,望着远处悠闲啃食青草的牛群,轻声道:“还记得我们刚发现集装箱时,8头牛根本拉不动它,幸好你决定把25头黄牛都牵来,不然我们现在还在为拖拽发愁呢。”
提到拖拽的艰辛,顾牧不禁笑了笑:“刚开始用8头牛发力时,绳索都绷得嗡嗡响,集装箱却纹丝不动,我当时就知道,必须动用全部的黄牛才行。幸好这些黄牛在岛上养得壮实,25头一起发力才勉强撼动这个庞然大物,现在看来,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两人又仔细清点了一遍物品清单,将工具分类整理好,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零部件。顾牧蹲下身,检查了发动机的固定支架,发现支架底部有预留的螺栓孔,正好可以与大船上的龙骨结构相匹配,这意味着他们无需额外焊接底座,只需精准定位即可安装。
“我们得尽快把这些设备运到造船工地,”顾牧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现在天气晴朗,海面风平浪静,正是安装的好时机。先把发动机和螺旋桨运过去,再回来运柴油和工具,分批次运输更稳妥。”
程一琳点点头,眼中满是干劲:“我去调整滑轮组,把牵引路线再清理一下,确保运输过程中不会磕碰设备。”
顾牧则走到牛群旁,给每头黄牛补充了草料和水,轻轻拍了拍领头黄牛的脖颈:“伙计们,又要辛苦你们一趟了,这次要运送的可是咱们大船的‘心脏’,可得加把劲!”
黄牛们仿佛听懂了他的话,甩着尾巴发出低沉的哞叫,眼中透着温顺而坚定的神情。
阳光渐渐升高,将集装箱的影子拉得越来越短。顾牧和程一琳再次投入到忙碌中,他们将25头黄牛分成5组,用最粗的绳索将发动机牢牢捆绑,在底部垫上多层防震泡沫和木板,通过滑轮组形成稳固的牵引系统。随着顾牧一声哨响,25头黄牛齐声发力,沉重的发动机缓缓从集装箱内移出,朝着东南侧的造船工地稳步前行。
发动机的运输比拖拽集装箱更加谨慎。顾牧始终走在牵引队伍最前方,双眼紧盯着绳索的受力情况,每走十米便会吹响暂停的哨声,和程一琳一起检查绳索是否松动、木板是否偏移。25头黄牛迈着沉稳的步伐,蹄子踩在沙滩上发出厚重的“咚咚”声,脖颈上的肌肉随着发力不断起伏,汗水顺着毛发滴落,在地面晕开小小的湿痕。
程一琳则守在发动机侧后方,手中握着撬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当队伍经过一段布满碎石的路段时,发动机底部的木板突然卡住,黄牛们瞬间被拽得停下脚步,牵引绳绷得笔直。“停!”程一琳立刻大喊,顾牧闻声吹响哨声,牛群应声稳住身形。两人合力用撬棍将木板撬起,垫上几块平整的石块,又在周围清理出一条平整的通道,才再次下令前进。
如此走走停停,原本半个时辰就能走完的路程,硬是耗费了一个多时辰。当发动机终于抵达造船工地,稳稳落在预先搭建的钢筋支架上时,顾牧和程一琳都松了一口气,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
“先让牛群休息,我们去把螺旋桨运过来。”顾牧擦了擦汗,目光落在大船的船尾位置,那里早已预留出螺旋桨的安装空间。
两人返回西海岸,用同样的方法固定螺旋桨。相较于发动机,螺旋桨的体积虽稍小,但桨叶锋利易碎,运输时需要更加小心。他们在螺旋桨外部包裹了厚厚的帆布,用绳索在桨叶根部轻轻缠绕固定,确保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
再次出发时,阳光已过正午,沙滩被晒得滚烫。顾牧特意让牛群放慢脚步,自己则和程一琳轮流在前方洒水降温,避免地面过热导致木板变形。沿途的植被被晒得蔫蔫的,但两人心中的干劲丝毫未减,想到大船即将拥有“心脏”和“推进器”,所有的疲惫都被期待冲淡。
下午未时,螺旋桨顺利运抵造船工地。顾牧和程一琳将其小心地靠在大船船尾旁,用木桩固定好,随后又返回西海岸运输柴油和工具。30桶柴油每桶重达200公斤,两人决定每次运输6桶,分5次完成。他们将6桶柴油并排捆绑,底部垫上滚轴,利用滑轮组和牛群的牵引力,让柴油桶沿着木板缓缓滚动,大大节省了力气。
当最后一批工具被运到工地时,夕阳已西斜,将天空染成了绚烂的橙红色。顾牧和程一琳坐在礁石上,望着眼前的发动机、螺旋桨和柴油桶,心中满是成就感。牛群在一旁悠闲地啃着青草,远处的海面上,归巢的海鸥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留下一串清脆的鸣叫声。
“明天就开始安装吧?”程一琳拿起安装手册,指尖轻轻摩挲着封面,眼中满是期待。
顾牧点点头,目光落在发动机上:“先熟悉手册,今晚我们把安装步骤梳理清楚,明天一早开工。这台发动机是大船的核心,容不得半点马虎。”
