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县地处京畿,渭水穿境而过,本应是鱼米之乡,但水利年久失修,渠道淤塞,堤岸单薄。风调雨顺时尚可,一旦雨水稍多或稍少,便易成涝旱之灾。
秦风带着工部属官和路工署的骨干,在渭南县实地勘察了整整十天。他走访老农,查阅县志,亲自测量河道水位和地势高低。一幅以水泥为核心、全面升级渭南水利的蓝图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他计划在渭水支流上修建一座小型的水泥拦水坝,抬高水位,并开挖、衬砌三条主干水泥水渠,将水源引至县域内主要的干旱区域。同时,对原有的池塘进行清淤扩容,并用水泥加固塘坝,使其兼具蓄水和养殖功能。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确的计算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秦风亲自绘制工程图纸,计算土方和水泥用量,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他将路工署成熟的工程队管理模式引入水利建设,招募当地农民以工代赈,并派出手下工匠指导水泥的使用方法。
就在秦风在渭南县忙得脚不沾地,水利工程刚刚打下第一根桩基的时候,长安城中,一封带着淡淡馨香的请柬,被快马送到了他的临时驻地。
请柬的落款是——长乐公主。
信中的语气依旧温婉,但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期盼。言及她在长安城南郊有一处皇家赐予的园子,景致虽好,但总觉得少了些意趣。听闻秦公(已是县公,称呼自然变了)不仅精通工建,更兼诗才风流,于园林一道想必亦有高见,恳请秦公能在百忙之中,为她的园子设计一番,增添些雅致与生机。
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份简单的地形图和公主自己的一些粗略想法。
看着这份请柬,秦风不禁莞尔。这位公主殿下,倒是会给他出“难题”。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是正事;设计园林,听起来更像是风花雪月的闲情逸致。
但秦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其中的深意。
其一,这无疑是长乐公主对他的一种亲近和信任的表示。将私人的园子交给他设计,意义非同一般。
其二,这或许也是李世民的一种默许和纵容,默许他与公主的交往,同时也想看看,他在“雅”的方面,是否同样能别出心裁。
其三,园林设计,看似小道,实则涉及规划、布局、引水、植栽、建筑等多方面知识,是对他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一个展示他“奇思妙想”的新舞台。
“也好。”秦风将请柬收起,“劳逸结合,换个脑子。况且,这或许是个推广新理念的好机会。”
他并没有立刻放下手头的水利工程,而是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开始构思长乐公主的园林设计方案。
他没有打算完全照搬这个时代的园林风格,那种过于追求自然野趣、缺乏功能性的布局,在他看来有些浪费空间。他决定融入一些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既符合唐代审美,又兼具实用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独特空间。
根据公主提供的图纸和想法,他开始了设计:
1. **引水为魂:** 利用地势,将活水引入园中,形成蜿蜒的溪流和小型瀑布,不仅观景,还能调节小气候,甚至可以利用水力驱动一些简单的装置(比如水车磨坊的微缩模型,或者音乐水钟的构想)。
2. **功能分区:** 规划出静思区(竹林、茶室)、赏景区(四季花卉区、观鱼池)、活动区(一小片平整的草地,可设秋千、滑梯等“小玩意儿”)以及一小块“实验田”(可种植些新奇花卉或农作物)。
3. **步移景异:** 设计曲折的回廊、巧妙的障景(假山、影壁),让人在行走中不断发现新的景致。
4. **点睛之笔:** 他打算运用水泥的可塑性,制作一些带有现代简约线条的亭台、坐凳、花坛,甚至考虑用彩色卵石和水泥混合,铺设带有图案的小径。当然,这些都会巧妙地与古典元素融合,不至于显得突兀。
他将这些想法,连同初步的草图,写了一封长信,连同渭南县水利工程的进度报告,一并派人送回了长安。
数日后,长乐公主的回信到了。信中的字迹明显雀跃了许多,对秦风提出的“引水为魂”、“功能分区”、“步移景异”等理念大加赞赏,尤其对“活动区”和“实验田”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和期待,催促他尽快完善详细图纸,并希望他能在渭南工程告一段落后,亲自回长安指导施工。
看着信中流露出的少女的欣喜与期盼,秦风仿佛能看到长乐公主那明媚的笑颜,心中也不由得泛起一丝暖意和成就感。
能得到这位才貌双全的公主如此倾心,夫复何求?
他将这份美好的情感化为动力,更加投入地投入到渭南的水利工程中。他要尽快做出成绩,然后风风光光地回长安,去兑现对公主的承诺。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秦风一心扑在工程上时,一场针对他,或者说针对水泥和新式工程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一些关于渭南水利工程的流言开始在长安散播:
“蓝田公在渭南大兴土木,强征民夫,堪比隋炀!”
“那水泥需耗费大量柴薪烧制,致使渭南山林砍伐殆尽,恐伤龙脉地气!”
“听闻那水泥筑渠,看似坚固,实则性寒,恐伤地力,导致田地减产!”
这些流言恶毒而精准,直指工程扰民、破坏环境、影响农业这三个敏感点。虽然暂时还未传到忙于工程的秦风耳中,但却在长安的士林和民间悄然发酵。
显然,某些人并不愿意看到秦风如此顺风顺水,更不愿意看到水泥这种“神物”被广泛应用,动摇旧有的利益格局。
一场新的风雨,正在酝酿之中。而沉浸在水渠夯筑声和公主期盼中的秦风,尚未察觉那悄然袭来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