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正文卷第124章:造反而已,多大点事儿啊两三点雨坠在地上。

刘恪驾着驴车,慢慢走着,顺便抬头看了眼天象。

“看来这大半个月,都是阴雨天。”

这个天气不利于【六丁神火】的发挥,放火烧山不是很容易。

不过转念一想,【火烧连营】、【鹿台自焚】,也没那么容易酿成大错,心里就好受多了。

不一会儿,一行人便来到了田野间。

交趾国中,种植有大量的水稻、黍、粟等粮食作物。

黍,亦称稷,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糜子、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

粟,就是小米,也是当今最主要的主食。

黍和粟有个共同点,就是产量不高,所以交趾国又引种了大量产量不错的水稻。

由于交趾国种植有大量粮食作物,禾花雀迁徙期间,喜欢在这里逗留。

因而这禾花雀,成了交趾国的国菜。

至于为什么不是国鸟,大概是因为太好吃了。

时入秋季,良田沃野,阡陌纵横。

田中粟、黍成片垂首。

空气格外清新,仿佛漫溢着田间每一支稻穗的呼吸。

不少百姓正在田地里,伏腰割着作物,一片丰收之景。

俗话说人间辛苦是三农。

春种、夏耕、秋收,是最为辛劳的三个阶段。

虽说秋收要做的活儿,其实是最多的,但能看见收获,上缴税赋之后,粮食能自己留着。

而且这些秋收的百姓,和春种、夏耕基本没啥关系。

豪族做了春种、夏耕的活儿,他们负责秋收罢了。

这未尝不是一种牛头人。

想着想着,他们心里便觉得刺激,更是激动起来,这不是白赚么?

于是也就不是那么累了,人人脸上都是笑容,手上的动作,也就更勤快了。

刘恪与御前侍卫们,走于田间小道之中,望着眼前这片一望无际的良田,一脸欢喜之色。

不用抢收,也不缺粮咯!

他四下张望一番,问道:

“典褚将军之前向朕请求,要去地里帮着百姓们秋收。”

“他人现在在哪儿呢?”

众人也四处张望,寻找典褚的身影。

按理来说,这庞然巨物,应该比陈伏甲更好找才是。

找了一会儿,只见农田中忽而立起一尊铁塔,格外引人注目。

这个体积,是典褚没错了。

典褚听见这边的动静,便走了过来,用挂在肩上的麻布,抹了把额上的汗水,粗着嗓子道:

“陛下,大丰收!”

刘恪寻声望去,只见典褚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身农人套装。

他头戴斗笠,脚穿草鞋,腋下还夹着数捆粟杆。

给人一种老农灭霸的既视感。

能找着这个尺寸的全身装备,还真挺不容易。

典褚从田里一路走来,虎虎生风。

他走到驴车近处,忽的停下脚步,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大,看了眼地上,便俯首捡起几粒,不止是何人所遗落的粟粒。

这粟粒,在他那足有常人脑袋大小的巨掌中,显得相当渺小。

但典褚却视若珍宝,放在手里看了又看,然后憨憨笑着,带着几分喜意,朝着刘恪道:

“陛下,粟粒饱满,交趾今年,应该是丰年!”

化成雨凑上前,端详半天,也是兴奋道:

“这粟粒的品质着实不错!”

“陛下,这趟交趾之行,确实是来对了!”

“交趾的水土,只怕称得上是天下一等,相当富饶!”

化成雨和典褚都是平民出身,干的来农活。

从区区一颗粟粒中,就已经看出了交趾的富庶。

刘恪自然是连连点头,废话,不富我打他干嘛呀?

典褚这时又扬了扬腋下的粟杆,道:

“陛下,这些收割后的粟杆,也不能浪费啊。”

“好好留着,可以用来喂马喂鸡。”

自汉鸡开府,朝堂上多了个威武大将军之后,琼州民间养鸡之风,兴盛一时,正好拿去喂。

刘恪面露诧异之色,好家伙,你还有这一手?

之前看着理政数值,才37啊?

化成雨与一干御前侍卫,也是大为不解,这是那个人形投石机,拿着敌人当武器抡的典将军?

典褚见此,又是憨憨笑了笑,往前走了几步,继续道:

“这田里秋收之后,可以种冬麦。”

“交趾和琼州一样,都是一年三熟的地儿。”

“而且这附近的田地,都是豪族的良田,地力充足,可以多种些。”

刘恪听得心中一笑,若说典褚能想着用栗杆喂马喂鸡,他还能理解。

毕竟典褚平日里在家,没事儿就种萝卜。

早前在北浦郡时,也经常帮助老百姓们拔萝卜,农事经验还是有的。

但考虑地力,然后提议种植冬麦,就不合理了。

“阿典,背后是有哪位高人在教你?”