夜幕降临,两人返回木屋简单洗漱后,便围坐在桌前,借着油灯的光芒仔细研读安装手册。手册上的每一个图表、每一组参数都被他们反复推敲,遇到不懂的地方便相互讨论,结合多年的劳作经验寻找解决方案。
“发动机的固定需要用高强度螺栓穿过支架孔位,拧入龙骨的预埋钢板,扭矩必须达到350牛·米。”顾牧指着手册上的参数说道,“我们现有的扭矩扳手正好能满足要求,不用额外制作工具。”
程一琳则关注着燃油管路的铺设:“柴油桶需要放在船舱的专用储物区,通过油管连接到发动机的燃油滤清器,中间还要安装阀门和压力表,确保供油稳定。”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在地上用木炭画出安装示意图,将每一个步骤都标注得清晰明了。油灯的火苗跳动着,将他们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勾勒出专注而坚定的轮廓。
深夜,万籁俱寂,只有海浪声和远处的虫鸣交织在一起。顾牧和程一琳终于梳理完所有安装步骤,疲惫却难掩兴奋。他们知道,明天将是一场硬仗,但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两人便带着工具赶到造船工地。顾牧先将发动机用起重机零部件组装成简易吊架,通过滑轮组将发动机缓缓吊起,调整到与龙骨预埋钢板对齐的位置。程一琳则站在支架上,手持水平仪,不断调整发动机的角度,确保其处于绝对水平状态。
“左边再高一点,差两公分。”程一琳大声喊道。
顾牧通过滑轮组微调吊架高度,直到水平仪的气泡居中:“好了,固定螺栓!”
程一琳立刻拿起扭矩扳手,将高强度螺栓逐一穿过支架孔位,拧入预埋钢板。顾牧则在下方辅助递送工具,两人配合默契,每一颗螺栓都拧得恰到好处,精准达到手册要求的扭矩值。
发动机固定完毕后,接下来便是安装螺旋桨。顾牧将螺旋桨通过船尾的预留通道运到水下位置,程一琳则在船舱内操作,将螺旋桨的轮毂与发动机的输出轴对齐,用专用螺母固定。由于船尾空间狭小,两人只能轮流作业,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损坏精密的传动部件。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太阳从东方升起,渐渐爬到天空正中,又缓缓向西倾斜。顾牧和程一琳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吃饭,一心扑在安装工作上。汗水浸湿了他们的衣服,手上磨出了新的茧子,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进度。
当最后一根燃油管连接完毕,程一琳打开柴油桶的阀门,看着柴油通过油管缓缓流入发动机的燃油滤清器,压力表的指针稳定在正常范围时,两人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顾牧深吸一口气,走到发动机旁,拉动启动绳。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直列12缸重型柴油发动机成功启动,强劲的动力带动螺旋桨在水中旋转,激起巨大的水花。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却在两人听来如同天籁之音。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程一琳激动地跳了起来,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顾牧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六年多的努力,无数次的期待,终于在这一刻化为现实。他知道,这艘凝聚了他们心血与希望的大船,即将承载着他们的梦想,驰骋在广阔的大海上,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而这座神奇岛屿的馈赠,也将永远镌刻在他们的记忆中。
海风拂过,带着成功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两人并肩站在大船甲板上,望着远方无垠的大海,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豪情与向往。属于他们的航海时代,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