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传输稳定还没到半天,文昌发射中心的实验室就炸了锅。
星际能量接收装置的屏幕突然疯狂闪屏,原本平稳的能量曲线像被打乱的毛线,上蹿下跳,传输数值一会儿 30%,一会儿 60%,最后直接掉到 10%,设备外壳开始发烫,侧面甚至冒出了淡淡的青烟。
“又出问题了!” 小张扑到控制台前,手指敲得键盘噼里啪啦响,“能量传输断断续续,设备过载了!再这样下去,又要烧主板!”
工程师赶紧切断部分负载,设备冒烟的情况才缓解,但能量传输还是不稳定。李教授盯着屏幕上值守文明传来的信号,眉头拧成疙瘩:“只有两个符号,一个齿轮,一个导线,没说故障在哪,怎么修啊?”
屏幕上的两个简单符号,孤零零地跳着,没有任何附加说明。专家团队围着符号研究了两个小时,有人说齿轮是动力系统,有人说导线是传输线路,争论来争论去,没个统一答案,连故障位置都确定不了。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林辰看着不断波动的数值,“设备已经出现过载迹象,最多再撑 24 小时,再修不好,能量传输就永久中断了。”
联盟的紧急视频会议又开了起来。欧洲代表拿着新的设备检测报告,脸色比上次还难看:“林先生,刚才我们的工程师收到了‘维护信号’,说要拆卸接口处的三号零件,重新接线就能修复。”
“三号零件?” 小张立刻反对,“那是能量传输的核心零件,拆了肯定出大问题!”
美国代表却不以为然:“说不定是值守文明的提示,他们比我们懂设备。现在没别的办法,不如试试?”
林辰刚想阻止,小张突然喊了起来:“不对!这信号有问题!跟之前值守文明的信号频率不一样,是伪造的!”
他调出信号分析图,两条波动曲线一对比,伪造的信号频率明显更杂乱,上面还带着星际拾荒者飞船的信号残留。“是拾荒者搞的鬼!他们发伪维护信号,想让我们拆核心零件,故意加剧故障!”
网上果然又乱了。拾荒者这次伪造了 “值守文明官方维护指南”,里面明确写着 “拆卸三号零件修复”,还配了伪造的设备内部图,不少网友又开始跟风:“未来科技连修设备都不会,还搞什么能量共享”,之前重新加入合作的两家企业,又发来了 “暂停投资” 的邮件,态度摇摆不定。
“这群人真是阴魂不散!” 苏清月看着网上的谣言,气得不行,“上次造谣信号带病毒,这次又伪造维护指南,就是不想让计划顺利推进!”
林辰没功夫管网上的舆论,现在最要紧的是找到故障位置。他盯着屏幕上的齿轮和导线符号,脑子里飞速回想之前接触过的远古设备 —— 能量库的终端、中继站的密码锁,都有类似的结构,但具体到故障点,还是没头绪。
“咚咚咚”,实验室的门被敲响,苏母带着几个老姐妹闯了进来,每人手里都抱着个东西。“阿辰!我们听说设备出问题了,带了这个来!”
苏母把怀里的东西放在桌上 —— 是个用泡沫板、塑料齿轮和彩色毛线做的模型,上面有银色的塑料齿轮,红色、蓝色的毛线当导线,齿轮旁边还绣着小小的接口图案,跟值守文明信号里的符号一模一样!
“这是之前织能量接口模型的时候,我们按念辰画的‘远古设备内部图’做的。” 苏母指着模型上的齿轮,“当时念辰说,小机器人要拧齿轮、拉导线才能让能量跑起来,我们就多做了这个细节,没想到真派上用场了!”
林念辰这时也跑了进来,指着模型:“爸爸!你看!信号里的齿轮和导线,跟模型上的一样!我画的时候,看到齿轮旁边有个小缝隙,导线是绕在齿轮上的!”
林念清眼睛一亮,立刻把模型拿到电脑前,用相机拍下来,输入编程软件。“我用编程模拟设备运行,看看齿轮和导线怎么配合的!”
他用红色积木代表齿轮,蓝色积木代表导线,黄色积木代表能量传输。编程软件运行起来,屏幕上的虚拟模型开始转动 —— 齿轮慢慢转着,导线缠绕在齿轮上,当齿轮转到某个角度,导线被拉紧,能量传输就顺畅;当齿轮卡住,导线松动,能量传输就中断,跟现在接收装置的情况一模一样!
“找到了!故障点在齿轮和导线!” 林念清激动得喊,“是齿轮卡滞,导致导线松动,能量传输断断续续,设备过载发烫!”
小张赶紧对照模型,调出探测器传回的远古设备内部画面。画面里的齿轮果然卡住了,旁边的导线松松垮垮地搭着,跟模型模拟的故障状态完全吻合!“真的一样!模型太准了!”
可新的问题来了,探测器在冥王星外侧,远程修复有难度,而且不知道齿轮卡滞的具体原因,是有异物卡住,还是零件老化?
林辰盯着模型上的齿轮,突然发现齿轮旁边有个小小的白色毛线球,像个卡住的异物。“妈,这个毛线球是故意做的吗?”