“华先生没有教我。”

众人:“.”

典褚挠了挠头,面露尴尬之色:

“好吧,华先生,让我看看你在哪儿。”

说着,他往后望了眼,就将一个小老头儿,如老鹰抓小鸡一般,抓到了刘恪身前。

老头有些干瘦,但能被典褚这么一抓,还能站着,说明身子骨还挺硬朗。

草帽深深地压在头上,肤色黝黑,双手粗糙。

脸上皱纹遍布,透着一股沧桑的味道。

是个人才?

刘恪手头上有玉米、红薯,一直想着要个农业方面的人才,只可惜没找着。

这老头看着像有些斤两。

【姓名:华仲邈】

【年龄:69】

【统率:11;武力:53;智略:78;理政:81】

【特性:上农、任地、辩土】

刘恪看得一愣,一个中士就有三个特性,还全是农业方面的特性?

大概这属于专业性人才,数值不高,但在某方面比较专精。

像是夏不具,四维属性里最高的,居然是武力。

但真要说起医术,确实有两把刷子。

刘恪问向典褚,道:

“阿典,还不替朕引荐一二?”

一众御前侍卫,也是翘首以盼。

这老头外表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农,但却能教会典褚,看着就像是个隐士大才。

典褚顿了顿,沉声道:“华先生,是当年华神医的后人。”

而后沉默了一阵子。

一干人等大眼瞪小眼。

华神医,应该指的是几百年前的神医华佗。

可后面呢?

“后面呢?”

“后面没了。”

典褚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他不是个关注背景故事的人。

“草民华仲邈拜见陛下。”

说着,还是小老头主动一拜,道:

“典将军为人实诚,心思淳朴,并未问及他事。”

“小老儿乃华神医的后人。”

“当年华神医没能治好曹侯头风之疾,将其一家人发配交趾。”

“从此之后,小老儿祖辈便在交趾之中,偶尔行医,也算勉强得活。”

看来这个世界里,曹老板还是医闹了。

刘恪轻轻点头,确实是个人才。

医家的名字,医家的传承,干的全是农家的活儿。

看这模样,估计就是个平头老百姓。

虽说追溯祖辈,是华佗的种,但华佗的医术半点没传承下来。

多半是其他学医的后人都死的七七八八了,就这一脉勉强靠着种地,传承了下来。

不过还真种出了点名堂。

“可愿入朝为官?”

“小老儿自是愿为朝廷效命。”

刘恪草草走了个过场,便道:

“既然伱提出了种植冬麦,那这日南郡种植冬麦,就由你负责。”

“此外朕还有些稀奇作物,你可拿去琢磨琢磨,若是能成功种植,大大有赏。”

刘恪让人去取玉米、红薯交予华仲邈,便继续在田里逛着。

他的主要目的,是视察陈伏甲同志的工作情况。

目前来看,陈伏甲干得不错。

将士们在帮助流民安置,协同秋收。

他还看到了将士们仗着自己孔武有力,帮助百姓们挖蓄水坑,方便百姓们挑水,灌溉田地。

“军民一心。”

单从一个挑水,一个蓄水坑,就能看出不少东西。

大汉民风彪悍,往往会因为抢水而发生斗殴事件。

这交趾国中,有南越土着潜移默化带来的倔脾气,自然更甚。

但有官兵参与其中,秩序便好了许多。

“军民鱼水情,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

刘恪呢喃一声,这是各国都不能理解的一个现象,唯有大汉有这个基础。

那些会在农闲时,与官军一同杀敌蹭军功的良家子,就是最好的证明。

很快,众人便找着了陈伏甲。

陈伏甲昂首挺胸,就站在田边。

说来倒也神奇,哪怕在田里,他那一身不知从哪儿弄来的华服,愣是没染上多少泥。

他在蓄水坑旁边圈了块地儿,而那些歇下来喝水的农人百姓,都围在其身边。

“你们知道天子为什么要分田?”

“因为我们没田。”

百姓们笑成一堆。

这个官儿看着挺大,文质彬彬,看着就知道有学识。

光气势就挺唬人,没想到却问出了这种蠢笨的问题。

陈伏甲却是一脸正色,继续道:

“你们为什么没田?”

