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元梅的计谋正在实施的时候,欧地之战也即将进入了尾声。
欧地十九国,只剩下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三个国家。
虽说,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在欧地算是三个强国,但在巨无霸的大燕国跟前,就算合三为一,也只能算是弹丸之地。
若非是为了耗损欧人、西域人和大印人的人口,杨枫早就将这三个国家给拿下了。
如今,战事已经持续了好久,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的国力耗损超级严重,人口锐减也超级严重。
毕竟是靠着人硬碰硬,双方的损失都很严重。
只不过,大燕国这边损失的都是异族,是故意损失的。
而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损失的就都是本国人口,使得本国的成年男子的数量急剧下降。
以至于,经历了这么久的战事之后,这三国别说是成年男子了,就算是十四岁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年男子,也几乎损失殆尽。
所以,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实在扛不住这场战事了。
三国的皇帝进行了一次会晤,一致决定,一起投降大燕国,彻底臣服。
可惜的是,他们三个并不知道杨枫的野心。
三国的使者一同上路,一起到达大燕国,一起到达雒阳,一起面见杨枫。
但杨枫怎么可能会给他们机会呢?
三国的使者还没到雒阳,准确说是刚刚在西域之地登陆,就被杨枫派人全面围歼,然后再将尸体处理掉。
也就是说,这三国的使团在一夜之间就是人间蒸发了,尸骨无存。
这件事情呢,其实是在杨枫登基称帝,建立大燕国之前。
大乌国、大匈国和大波国的皇帝等啊等,等了许久,也不见他们派出的使者回来复命。
实在等不下去了,他们再次会晤,就派人分别求见东西两侧的燕军主帅尉迟海和露丝将军。
露丝将军的回复很简单,她的兵马位处三国的西侧,怎么可能会知道这事。
而尉迟海呢?
他的回答就更简单了,说是他没有看到三国的使团,更是责问三国的皇帝,派使团去雒阳为何不告诉他,是不是打算在雒阳混入细作?
三国的皇帝傻了眼,这回答简直让他们无言以对。
我特么是去投降……
嗯,对啊,既然我要去投降,肯定得跟对方的主帅说一声吧。
失误,失误。
于是,三国的皇帝向尉迟海认了个错,然后再派使团前往大燕国,向杨枫投降。
尉迟海放过了三国的使团,让他们穿过欧地的东部,然后跨海在西域之地登陆。
但这一拨三国的使团命运依然,在西域之地登陆不久,就被团灭了,再次是没有留下任何的蛛丝马迹。
没办法,因为欧人与西域人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这三国的皇帝虽然也派了细作在大燕国,可他们不敢明着露面,很是受掣肘。
不然的话,如果这事是发生在大燕国与大楚国之间,或者是大燕国与大吴国之间,杨枫灭对方使者团就绝对不可能做到让对方毫不知情。
没办法,杨枫是后世穿越过来的,他知道偷渡的危害。
所以呢,在杨枫的命令下,大燕国在海关方面的防守是很严密的,绝对不允许任何的偷渡者。
以至于,三国皇帝派来的使者团只能通过正规的海港登陆,然后就被团灭了。
以至于,三国的皇帝又是等啊等,还是没有等到回信。
以至于,三国的皇帝派了五拨使者团,全都是石沉大海。
以至于,三国的皇帝终于明白了,杨枫根本不打算接受他们的投降,他的目的是要彻底灭掉这三国。
愤恨之中,无奈之下,三国的皇帝不想等死,只能是再次奋起。
哪怕是知道接下来是负隅顽抗,三国的皇帝也只能是咬紧牙关继续下去,等晚一日被灭国就能多当一天的皇帝,多享乐一天。
一个皇帝,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的国家必然会被灭,不管他再怎么努力,都无法挽回灭国的悲剧,那么就只会有两种可能。
第一,一直坚持抗争到底,直到都城被攻破,然后自杀殉国。
后世历史上,这样的皇帝不少,其中最着名的就是明末的崇祯皇帝。
第二呢,就是不再抗争,而是抓紧时间享乐。
后世历史上,这样的皇帝也不少,最着名的,莫过于是商纣王了。
这三国的皇帝,到底敢如何做呢?
他们选择了第三种可能。
一方面,他们积极组织兵马,将本国中十岁到十四岁的男孩子都募兵了,尽可能地抵挡燕军的攻势。
另一方面呢,自然就是抓紧时间享乐了。
举国选美,做最后的疯狂。
这样做的好处呢,就是两者兼顾了。
因为再次有了兵源,在热兵器时代,抵抗的时间就会延长,等于是他们享乐的时间也会被延长。
这是理论。
而在实际上呢,自然出入很大。
他们忽略了老百姓的反抗意识。
十岁到十四岁啊,都还是孩子啊,竟然要被拖入到战场之中,几乎是九死一生。
于是乎,反抗和起义在这三国开始此起彼伏,各种发生。
理论上本该是能够延长他们三个皇帝的享乐时间,而实际上却正好反过来。
三国的起义不断,使得三国的皇帝焦头烂额,只能不断地调拨兵马,进行各种镇压。
而各地的选美呢,自然也会大受影响。
你丫的,各地都起义了,各地的官员都在忙于镇压起义,哪里还有精力顾及选美的事,这事只能是黄花菜都凉了。
无形之中,这三个皇帝的这一波骚操作等于是缩短了他们的在位时间。
外有燕军的攻势,依然凶猛。
内有国内的起义,星火燎原。
等他们三个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太晚了。
后悔?
没有用。
他们怎么告诉国内的百姓,我错了,我对不起大家,我撤销之前的圣旨,你们别再起义了,让我安稳再坐一段皇位吧。
撤掉不了,那就只能是拼死命地镇压国内的起义。
而就在这个时候,燕军的进攻突然间停止了。
理由呢,很简单,杨枫登基称帝,建立大燕国,主帅尉迟海和露丝将军都去了雒阳。
于是,三国的皇帝都是眼睛一亮,立即抽调兵马,全力镇压国内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