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蔡州再次兵变的消息迅速传开。

不过这一次,驻守寿州的李简却没有像上次那样果断出兵,毕竟上次的兵乱之前,那刘行琮主动派人来寻求援兵,有这个内应在,他才决定出兵。

但这一次王彦俦却是匆忙发动,虽然最终让他掌控了蔡州,但这种掌控也只是暂时的,其根基太过浅薄,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新的动乱。

此时吴军若是出兵的话,在外部压力之下,说不定蔡州当地势力又会倒向梁国一方;还不如坐观其变,等待后续的局势变化。

若是梁国贸然出兵讨伐,说不得王彦俦就会投靠吴国一方。

他的想法得到了刺史江梦孙的支持,而之后局势的发展,更是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当蔡州兵乱的消息传到洛阳之后,朱友珪等人很快就意识到南方局势的危急,尤其是蔡州靠近吴国,若是将其逼急了,说不得蔡州就会再次投靠吴国。

在这种想法下,朱友珪等人不敢轻举妄动,只好一面派人去安抚王彦俦,并且下令册封其为新的蔡州刺史;另一面,他又在李振的建议下,暗中派兵进剿。

八月中旬,当王彦俦还沉浸在坐上蔡州刺史位置的喜悦之中时,三千梁军精锐突然抵达蔡州城下,城中守军猝不及防,根本难以抵挡。

接着,梁军入城大肆烧杀抢掠,将蔡州城化为一片人间地狱。

蔡州人原本就极为凶悍,骨子里有一股狠劲,被梁军这么一番烧杀抢掠后,反而激起了当地军民的顽强反抗。

当然,蔡州城毕竟已经被梁军攻破,再加上后续的梁军又在源源不断的赶来,无奈之下,王彦俦统领蔡州军队退守下菜,并且派人前来向吴国请求援兵。

得到消息后,李简一面命部将王安领兵五千先行出击,以帮助王彦俦稳住战局,同时又派人会金陵向杨渥上书,请求大举出兵进攻蔡州。

不过除了李简上书请求出兵外,另一位驻守在濠州的都督王绾在得到消息后,同样上书杨渥,请求出兵攻打徐州。

金陵城中,杨渥对于李简二人的上书却是没怎么在意。

“不过是一个蔡州罢了,能轻易得到自然更好,若是不能那也没什么关系。为了这么点地方而大动干戈,未免有些不值当。此时毕竟还不是北伐的好时机啊。”杨渥放下二人的奏疏,笑着对一旁的枢密使李承嗣道。

“大王,那李都督和王都督二人的奏疏,全部都要驳回去吗?”新任的通事舍人冯道小心翼翼的问道。

这些天他也算熟悉了自己的职务,同时对杨渥等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现在的他毕竟资历尚浅,所以他还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态度。

“大王,臣以为现在出兵虽然不是什么好时机,不过李简和王绾两位将军长期驻守淮河一线,眼看着其他将领纷纷建立功劳,他们却没有什么立功的机会,这样下去二位将军心中只怕有所不满啊!”李承嗣略微提醒道。

杨渥心中一动,顿时点头道:“你说的也是,既然如此,那就让李简出兵蔡州,尝试一下能否拿下蔡州吧。另外,王绾的奏疏孤也批准了,让他试一试徐州的防御也是好事。”

这一次出兵江陵回来后,杨渥便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封爵,以嘉奖这几年里立下大功的将领。

不仅是这一次的江陵大战,还有之前攻打福建、湖南等大型战事,在那几次大战中立功的中下层军官将领们都已经得到了奖赏,不过作为统军的刘信、王茂章、柴再用等人却没有赏赐。

如今也是时候进行一次大规模封赏,以安众将之心,并且鼓舞全军士气了。

在这种情况下,王绾和李简这两个长期驻守淮河的却是没有什么功劳在身,也难怪他们会着急。

批准了李简二人的上书后,杨渥转而看向李承嗣道:“前些日子孤让你们枢密院整理一下各部将领这些年的功劳,现在可办妥了?”