“因为这交趾国的田产,被假称天柱神托世的国君给占了。”

“被朝中文武官员给占了。”

“被地方豪族给占了。”

“他占几千亩,他和他占几万亩。”

“你们,就没田耕。”

“要么当流民。”

“要么做佃户。”

百姓们没有再喧闹,而是静了下来。

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也知道自己的田去哪儿了。

可他们没能深入思考,也不敢深入思考。

无论是国君,还是朝中文武,亦或是看着最为弱小的地方豪族,都不是他们惹得起的。

动辄家破人亡。

刘恪就在远处默默听着。

陈伏甲有点背叛自己的阶级啊,他可是世家之人,威力加强版豪族。

真要说到土地兼并的问题,世家没少干。

这等于是骂自己。

陈伏甲倒是活得很通透,他对老师杨仲所言,当臣子就要当臣子的样子,理解的更深了。

不要多想,他觉着皇帝要调动交趾国的百姓,去打击交趾豪族,去打下整个交趾,那他就会尽力调动这些百姓。

至于自身世家的利益,暂时排在后面。

再说了,就算皇帝以后真的要对土地利益动手,他陈家的地在颍川,大汉朝廷的手还摸不着。

而到了大汉真能摸着颍川土地的时候,说明已经兴复汉室了。

东胡人都被皇帝赶走了,到了那时候,世家更加不能多想。

陈伏甲负手而立,继续道:

“当流民,吃不饱,地方上要是不赈灾,就只能饿着。”

“全家老小的命,都系在他人之手,只能指望别人大发慈悲。”

“当佃户,给豪族耕地,老爷们说田租说定多少,就定多少,灾荒歉收,他大斗进小斗出。”

“一年忙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结果家里没半粒存粮,还得跪着。”

陈伏甲忽然收了声,按照他所学的辩论技巧,在罗列项目之后,应该给与具体事例。

然而这个事例他给不出来。

就算能编出来,也没有任何真情实感。

毕竟真要算起来,他可能和豪族更有共鸣一些。

不过百姓们打开了话匣子。

一个刚咽了口水,休息没一会儿的汉子,直接哭了起来:

“俺的命苦啊!”

“俺原本是有地的,这朝廷年年加赋,县令也变着法摊派。”

“俺交多少,官府就纳多少,小斗纳完,用大斗称量。”

“嘿,你猜怎么着!”

“十斗变五斗,五斗变两斗,硬是说不足数,还得补交。”

“要是丰年,交了也就交了。”

“可要遇上灾年,交不够数,就要把俺的田收了,俺只能去找豪族借,又要被豪族坑一遭。”

“都是坏人,坏得很!”

“这地要不得,还不如流民,赔钱耕地,是人是鬼都要喝俺的血!”

汉子说着说着,也就不哭了,咬牙切齿,满脸气愤之色。

可他看着陈伏甲,以及地里帮忙收着粮食的汉军,一阵手足无措,赶忙打了个补丁:

“俺说的交趾小朝廷,伪朝廷!”

“大汉朝廷,好!”

他挥着拳头,试图让自己的话更加有力一些。

汉军确实好啊!

战斗力强不强,皇帝长得帅不帅看,施政怎么样,其实都不重要。

打豪族,给他们分田地,做了实事,那就是好!

有了汉子开头,老百姓们纷纷倒起苦水。

有个老头儿道:

“这还是有田的,俺家的田,去年就给人占咯!”

“俺也是个苦命人,膝下没儿子,受了委屈,也没地儿诉。”

“指着国君开仓放粮呢,就被赶到日南郡来了。”

“经九真郡,过长山,走了这么长一段路,草鞋磨破了,脑子都是迷糊的!”

还有个干瘦汉子也道:

“我到日南郡的时候,身上就一张饼。”

“这块儿饼,吃点野菜,喝点水,舔上一口,得撑上个把月。”

有人忍不住发问:“现在饼呢?”

那干瘦汉子面露难色:

“饼还在呢,小倒是没小多少,就是馊了。”

“现在吃吧,有新鲜的不吃吃馊的,心里总觉着委屈。”

“但是不吃吧,又觉着浪费,多好一个饼啊.”

