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前夜。
整个东宫,乃至整个皇城,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
宫墙内外,处处张灯结彩,红色的宫灯如同繁星,将夜空都映照得一片温暖。
然而,在东宫深处的书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气氛严肃。
朱雄英并未被即将到来的大婚喜悦冲昏头脑。
他身着一身寻常的储君常服,正与蒋瓛、王战,做着关于明日大婚所有安保流程的确认。
“从皇宫到魏国公府的迎亲路线,沿途的制高点,弓弩手是否都已就位?”
“入宫赴宴的百官宗室,他们的身份核对,决不能出任何差错,尤其是他们携带的家眷和随从,更要严查。”
“宫内的禁军、城外的京营,明日的换防与调度,必须万无一失。传我的令,明日大婚期间,整个京城严查来往的人。”
“还有,宴席上所有的酒水菜肴,从御膳房到宾客的桌上,每一道流程,都要有专人盯着,确保万无一失。”
他的声音冷静而沉稳。
他一条条地过问,一项项地确认。
在将所有安保细节,都反复确认了三遍,确保万无一失之后,蒋瓛才恭敬地告退。
书房内,只剩下了朱雄英和王战二人。
王战在汇报完一些常规情报后,像是想起了什么,沉声提到了朱允炆的近况: “殿下,静心苑那位……近来似乎有些变化。”
“哦?”朱雄英的眉毛微微一挑,示意他说下去。
王战躬身回禀道:“他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整日打砸哭闹了。而是变得非常安静。根据我们安插的人手回报,他每日只是呆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或者对着墙壁,喃喃自语地念着一些前朝的诗词,大部分都是些怀才不遇、或是悲秋伤春的句子。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彻底失去了精气神的书呆子。也正因如此,那些负责看守他的太监们,对他也渐渐放松了警惕。”
朱雄英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果然,王战继续说道:“但是,暗哨也发现,他偶尔会在夜深人静、自以为无人注意的时候,眼神会变得异常清明和怨毒。甚至有一次,他借着月光,用手指在地上反复书写着一个名字。”
“是您的名字,殿下。”
“知道了。”朱雄英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心中有数。
他起身对王战吩咐道:“明日大婚,东宫内外,都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下去吧。”
“是,主上。”王战的身影,融入黑暗。
朱雄英则换上了一身见驾的礼服,乘上轿辇,前往乾清宫,向朱元璋做最后的婚前请安。
乾清宫,暖阁。
朱元璋看着眼前这个英姿勃发的孙子,心中越看越是满意。
二人,聊了一些关于明日大婚的细节之后,朱元璋也仿佛是随口一般,提到了那个被圈禁的孙子。
他叹了一口气,那张威严的脸上,难得地流露出了一丝怜悯与自责。
“咱也听说了,允炆那孩子,现在在静心苑老实多了,整日不是发呆,就是念书。”
“哎,说到底,他也是咱的亲孙子,也是你父亲的血脉。他有罪,他母妃更有罪,但咱……咱也有错啊。若不是咱当年疏忽,你们兄弟,又何至如此?”
他看着朱雄英,带着一丝试探:“明日是你大喜的日子,也是咱朱家的大事。满朝文武,皇室宗亲,都会到场。你看……是不是,就让他在婚宴的角落里摆个位置,让他远远地看着?也让他彻底死了那份不该有的心,让他亲眼看看如今的东宫,究竟是谁的天下。”
“让咱看看你的心胸,是否能放过弟弟。”朱元璋在心中暗道。
朱雄英听到皇爷爷这个提议,心中瞬间冷笑了起来。
这正是他一直以来,苦苦等待的机会!
但他脸上,却立刻露出了为难的表情。
他沉吟了片刻,眉头微蹙,仿佛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最后,他才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一般,勉为其难地对着朱元璋,躬身说道: “皇爷爷……您,心善仁慈。孙儿又岂敢违逆您的意思。”
“只是……孙儿怕二弟他,见到此等场景,心中会更受刺激,于他的病情不利啊。”
他故意将病情二字,咬得极重。
最后,他长叹一声,用一种充满了兄长关爱的语气,说道:“也罢。既然您发话了,就让二弟来看看也好。或许……见证了这一切,他的病就能好得更快一些。”
这句充满了无奈的回答,让朱元璋对他的气度,更加的满意和欣慰。
“好!好!这才是咱的好圣孙!有气度!有胸襟!就这么定了!”
而朱雄英在恭敬地领命之后,那低垂的眼眸深处,却闪过了一丝寒芒。
好弟弟,你不是喜欢演戏吗?不是喜欢装疯卖傻,博取同情,暗中窥伺吗?
那好,大哥就在这全天下人面前,给你搭一个最大、最华丽的舞台。
让你在明日的大婚喜宴之上,好好地给你自己,也给所有还对你心存幻想的人,来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孤要的,不只是你的命。
孤要的,是你在所有人心中死去!
他已经在心中,为这位好弟弟,布下了最后的诛心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