“是呀!” 张阿姨插话,“当时念辰画的图里,齿轮旁边有个小圆点,说可能是小机器人掉的玩具,我们就用毛线球代替了,想着好看。”
林念清立刻调整编程模拟,在虚拟齿轮旁加了个 “异物”。“如果是异物卡住齿轮,只需要让探测器的机械臂清理异物,再把松动的导线重新固定就行!”
他快速编写修复指令:第一步,机械臂清理齿轮旁的异物;第二步,用微型工具拧紧齿轮固定螺丝;第三步,将松动的导线缠绕回齿轮指定位置。指令编写完成,立刻发送给冥王星外侧的探测器。
“探测器收到指令,正在靠近远古设备!” 小张盯着屏幕,实时画面里,探测器的机械臂慢慢伸出,对准设备内部的齿轮。
机械臂上的微型摄像头传回清晰画面 —— 齿轮旁边果然卡着一块小小的陨石碎片,导线松了三分之一,跟模型模拟、编程分析的完全一致!
“开始清理异物!” 工程师下达指令。
机械臂的夹子小心翼翼地夹住陨石碎片,慢慢取了出来;接着,微型螺丝刀拧动齿轮旁的螺丝,把卡滞的齿轮固定好;最后,机械臂拿着导线,一圈一圈绕回齿轮指定位置,用微型卡扣固定住。
整个修复过程用了 8 小时,实验室里的人都没敢眨眼,盯着屏幕上的每一个步骤。当机械臂收回,远古设备的指示灯变成绿色,值守文明的信号重新传来 —— 这次是个微笑的小机器人,举着齿轮和导线,旁边跳出文字:“故障修复,能量传输恢复。”
实验室里的接收装置,屏幕瞬间稳定下来,能量数值一点点回升,最后稳定在 100%,设备温度也降到了正常范围,再也没有发烫、冒烟的迹象。
“成了!修复成功了!” 小张激动得抱住苏母,“阿姨,你们的模型太神了!没有这个,我们根本找不到故障点!”
林辰没忘了那些发伪信号的拾荒者。小张已经收集到了伪信号的发射源位置、拾荒者飞船的识别码,还有他们伪造 “维护指南” 的后台记录。林辰直接把这些证据发给联盟安保舰队,同时公开到网上。
网上的舆论瞬间反转。之前跟风骂的网友纷纷道歉:“对不起,又被拾荒者骗了”“苏阿姨的手工模型太牛了,拯救了能量共享计划”;之前暂停投资的两家企业,这次没敢犹豫,立刻发声明 “全力支持后续计划,追加 2 亿美金投资”;联盟的代表们也在视频会议上道歉,欧洲代表红着脸说:“林先生,以后我们一定先核实信号真伪,再也不轻信伪造信息了。”
星际拾荒者的伪信号计划破产,还暴露了自己的位置。联盟安保舰队根据定位,很快锁定了他们的飞船,正在全速追击。“这群人跑不了了!” 安保队长发来消息,“这次一定把他们一网打尽!”
当天下午,能量传输彻底恢复稳定。全球第一个试点能源站传来消息,星际能量已经成功接入,供电效率提升了 50%,之前经常断电的偏远地区,现在 24 小时都有稳定电力。
苏母和老姐妹们看着新闻,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我们老太太也能为航天做贡献。” 张阿姨摸着手里的模型,“以后还要多做几个,说不定还能帮上忙。”
林念辰在旁边画 “设备修复卡通图”,上面画着探测器的机械臂清理异物、拧螺丝、拉导线,小机器人站在旁边鼓掌,下面写着 “齿轮不卡,导线不松,能量跑起来”。他把画贴在实验室的墙上,工程师们路过都要多看两眼,笑着说 “这是最直观的修复手册”。
林念清则把修复过程整理成编程模板,发给全球的航天研发团队。“以后遇到类似的设备故障,就能用这个模板模拟,快速找到故障点。”
晚上,测控中心的屏幕上,远古设备传来了新的信号。这次不是故障提示,也不是维护信号,而是一串模糊的坐标,旁边跟着 “能量储备库” 的符号。
“是能量储备库的位置!” 李教授盯着坐标,激动得手抖,“值守文明在告诉我们,还有更大的能量储备库,能提供更多星际能量!”
林辰看着屏幕上的模糊坐标,心里清楚,这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 找到能量储备库,对接能量接口,让星际能量更好地服务地球。但他不担心,有苏母的手工模型、林念清的编程、林念辰的卡通,还有全球团队的支持,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
实验室里,苏母和老姐妹们已经开始琢磨新的模型了。她们围着能量储备库的模糊坐标,商量着用什么材料做储备库的模型,齿轮和导线要怎么布局,才能更精准地辅助工程师。
林念清在电脑上分析坐标数据,试图把模糊的位置变得更清晰;林念辰则趴在桌上,画着能量储备库的想象图,上面有巨大的能量接口,小机器人在旁边守护着;苏清月在整理远古设备的修复数据,为后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预案。
屏幕上的星际能量传输曲线,平稳得像一条蓝色的河流,缓缓流淌。
远处的冥王星外侧,远古设备的灯光柔和闪烁,仿佛在为人类指引方向。
能量储备库的坐标在屏幕上跳动,像一颗等待被发现的星星,预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