这些流民、百姓,可能别的没有,但要论及惨来,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惨的。

要是开个大汉好声音,曲不用唱,光是在台上卖惨,都能卖个三天三夜,还卖不完。

那诉说着自己凄苦经历的百姓们,望着收获的粮食,想着以往的经历。

只觉得心理落差太大,愈发觉得以前委屈,不约而同哭了起来。

见百姓们哭了一场,陈伏甲这才道:

“交趾小国,从未想过体恤百姓,以至于有了今日。”

“看看那些南越人,甚至因为被侵占田地,而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苟且。”

尽管南越土着就喜欢住在山林里,但群情激愤之中,没人在意这些细节。

南越土着,就是被逼的!

甚至交趾国君还自称天柱神转世,来压迫南越人!

“现在汉军来了!大汉天子来了!”

陈伏甲说完这句话,清了清嗓子,继续道:

“天子给大家分田,将那些为富不仁的豪族,全都分家析产!”

“将得来的田地,全都分给你们!”

“但交趾国中,上至国君,下至文武、豪族,他们肯定都不乐意!”

“因为这群奸恶之人,再也喝不了你们的血了!”

“所以呀,咱们就该每家出壮丁,跟着陛下一起打仗!”

“陛下才能有更多的田地分给你们,让你们种更多粮食,大家才能过得好!”

“大家给陛下多献些粮,陛下才能养兵,才能保住从豪族手中,收回来的田!”

“只有那样,才能人人有田耕!”

陈伏甲一指身后的木箱,箱子上还写上了“人人有田耕”几个字。

真别说,交趾百姓们虽然知道,这在某种意义上算是额外加赋。

但和琼州百姓,最初听到皇帝要民间献上粮草,支撑朝廷打仗时的反应不同。

这些交趾的百姓们,只是稍作犹豫,便已经有人意动了。

毕竟刚刚才受了朝廷的好,分到手上的田,太实在了。

刘恪啼笑皆非,原来陈伏甲存的是这个意思。

宣传一番,让大汉深入人心,收拢民心,然后学着他给琼州百姓画大饼一样,给交趾百姓也画个大饼。

以此来保证大军的粮草供应。

说句实在话,陈伏甲的想法比刘恪的想法要好。

刘恪只是想着用交趾百姓帮他攻城略地,然后将打豪族分田地的事迹宣扬一番,帮助以后更好治理交趾。

毕竟,这事情做了,就要宣传,不然岂不是白做了?

而陈伏甲则更进一步,宣传的同时,又用了百姓一次,民心有了,自然要用嘛!

让分了田的百姓,为朝廷捐粮,朝廷又得了名声又得了粮,还有兵源。

实际上也没什么付出,只不过付出了原本豪族、交趾国中应的粮,反倒是大汉又白嫖了交趾。

而虽说粮食现在够吃,但没人会嫌粮食多。

有多余的粮食,正好就地征兵。

如此也解决了汉军兵力不足的问题。

不过刘恪的想法,和陈伏甲的想法不同。

陈伏甲更看重汉军后续的进攻,想要保证汉军的作战能力,力求攻城略地。

而刘恪则更看重后续的治理,想要更加稳定民心。

于是乎,他便走到了陈伏甲身前。

百姓们见那几百个侍卫,以及陈伏甲拱手相拜,便知道这是大汉天子,当即也要拜下。

刘恪却是一拂手,止了众人拜下,而后道:

“足数缴纳税赋,就够了。”

他将“人人有田耕”的功德箱踢到一边:

“这东西,可没必要。”

刘恪举起一只手,目光扫过百姓,声音凝重有力:

“昔日高皇帝入咸阳,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朕既为高皇帝之后,今日也与交趾百姓,约定三事。”

“其一,人人有田耕。”

“其二,人人有衣穿。”

“其三,人人有屋住。”

百姓们愣了一愣,前文还是没听太懂,高皇帝,咸阳,盗抵罪又是个什么罪?

但后面那三句直白到不行的话,却是每个人都听懂了。

“陛下万岁!”

“大汉万年!”

百姓们跟着喊了起来,当即就有人也不休息了,埋头到地里,继续干活。

此间事了,陈伏甲却是来到刘恪身边,道:

“陛下,这人人有田耕,倒是好说,可这穿、住”

很难,太难了。

其实就是这有田耕,都是艰难万分。

如果不是在交趾国这种番邦小国之内,说不定现在都成不了事。

刘恪听候,却是漫不经心的回望了眼田间,满不在乎道:

“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敢不敢想,是另一回事,如果连想都不敢想,又怎么会去做?”

“有时候啊,这大胆的想法和憧憬,反而更能推动人去行动。”

画饼就得画大点,当皇帝的人,口气大点有什么问题?

