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2年,3月23日。
下午十三点四十八分。
通辽东侧战场,仍然炮声隆隆,硝烟弥散。
这场由5000多门火炮参与的八路军炮火准备已经进行了整整28分钟。
短短28分钟里,八路军炮群向着鬼子阵地上发射了超过110万发炮弹,直接将通辽八路军储备的炮弹用掉了大半。
这些储备的炮弹,是在总部和张云安排协调下,依靠大郑铁路线用了近5天时间从沈阳运来的。
其中一部分弹药缴获自鬼子兵工厂,一部分是来自张云的临时“套现”,但剩下的大部分,则是30余万八路军后勤人员和支前群众,通过漫长的阳泉-大同-古北口-义县-沈阳这条涵盖铁路、公路、山路的漫长后勤线,夜以继日一点点从阳泉八路军军工基地运抵沈阳并转运通辽的。
可以说,每一发炮弹上都沾满了部队和支前群众的汗水。
结果,仅仅半个小时,就大半消耗在了这场规模空前的炮火准备中。
弹药消耗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就连亲自指挥作战的南路军司令、周参谋长等人都咂舌不已。
不过,巨大的消耗,自然也带来了惊人的作战效果。
此时通辽东侧战场的鬼子阵地,早已经看不见什么青翠,反而化作了一片焦土。
巨大的烟尘冲天而起,呛人的硝烟味道弥散到数十公里外。
近百平方公里内的鬼子工事基本被炮弹覆盖了一遍,最外围阵地及前沿工事更是被炮弹狠狠犁了三遍。
根据炮兵引导员高空侦查,鬼子工事群里的核心阵地已经一片狼藉,而外围阵地更是已经近乎看不到表面工事,就连战壕、交通壕等也都垮塌了大半。
高空目视看去,鬼子阵地已经如同一片死域,看不到任何生物活动的痕迹。
只有断裂的鬼子枪械,散布的鬼子尸体。
如今炮火准备也已经进入了尾声,炮火打击已经再次稀疏起来。
炮兵们正在默默调整着炮口,将更多炮火向着独立支队2纵、3纵前方的鬼子阵地集中,准备发起最后的掩护炮击。
…………………………
南路军作战指挥部。
南路军司令、周参谋长一同聚在大幅地图前,共同观望着挂满标识的地图。
抬起手看了一眼时间,南路军司令转头对着参谋们部署道:
“命令突击部队,13点50分准时发起突击。其他部队发起佯攻,分薄鬼子防御兵力,独立支队2纵、3纵发起步坦炮协同突击。
告诉丁伟和李云龙,大部分重炮都会给他们做火力掩护,配合他们发起突击。务必尽快打穿鬼子两层阵地,随即向周边扩散巩固,打乱鬼子防御配置。
其他部队在2纵、3纵打乱鬼子部署后,就立即从佯攻转为主攻,发起全面攻势,尽快突破鬼子外围阵地,将鬼子向内压缩。”
参谋点头应是,快速拿起野战电话下达了命令。
司令脸色严肃的回过头来,继续观望着地图。
旁边周参谋长看着司令员脸色严峻,笑道:“老陈,不用这么紧张。决战发展到目前阶段,咱们已然占据了绝对优势。只要不出现咱们意料外的干扰因素,用不了几天就能将这20多万鬼子全须全尾的吃下去!”
司令员默默点头,虽然没有说话,但脸色却也明显轻松了一些。
周参谋长笑了笑,没有再继续劝说。
他也是第一次参谋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心理压力同样不小,在作战指挥上也越发谨慎。
事实上,今天上午在制定围攻计划时,参谋们拟定了两种总攻战术。
一种是刚才司令下达的“压缩合击”命令,说白了就是依靠装备、火力和人数优势,一层层击破鬼子阵地,将鬼子兵力向内压缩并最终歼灭。
这种战术保守而稳妥,可以规避鬼子很多可能的反击战术,缺点就是耗时长,消耗大。
另一种,则是“分割合击”战术。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独立支队2纵、3纵以及装甲团强大的步坦突击能力,直接对向进攻,第一时间将鬼子阵地打穿分割,随即一片片的吃掉敌人。
这种战法一旦成功,可以快速打乱鬼子的部署,分割鬼子兵力,可以更快完成全歼鬼子的任务。
不过,鬼子阵地纵深近20公里,绵延近百公里。
一旦后续兵力衔接不畅或者鬼子有什么花招,进攻部队反而成为被鬼子两方包夹的孤军,很可能会遭遇较大伤亡。
最终,两个大兵团作战经验都不丰富的指挥官都选择了更为保守的方案。
毕竟这是关系到八路军未来发展的决战,可不能有任何闪失。
此外,司令员和参谋长还有个无法说出口的理由。
独立支队2纵、3纵毕竟是张云司令一手带大的部队,是其独立支队的主力核心。
如果因为他们指挥失误造成两支部队较大伤亡,只怕张云同志口上不说,也会暗中埋怨。
相反,按照张云同志的秉性,额外请他拨付几十万发炮弹和部分后勤物资,只怕就是他大手一挥的事情罢了。
对于张云司令的“壕无人性”以及顾惜伤亡的处事方式,两人可是一清二楚。
…………………………
随着指挥部命令下达,之前已经稀疏下来的八路军炮火顿时再次猛烈起来。
各炮兵阵地按照提前分配好的区间,向着鬼子前沿再次发起了猛烈炮击。
其中120门m1式重型加农炮、50余门鬼子150毫米榴弹炮、数百门105毫米榴弹炮则是重点向着2纵、3纵前方鬼子阵地进行了第四轮覆盖。
此外,准备进攻的各路步兵部队也已经完成了前移,逼近了鬼子阵地600米外,并以自身装备的60毫米迫击炮参与炮击。
顷刻间,鬼子阵地再次地动山摇,陷入了浓密烟尘笼罩之中。
两分钟后,随着秒针转向了12点方向,包围在鬼子周边的八路军部队纷纷组织了突击部队,向着鬼子阵地发起了全面突击。
独立支队2纵、3纵更是在1000余辆坦克和大量炮火掩护下,向鬼子发起了步坦炮协同突击。
一时间,战场上到处响起了冲锋号的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