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王振那间熏着淡淡檀香的值房,林凡心中已做好了挨训的准备。第一次流程再造会议搞成那个样子,他这个倡议者难辞其咎。
王振正站在窗前,背对着他,望着窗外一株枯瘦的石榴树。听到脚步声,他并未回头,只是淡淡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听说,你今日召集各监司议事,闹得不太愉快?”
林凡躬身:“小的无能,未能说服各位公公,有负王公期望。”
王振转过身,脸上竟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咱家倒不觉得你无能。光禄寺那个钱胖子,是宫里出了名的滚刀肉,内府库的老油条更是滑不溜手。你能让他们坐在一起听你讲完那套‘细则’,已是不易。”
这反应出乎林凡意料。他谨慎地没有接话。
王振踱步到书案前,手指敲了敲林凡那份厚厚的Sop 2.0:“你这东西,咱家看过了。想法是好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难。”他抬起眼皮,目光锐利,“做事要懂得循序渐进,更要懂得……挑软柿子捏。”
林凡心领神会:“公公的意思是……”
“内府库。”王振吐出三个字,“那老家伙年纪大了,只求安稳。他手下那几个副管事,也并非铁板一块。光禄寺牵扯太多,暂且放一放。你若能先把内府库理顺,做出个样子来,其他人,自然看得见。”
这就是明确的支持和指点了!林凡心中一定:“小的明白!谢公公指点!”
“去吧,”王振挥挥手,“记住,咱家要看到的,是实效。”
有了王振的暗中支持,林凡立刻调整了策略。他不再试图一次性推动庞大的协同流程,而是将目标锁定在内府库内部的管理优化上。
他再次拜访了内府库。这一次,他没有召集所有人开会,而是单独求见了那位姓孙的掌印太监。
孙太监依旧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但听说林凡只谈内府库自身的“优化”,不涉及与其他部门的复杂协调,神色明显松弛了不少。
“林典簿啊,”孙太监慢悠悠地呷了口茶,“不是咱家不配合,实在是库里头绪太多,人手又不足……”
林凡早已准备好说辞,他拿出另一份更具体的《内府库物料分类、存储、领用优化细则》,微笑道:“孙公公,正因头绪多,才更需要理清。小的这套法子,不敢说立竿见影,但至少能让您对库里的家底心中有数,让下面人办事更有章法,也省得您老是为此劳神。”
他刻意避开了“责任”、“追查”等敏感词,而是强调“省心”、“心中有数”。接着,他抛出了诱饵:“若此法可行,库内损耗得以降低,节省下的银钱,或可作为额外赏赐,激励库内勤勉之人。届时,孙公公管理有方,上官面前也更有体面不是?”
孙太监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他不在乎什么流程,但他在乎“省心”和“体面”。林凡的话,正好戳中了他的痒处。
“这个嘛……”孙太监放下茶杯,捻着稀疏的胡须,“听着倒也有些道理。不过,具体如何操办?”
林凡知道他已经心动,立刻趁热打铁:“无需大动干戈。只需孙公公允准三事:其一,允许小的带人,协助库内书吏,将主要物料重新清点,登记造册,采用新的表格记录;其二,划定区域,将物料分类存放,悬挂标识;其三,试行新的领用单据,明确经手人、用途、数量。此三事若成,内府库面貌必能焕然一新。”
孙太监沉吟半晌。这三条听起来确实不算过分,而且不用他亲自操心。他看了一眼林凡,想到王振对此人的看重,终于点了点头:“也罢,就依你,试试看吧。不过,务必稳妥,莫要惹出乱子。”
“孙公**心!”林凡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突破口,终于打开了!
拿着孙太监的手令,林凡立刻带着“林家军”和主动要求来“学习”的户部韩主事,进驻了内府库。
起初,库内的老吏们也是怨声载道,觉得是多此一举。但在林凡的指挥下,细仔和韩主事展现出了惊人的数据处理能力,新的表格清晰明了;小柱子等人负责搬运整理,划定区域;小安子则负责制作标识和新的领用单据。
韩主事一边干活,一边感叹:“林典簿,此法若能在户部推行,天下钱粮账目何愁不清?”
林凡只是笑笑。他更关心的是,在内府库的成功,将成为他推动更大范围流程再造的基石。
然而,就在内府库的整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一直负责监视尚衣监动向的小柱子,带来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
“林哥,”小柱子脸色发白,声音带着颤,“那个……那个之前帮我们辨认草药渣子的太医院医士,昨儿个……失足落井,没了!”
林凡手中的登记册“啪”地一声掉在地上。
失足落井?又是灭口!
尚衣监和杜秉笔余孽的手段,竟然如此狠辣!他们到底在隐藏什么惊天秘密?那个“金丹”,难道真的已经被他们炼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