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阿哥胤禵没有等来册封他为太子或者提高爵位的诏书,却等来了让他返回西北彻平叛乱的诏令。
胤禵回京时的荣耀,在他再次离开时被各种私下里揣测和疑问的声音所代替。
谁也不知道年迈的皇帝内心究竟是如何打算。
虚置了许久的储君之位,再次吸引了各色的目光。
许多人明面不言,心里却纷纷复盘猜测,剩下的这些阿哥,包括大将军王在内,谁的可能性最大?
步入康熙六十一年,老爷子又移到了畅春园居住,皇子们又随之入各家园林陪侍。
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真的心血来潮,康熙从年宴之后开始轮着蕃地驾临诚亲王和雍亲王的私家园林。
胤禛曾写诗奏给康熙描绘过自己圆明园中的美景:
“叠云层石秀,曲水绕室斜,
天下无双品,人间第一花。”
而圆明园最美的风景莫过于牡丹台,此处长期栽种了大量的各种品种的牡丹花。
胤禛知道康熙喜欢牡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单独邀请康熙到牡丹台观赏牡丹。
得到康熙同意后,他在牡丹台内吩咐下人盛排宴席,款待圣驾。
看皇帝心情不错,胤禛趁机向康熙恭声道:“皇阿玛,儿臣有两名幼子在园中候驾,听闻您老人家的功绩后甚是崇拜,但从出生至今,尚未见过圣颜,您看……”
康熙颔首,似想起什么,说道:“朕之前听衡臣说你有个儿子天赋异禀,能背论语,且见解独到,此番可在?”
“在,正是儿臣的第四子弘历。”
“哦?那朕要瞧瞧,能得衡臣如此夸赞的这个孩子长什么模样,让他们过来吧。”
“嗻。”
胤禛扭头高福使了个眼色,示意带弘历弘昼过来。
不多时,两名少年郎便跟着高福来到牡丹台,毕恭毕敬对正在观景台看花的康熙行礼道:
“孙儿弘历给皇玛珐请安,祝皇玛珐万福金安。”一口童音却落落大方。
“孙儿弘……弘昼,见过皇玛珐,给皇玛珐……请安。”
相比弘历的从容,弘昼有些紧张。
康熙转过身,目光落在两个孩子身上,见一个跪姿端正、举止得体;另一个略显紧张,但还算周到。
“起吧。”
两人起身,弘昼看了眼胤禛,眼神有些拘束。
弘历则迈着稳健的步子走到康熙和胤禛面前,在恰到好处的地方停下,既不慌张,也未逾矩。
他朝着胤禛一笑,也行了一礼:“儿子见过阿玛。”
康熙的目光再次落在弘历身上,这孩子气宇轩昂,面容间既有胤禛的刚毅,又带了几分秀气,那双眉眼,应当是随了他额娘。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机灵却不毛躁,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气质。
“弘历,你师父都教你读过些什么书?”
“回皇玛珐,孙儿三岁启蒙,读过《论语》、《孟子》、《荀子》、《礼记》。”
“昔日张廷玉跟朕笑言,说遇到一位能诵论语全篇且颇有见解的小皇孙,朕今日便不考你论语了。”
他看着弘历弘昼:“你们二人,谁能背出《孟子》之尽心篇章?”
弘历互相弘昼对视了一眼,一同开始背了起来,刚没几句,弘昼不熟后面的章句,渐渐跟不上弘历节奏。
他挠了挠头,对着胤禛和康熙尴尬地笑了笑,小声道:“皇玛珐恕罪,孙儿天资不如四哥,您还是考问四哥吧。”
胤禛瞪了一眼弘昼,康熙却笑了笑:“你这孩子倒是诚实,也不用拘谨了,先下去玩吧,以后要好好用功读书。”
弘昼顿时喜笑颜开,如蒙大赦:“孙儿多谢皇玛珐,孙儿告退。”
康熙见弘历面色平静,没有一丝妒忌或是骄傲,不由更赞赏了几分,笑问道:
“既会背了文章,那你可知孟子为何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弘历抬眸,眼光清亮:“回皇玛珐,孟子以鼎喻天下,民似鼎足,鼎足折则鼎覆。是故,天子之尊,系于黎民社稷。皇玛珐南巡减赋,木兰秋闱不忘旗丁,正是以民为鼎足之道。”
康熙眼中浮现一丝惊讶,随即又快速瞟了一眼胤禛的方向,发现他脸上也有几分震惊,不似作伪。
看来弘历这些话,不是出自老四授意。
“嗯,你这孩子确实没少读书,朕再问你,《孝经》开篇宗义,你可理解?”
“孙儿以为一句话可概之:孝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一身之孝,足以顺天下。”
康熙捋了捋胡子,和蔼追问道:“孝之五等之目,何解?”
“天子之孝,以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诸侯之孝,以保其社稷,和其民人……庶人之孝,以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皇玛珐贯以仁孝治天下,使百姓和睦、君臣和谐。”
“说得不错。”
康熙笑着点了点头,转向胤禛道“老四,你这儿子确实机灵聪慧,朕很是喜爱。”
胤禛恭声谦和道:“弘历也就书背得好些,能得皇阿玛赏识,是臣子的荣幸。”
康熙不知可否,和蔼的对弘历招了招手:“弘历啊,走,陪皇玛珐一道逛逛。”
李德全见康熙要起驾,连忙上前要搀扶,康熙却摆了摆手,示意弘历近前。
弘历会意,乖巧地上前握住了皇玛珐的手,祖孙二人走在前面,胤禛等人在后面跟着,缓缓地沿着牡丹台小径向园子深处行去。
行至一处水榭,众人休息时,康熙命人取来点心,特意安排弘历坐在自己身边,亲自将一块芙蓉玉酥糕递到弘历手中。
“孙儿谢过皇玛珐。”弘历礼貌接过,却不着急食用。
康熙有些疑惑:“怎么不吃?弘历是不喜欢这个吗?”
弘历摇了摇头,童声甜甜道:“夫子言,长者赐,不敢辞。但要等长者先行食用。”
康熙慈爱地揉了揉弘历的小脑袋,笑着也取了一块糕点,放在口中吃了起来。
见康熙开始吃了,弘历才小口小口地吃着,举止优雅,甚是得体。
吃完点心,康熙颇有兴致地问弘历道:“弘历,朕出几个对子,你可敢应对?”
弘历闻言,放下手里的糕点,端正坐姿,一脸自信道:“请皇玛珐出题。”
“圆明园内春.色满。”
弘历听完,脱口而出:“牡丹台前君恩深。”
康熙挑眉,看着弘历的小脸补充道:“镂月台前,初遇皇孙花正好。”
弘历思索片刻:“开云殿侧,首瞻祖考艳成霞。”
“万杆竹影,天然一幅荆关画。”
“双桐泉声,图画四时水墨诗。”
“好!”
康熙忍不住赞叹:“朕再来一联:四海升平,江山永固。”
弘历偷偷看了眼胤禛,见阿玛眼里皆是鼓励,朗声道:“八方来贺,社稷长存。”
康熙抚掌大笑:“妙!妙!小小年纪,能对得如此工整,难得啊!”
他从腰间解下一块随身玉佩,递给弘历:“这个赏你,可愿随皇玛珐回去,让玛珐亲自教你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