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风车”的成功试运行,尽管效率感人且造型清奇,却在关中地区引起了巨大轰动。百姓们口耳相传,将秦风能“驱使风伯”的故事越传越神,连带着那台歪歪扭扭的风车也成了神物,每天都有不少人从远处赶来围观参拜。
然而,树大招风,木秀挨锤。风车的名声传开,自然也引来了一些不怀好意的目光和莫名其妙的麻烦。于是,“大唐建设集团绿化司”下属,一个全新的、听起来就很唬人的部门——“风车守护队”应运而生。队长,自然是由精力过剩、且对“爬高上低”有着特殊爱好的莫小贝兼任。
莫小贝对这个新职务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她亲自招募队员,选拔标准简单粗暴——第一,胆子大,敢爬那吱呀乱响的“歪脖子”;第二,手脚利索,打不过至少能跑;第三,耐揍(划掉)是抗压能力强。
守护队成立伊始,便面临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挑战。
**第一幕:夜半“偷风”贼**
首先找上门来的,是几个附近村落的神棍巫婆。他们声称这风车“窃取”了本该属于他们祈雨求风仪式的“风神之力”,导致他们法术失灵,生意惨淡。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这几个神棍巫婆带着黑狗血、污秽之物,偷偷摸摸来到风车下,准备进行“破法”仪式。
结果仪式刚进行到一半,就被带着队员夜间巡逻的莫小贝抓了个正着。看着那几个跳大神跳得正嗨的神棍,莫小贝乐了,她非但没阻止,反而抱着胳膊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点评几句:
“哎,你这步罡踏得不对,左脚!先迈左脚!”
“咒语念错了!应该是‘风伯疾疾如律令’,你少了个‘疾’字!”
“黑狗血要泼准点!往那轴承上泼!对!哎哟,泼自己一身……”
那几个神棍被莫小贝这么一“指导”,节奏全乱,法术没成,反而弄得自己狼狈不堪,最后在莫小贝和守护队员的“热烈欢送”下,连滚带爬地跑了,再也没敢来“偷风”。
**第二幕:同行是冤家**
接着,一些传统的、依靠人力或畜力提水的工匠和水车作坊主坐不住了。风车这玩意儿要是推广开来,他们岂不是要失业?于是,几个作坊主凑钱,雇了一帮地痞流氓,打算趁夜色破坏风车。
这帮地痞吸取了神棍的教训,选择了一个狂风大作的夜晚动手,试图借风声掩盖动静。他们带着斧头、锯子,悄悄摸到风车下。
然而,他们低估了莫小贝的敬业程度。如此恶劣的天气,正是风车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莫小贝怎么可能不亲自值守?她甚至直接睡在了风车顶部的维修平台上(用绳索把自己固定住,防止被风吹走)!
当地痞们开始锯风车支架时,莫小贝在头顶的风声和吱嘎声中敏锐地听到了动静。她解开绳索,如同暗夜中的狸猫,悄无声息地顺着风车骨架溜了下来,正好落在那个正在卖力锯木头的地痞头子身后。
“哥们,忙着呢?”莫小贝拍了拍那地痞的肩膀。
地痞头子吓得一哆嗦,斧头差点掉脚上,回头一看,只见莫小贝在狂风中头发飞舞,眼神亮得吓人,活像索命的女罗刹!
“鬼啊!”地痞头子惨叫一声,扔下斧头就想跑。其他同伙也吓得魂飞魄散,作鸟兽散。
莫小贝也没追,只是叉着腰,对着他们的背影大喊:“回去告诉你们东家!再敢来搞破坏,下次就把你们绑在扇叶上,让你们跟着风车转上三天三夜!”
第二天,那几个作坊主就提着礼物,战战兢兢地来找莫小贝赔罪,并表示愿意转型,学习制造风力翻车零部件……
**第三幕:好奇害死猫与“风车民宿”**
除了恶意破坏,更多的是因为好奇引发的麻烦。总有些胆大包天或者不信邪的年轻人,想爬上风车看个究竟,或者试试那扇叶是不是真的能带人飞起来。
对此,莫小贝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凡抓获试图 unauthorized (未经授权)攀爬者,一律罚其清扫风车下方卫生三天,并背诵《风车安全守则》十遍!
最离谱的一次,有个书生,读了点杂书,坚信这风车是“通天之塔”,爬上顶端就能窥探天机。他趁着守护队换岗的间隙,竟然真的开始徒手攀爬那“歪脖子”。爬到一半,力气不济,卡在半空中,上不去下不来,吓得哇哇大哭。
最后还是莫小贝亲自出马,像提小鸡一样把他拎了下来。那书生落地后,脸色惨白,对着莫小贝纳头便拜,口称“仙女救命”,然后连滚带爬地跑了,据说回去后就烧了所有杂书,专心准备科举去了。
更有甚者,有些浪漫(或者说脑子有坑)的文人墨客,觉得在巨大的风车下饮酒作别、吟诗作对特别有意境。结果诗兴大发,吵吵嚷嚷,严重影响风车正常运行和守护队休息。
莫小贝被烦得不行,干脆在风车下圈了一小块地,搭了个凉棚,挂上牌子——“风车雅座,凭票入内,茶水另计,喧哗者扔”。没想到,这居然成了一个新的创收项目,不少附庸风雅之人还真愿意花钱来体验这“工业浪漫”,莫小贝莫名其妙地又为集团开辟了一条“风车文旅”的财路。
**第四幕:终极考验——风暴中的坚守**
最大的考验,来自一场罕见的春季风暴。狂风呼啸,飞沙走石,“歪脖子风车”在风中发出了令人胆战心惊的呻吟,仿佛下一秒就要散架。按照安全规程,这种天气应该撤离。
但莫小贝担心风车真的被吹垮,坚持要带人留守。她用绳索将自己和几名核心队员牢牢固定在风车基座和关键支撑点上,顶着狂风,密切监视着风车的状态。
风暴最猛烈的时候,扇叶疯狂旋转,整个结构剧烈摇晃,固定莫小贝的绳索都被绷得笔直。一块被风卷起的碎石擦着她的脸颊飞过,留下了一道血痕。但她愣是咬着牙,眼睛死死盯着那些关键的榫卯和铁箍,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王大锤带着工程部的援兵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莫小贝如同钉子般钉在风暴中的风车下,小脸被风吹得通红,头发凌乱,眼神却异常坚定,嘴里还在骂骂咧咧:“这破风!有本事再大点!看是你先散架还是姑奶奶我先扛不住!”
风暴过后,“歪脖子风车”虽然遍体鳞伤,多处需要修补,但终究没有垮掉。莫小贝和她的守护队,经受住了终极考验。
经此一役,再无人敢小觑这支由“母夜叉”带领的“风车守护队”。莫小贝“风暴女武神”的名号不胫而走。而她也越发得意,甚至给自己设计了一套拉风的“守护队”队服(紧身短打,披风,被她老板以“有伤风化且影响爬树”为由否决了)。
“歪脖子风车”在莫小贝和守护队的精心看护(以及各种奇葩事件的洗礼)下,顽强地运转着,成为了关中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成为了“大唐建设集团”又一个成功的(尽管过程很搞笑)技术推广案例。只是偶尔在夜深人静时,路过风车的人似乎能听到顶上传来轻微的鼾声——那是敬业的莫队长,又在风车顶上“站岗”时不小心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