“是,如今已经整理得差不多了,臣已经命人写好了奏疏,还请大王过目。”李承嗣递上一份文书,恭敬答道。

他作为枢密使,基本上没有了领兵出征的机会,这一次的功劳封赏基本上与他无关,甚至于他这一辈子或许都没有机会再进一步了。

不过他在成为枢密使的时候,就已经被册封为国公了,这也是如今吴国外姓之人的最高爵位,所以李承嗣心中虽然羡慕,但也不至于为此而患得患失。

杨渥接过文书,当即看了起来。

这份文书主要是将这几年中立下大功的都指挥使或者都督的功劳记录下来,并且进行了一番排位,以确定他们的功劳大小。

排位第一的不是别人,而是如今驻守江陵的刘信。

此人在武义元年攻取岳州一战,武义二年攻取福建,武义三年与朱思勍一同领兵攻取潭洲,逼迫马殷最终投降吴国,武义四年年底,也就是去年底领兵讨伐虔州谭全播。

可以说吴国建国之后的大战,除了这一次江陵之战外,他基本上都参加了,功勋卓着,故而李承嗣将其排在首位。

而排在第二位的是王茂章,他的主要功劳是武义元年与李承嗣一同领兵攻取岳州,以及这一次的江陵之战,他在决战中作为吴军左翼统领,成功击破对面的蜀军,奠定了吴军的胜局。

当然王茂章的资历和威望也有一定的加成,再加上江陵一战其身受重伤,今后都有可能难以领兵上阵,所以李承嗣最终才将其列为第二。

排在王茂章之后的,便是朱思勍、柴再用、李承鼎、吕师周、秦裴、侯瓒、周本等将领,这些人的功劳相差无几,基本上都只参加了这些年的几场大战中的一场或者两场,或者参加了其中的大战,但仅仅担任副将。

比如周本就只参加了福建一战,朱思勍仅仅参加了攻取衡州和潭洲的一战,而李承鼎之前虽然参加了几次大战,不过都是作为副将参与,等他成为都督之后,就只参与了前不久平定婺州叛乱的一战。

除了对这些都督的功劳进行了一些介绍和排序外,后面又对米志诚、朱虔佑、李德成、司马福等都指挥使的功劳进行排位。

不过这些都指挥使毕竟只是担任副将,他们的功劳自然没有那些都督们大,杨渥简单看了一下也就没有再过问。

在文书的最后,李承嗣又介绍了几个表现突出的指挥使。

这其中就包括了去年才被正式任命为指挥使的刘崇景。

此人在去年攻占潭洲的一战中有不错的表现,不过最为突出的却是今年攻占虔州的一战。

在这场大战中,因为谭全播的个人声望,虔州百姓踊跃参加守城,使得虔州的防御空前加强,吴军虽然再三猛攻,却始终不能攻破城池。

在此期间刘崇景多次亲自领兵攻城,表现极为悍勇,所以才被李承嗣看中。

当然,若刘崇景没有刘威这座靠山的话,李承嗣即便看中他,但也不会将他的名字加入到这份封赏名单中来。

看完整个文书后,杨渥沉吟了半晌,最后提笔将王茂章的封赏排在了首位,将刘信的排位放在了第二。

同时又提高了周本的排位,将其排在了第三位。

接着他又加入了朱瑾和郭崇韬、严可求三人的名字,并且将他们的排名与朱思勍、柴再用等人并列。

此外,还有许多将领的排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过调整的力度并不大,总体上还是遵循了李承嗣原本的排序。

做完这些后,杨渥将文书发还给李承嗣,接着问道:“这份文书你看一下,然后给内阁诸学士发一份,让他们讨论一下,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按照这文书来进行封赏。”

“是,臣这就命人去抄录。”李承嗣接过文书,粗略的扫了一眼,首先就看到了其中的挤出变化,不由得心中一惊。

将王茂章的排位放在第一,这一点李承嗣非常明白其中的意思,无非就是照顾王茂章这位功勋老臣罢了。

当年王茂章和杨渥二人就有不少交情,后面在消灭钱鏐和平定田覠之乱的过程中更是立下大功,尤其是王茂章在青州之战里大败梁军,名扬天下,是如今吴国声威最浓的大将之一。

相比之下,刘信、柴再用等人虽然也建立了不少功劳,不过与王茂章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当初杨渥还以为王茂章身子健朗,而且年纪又不大,所以没有给他太高的封爵,好为今后立功留下封赏的空间。

不然以王茂章当年的功绩,只怕成为国公也差不多了;不过那样的话,王茂章接下来就只能在中枢待着,不能继续领兵征战,不然就可能出现功高不赏的情况,这显然不是杨渥愿意看到的。

但如今王茂章身受重伤,今后亲自领兵打仗的机会都很渺茫,杨渥自然要将他以前的功劳考虑进去,对他进行最后的封赏。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刘信在这几年内实际功劳要超过王茂章,但也只能屈居第二位。

除了王茂章的排位上升外,周本的排位也上升到第三,这就让李承嗣有些惊讶了。

因为周本和王茂章在当年的功劳是差不多的,两人的情况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周本的年龄同样不算大,今后还有许多领兵的机会。

甚至杨渥还知道,历史上周本将会活到南唐立国,那可是二十多年后的事情。

所以若是没有大的变动的话,周本将来应该还能统领大军参加北伐之战。

如今王茂章毕竟是出于特例才会被排到功劳第一的位置,那么周本为何也被排在第三位呢?