指着前方说有梅林,显得小家子气兮兮的。

找着方向尽力而为就行,就算没达成,难不成还有人敢指着他鼻子说食言?

好吧,陈伏甲不多做纠结,只是望着被踢开的“人人有田耕”功德箱,有些遗憾:

“陛下,民间已有献粮之意,陛下为何不取?”

用股筹换取琼州百姓支持,就攒足了出兵粮草,对交趾百姓都不需要股筹,怎么就不要了呢?

可不是什么皇帝都对百姓这么有号召力的啊!

刘恪只是摇头,道:

“百姓足,则天下足,天下足,则君足。”

他固然是因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身份低微的群体有着匪夷所思的号召力。

但也不代表滥用。

人都消耗完了,他去号召谁?

果真如此吗?

陈伏甲也不确定是否如此,皇帝似乎因为生长于民间,对百姓格外看重。

不过就目前来说,不额外取用民间粮草,无法扩军,后续北进,极有可能导致兵力不足。

到时候,面对张议平所率交趾大军,汉军并不能保证稳胜。

不过这样也能让交趾民间更稳定,再宣扬一波,又是笼络一波人心。

有得有失,各有各的好,倒也不是不行。

既然皇帝已经做了决定,必然有其一番用意。

陈伏甲没多想,又去继续穿行于田野之中。

这世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苦难。

有人开个头,就能说得人们共情。

而那些农人、流民,就此在陈伏甲的巧言之下,各自抱头痛哭,而后更是感念大汉朝廷,齐齐爆发出陛下万岁的声音。

刘恪乐得如此,田分出去了,满足一点点虚荣心,没问题吧?

而且人民的声音越大,豪族就越怕,迫降交趾,也就更有把握。

尽管他登基以来,就打了不少硬仗,但硬打是下下之策。

打完之后,一块没有生机的烂地,要来做什么呢?

“报,陛下,琼州急报!!”

“急报??”

心中微微有些自得的刘恪,猛然间变了神色。

琼州急报,难道是后方出了问题?

“速速呈上。”

刘恪打开奏疏,从力道十足又不乏优雅的字迹上,就能认出,是箫元常亲手所书。

能让这么个后勤大管家,亲自写信来报,说明着实是出大问题了。

难道是琼州的世家,听说他在交趾国打豪族分田地,人人自危,感到不安,从而发起叛乱了?

不对啊,消息哪能传得这么快?

就算真叛乱了,没有外援,只凭借世家大族,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以留守在琼州的贾无忌、箫元常、魏季舒、廉汉升的能力,足够守住后方。

更何况还有何坤从中周旋,以及到处打野机械降神的赵宁。

难道是东胡八部之中,某一部出兵了?

或者东胡大可汗亲征?

刘恪心里火急火燎,却又只能耐着性子,一字一句看下去。

看完之后,眉头一松。

“朕还当多大事呢,就这?”

箫元常在信中说,有人称贾无忌大权独揽,拥兵自重,有不臣之心,想要造反。

贾无忌作为执金吾,手中有兵权。

而刘恪临走之前,也特意对他放权。

贾无忌要是造反的话,没准能成。

但刘恪没多少担心。

贾无忌真要造反,根本不会等到现在。

再说了,他不是已经跟着宇文家造过一次了吗?

而且刘恪完全想不到贾无忌造反的理由。

这么个善于明哲保身,时不时还藏几手的老银币,怎么会求死呢?

多半是那些被贾无忌割疼了的世家,知道现在明着天降正义不行,就想在背后使点绊子。

“朕的威武大将军还在朝中,有什么好怕的。”

“告诉元常,这种小事他自己看着办就行,别拿来妨碍朕打仗。”

造反而已,他自己现在就在带动交趾百姓造交趾的反,多大点事啊,怎么还还咋咋呼呼的。

UU阅书推荐阅读:楚天子男儿行藩王两年半,一万大雪龙骑入京师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矛盾难以调和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东鸦杂货店盛嫁之庶女风华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蒙古人西征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马谡别传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大秦:从缉拿叛逆开始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打造异世界钢铁洪流关外县令穿越南宋当皇帝越战的血精灵之最强道馆训练家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锦衣盛明抗战游击队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逃兵开局:觉醒系统后我杀穿乱世清末大地主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大魏霸主三国之凉人崛起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风起了无痕存储诸天契约休夫:全能王妃逍遥世子爷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大周逍遥王爷明末之席卷天下武道剑修林辰薛灵韵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