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决定了高丽国运的密谈已经结束。
朱雄英恭敬地站在一旁,看着皇爷爷朱元璋脸上的神情,缓缓地柔和下来。
那双有些泛黄的虎目,此刻竟是充满了孩童般的纯粹期盼。
“好了好了,”朱元璋对着朱雄英连连摆手,“打打杀杀的烦心事说完了,现在说点让咱高兴高兴的。”
他搓着手,脸上堆满了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咱的重孙儿今日乖不乖啊?你媳妇的身子如何了?可有害喜?胃口好不好?”
朱雄英看着皇爷爷这瞬间变脸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只有在自己和父王标儿的面前,这位让天下人都为之战栗的铁血大帝,才会露出这般真实的一面。
他笑着上前在朱元璋身边坐下,亲自为他续上热茶,回道:“皇爷爷放心,孙儿已经安排了专人,从饮食到起居都盯得紧紧的,一切安好。妙锦她胃口不错,就是有些嗜睡。”
“嗜睡好!嗜睡好啊!说明咱的重孙儿在肚子里安分,不折腾他娘!”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又像是想起了什么,极为严肃地特别嘱托道:“一定要护好她!给咱仔仔细细地护好!她肚子里怀的可是咱老朱家的第四代嫡长孙!是咱大明的根!”
朱雄英闻言,看着皇爷爷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心中好笑,故意抬杠道:“皇爷爷,您就这么确定一定是重孙?万一……孙儿说万一,若是个重孙女呢?”
“呸!”
朱元璋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眼睛一瞪,吹胡子道:“胡说!一定是儿子!必须是儿子!”
他伸出一根手指,开始理直气壮地讲他那套不讲道理的“祖宗传统”逻辑。
“你给咱听好了!你皇奶奶给咱生的头一胎是标儿!是儿子!”
“你娘给标儿生的头一胎是你!也是儿子!”
“这说明啥?说明咱老朱家每一代的第一胎都是带把的!这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媳妇她也必定给咱生个大胖小子!”
看着皇爷爷这副蛮不讲理却又得意洋洋的模样,朱雄英直接无语了。他只能苦笑着连连点头称是,不再争辩。
他知道,跟一个沉浸在抱重孙幻想里的老人是讲不通道理的。
朱元璋越说越是高兴,竟是直接对殿外的太监吩咐道:
“去!去东宫!把咱的孙媳妇给咱请过来!”
“就说咱这个做爷爷的想她了,让她过来陪咱一起吃顿便饭!”
……
半个时辰后。
当已经有了些许身孕、脸上洋溢着母性光辉的徐妙锦,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进谨身殿时,朱元璋那脸上的笑容更是如同盛开的菊花,再也合不拢了。
“哎哟!咱的乖孙媳!快,快过来!”
他竟是亲自从榻上起身,上前虚扶了一把那小心翼翼正要行礼的徐妙锦。
“免了!免了!以后见着咱,所有的大礼都给咱免了!”
他拉着徐妙锦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身边,那双眼睛不住地往她那已经微微隆起的小腹上瞟。
“身子可还好?那小子没欺负你吧?宫里的下人伺候得可还尽心?”
一连串的问话充满了长辈对自家晚辈的最真切的关怀。
徐妙锦感受着这份来自帝国最高统治者毫无保留的疼爱,心中温暖又感动。
她柔声回道:“回皇爷爷,孙媳一切都好。殿下待孙媳更是无微不至。”
“那就好,那就好。”朱元璋连连点头。
随即,他仿佛又想起了什么,关切地问道:“听雄英说你最近有些嗜睡?胃口可还好?”
徐妙锦闻言,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浅笑,轻轻点了点头。
她看了一眼身旁正含笑看着自己的夫君,用一种带着几分告状意味的娇嗔语气说道:
“回皇爷爷,胃口倒是还好。就是……就是殿下管得太严了些。”
“哦?”朱元璋来了兴趣,“他怎么个严法?说给皇爷爷听听!皇爷爷给你做主!”
徐妙锦苦笑道:“殿下将孙媳的饮食列了一张长长的单子,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时辰吃、吃多少都写得清清楚楚。每日三餐都要由三名太监、两名宫女,五个人一起验过之后才准孙媳动筷子。”
“宫里所有的姐妹想来与孙媳说说话,都要提前一天报备。来了还不能靠得太近,送来的东西更是要被反复查验。”
她幽幽地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委屈:“这么一来二去的,搞得孙媳和东宫的姐妹们都生疏了许多。大家都怕一不小心触了殿下的霉头,惹来天大的麻烦。”
她说完,小心翼翼地抬起眼看了看朱元璋的脸色。
她本以为皇爷爷会觉得雄英小题大做,会出言劝上几句。
却没想到朱元璋听完竟是一拍大腿,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好!做得好!不愧是咱的好大孙!”
他转过头,对着一脸无辜的朱雄英投去了一个充满了赞赏的眼神!
随即,他又语重心长地对有些发愣的徐妙锦说道:
“乖孙媳,你听咱说。”
“在这宫里,情分是假的,姐妹也是假的。”
“只有你肚子里的这块肉才是真的!”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那双洞悉了无数人心险恶的眼中闪过一丝冷酷与现实。
“雄英他这么做不是小题大做,他是在保护你,也是在保护咱老朱家的根!”
“至于那些姐妹情分……”朱元璋不屑地撇了撇嘴,“只要你能平平安安地给咱生下重孙,她们只会比以前更巴结你,更敬畏你。”
“这就是皇家的道理。”
一番话说得徐妙锦哑口无言。
她看着眼前这个看似慈祥、实则句句不离江山的开国之君,终于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夫君那份看似不近人情的霸道背后,所承担的是何等沉重的压力与责任。
她的心中那仅有的一丝委屈也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心疼。
晚膳就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开始了。
三人围坐一桌,吃的也并非什么山珍海味,而是几样朱元璋最爱吃的家乡小菜。
席间朱元璋兴致极高,不断地给徐妙锦夹菜,嘴里还不住地念叨着:“多吃点,多吃点!你现在可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
一顿饭吃得其乐融融。
饭后,朱雄英与徐妙锦起身告退。
朱元璋亲自将他们送到殿门口,看着孙儿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自己那身怀六甲的孙媳妇,在月光下缓缓远去的背影,这位杀伐了一生的铁血大帝,那张布满了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与安详。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年春暖花开时,那个会奶声奶气地叫他太爷爷的小小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