要知道按照实际功劳来说的话,周本也就是在讨伐福建一战中担任了其中一路大军的统领,而且那一战对手实力太弱,即便赢了也算不得什么大功劳。

李承嗣想不明白为什么杨渥会突然将周本的排序提高,不过向杨渥告辞出来后,他心中一动,却是忽然想明白了。

“或许大王这么安排,却是为了给太子殿下增加筹码的缘故吧。”

是的,如今杨氏众人之中,杨渥的那些弟弟里面也就杨隆演还有一丝继承吴国的可能,其他的弟弟基本上没有任何希望。

便是杨隆演这个杨渥最为亲近的弟弟,他将来继承吴国的希望同样不大,毕竟杨渥如今还年轻,将来再执掌吴国二三十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那时候杨渥自己的几个儿子早就成年,不可能将王位传给自己弟弟。

而杨渥的昭华徐氏,在今年杨渥出征吴国之前再一次怀上了,这一次若是能剩下一个儿子,加上之前的两个儿子,那就有三个子嗣。

不管如何,如今的太子已经不是唯一的王子,他的位置必然也会受到他的弟弟们的挑战,而那些朝中大臣们,随着诸多王子的成长必然也会有人生出些心思来。

所以杨渥将其外祖父周本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李承嗣想明白了这一点,自然也就明白,至少在目前,太子的地位还是极为稳固的,不可能有谁能威胁到其地位。

第二天,内阁开了一次简短的会议,主要就是商讨这份功劳榜单。

虽然杨渥已经御笔做了一些修改,不过这么重要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让他一个人决定,其他人也会出于各种考虑而产生争执。

最终众臣讨论出一份名单,基本上还是按照杨渥修改后的那份名单来,不过后面的一些排位却有了一些变化。

对此,杨渥倒是不怎么在意,只要大体上不乱来,在具体细节上他自然不会去过问那么多。

倒是冯道提出,如今李简和王绾二人即将出兵攻打蔡州和徐州,这一次因为没有出动主力,所以战事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就会分出结果。

所以冯道建议具体的封赏可以等到这次战事结束之后再来一起封赏,这样也能激励两军将士更加奋勇杀敌。

对此建议,杨渥自然是欣然同意。

UU阅书推荐阅读:三国:开局天宝将军,举鼎震董爹三国:我把貂蝉训成了绝世猛将三国:大魏庶子,开局截胡邹氏三国:霸王附体,貂蝉为我更衣大唐:开局系统让我掳走长孙无垢开局截胡五虎上将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抗战游击队有个妹妹叫貂蝉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复国重生三国闹革命我是大当家三国:一统天下,从颍川开始振兴东汉特种兵之妖孽奶爸穿越三国之再续大汉三千年一品媒官无双三国之征服天下大明国士三国:曹魏有仙人我,潘凤,三国第一混子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逍遥小贵婿玩我呢?新手任务是长平之战?天唐锦绣医毒狂妃路子野我用武功在三国练兵军旅:倒数第一?我考入最牛军校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儿子带手机穿越明末,老爹供物资水浒之狄家将三国之超级培育系统红颜泪:清代英雄儿女传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苟在边疆当藩王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三国之神级商城系统三国:开局先取西川三国:赵云师兄,简化技能就变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三国之无双华雄人在三国屯物资,貂蝉开口安慰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隋唐群英传:最全隋唐演义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北朝奸佞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黑铁时代龙珠之牧神传说窃国小相爷金锋关晓柔辛亥大英雄东汉问鼎他改变了法国唐朝小白领掠爱:错上王爷榻穿越异世娶到美娇娘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大明:开局直面朱元璋
UU阅书最新小说:家父汉武帝!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穿越古代:我有门徒三千被退婚后: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变身武则天,我征服了李世民大明:开局老朱为我号丧百天!时空穿梭者:历史的秘密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混在大唐的工科生科幻天庭,大秦我包揽金榜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愚园梦魇一边阳光一边乌云明末:乱世崛起三国:偷偷发展吓坏众诸侯大宋:大明没想到吧,我还活着荒年,官府强制发俩老婆大唐极品帝婿诸天:开局到达苍云岭女帝宠臣?不,我乃国家柱石三国S2逆天重来人在乱世当世子,娘子却是大剑仙绝世小书儒穿成农夫,我靠采山货养家穿越后,我为王朝续命百年鬼明大明:朱雄的崛起与征途千羽谱:夜医三国:和貂蝉喝酒回到大汉打天下李二身死长孙皇后让我做皇帝穿越三国之与妻行兴晋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亮剑:开局我魏和尚独立发展女帝赐死:玩家助我黄袍加身亮剑:李云龙拿我的无人机打鬼子逆境富豪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镇西王:天下霸业回到明末当个大贪官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始更穿越成了李自成亲弟弟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本驸马热武器自由,开荒怎么了?南明义军大魏之曹氏虎狼九州恃风雷那年,那雪,那个执戟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