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顾从卿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这一届的少年班,一共汇聚了27名学生,每一个都是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天才少年。
这些学生,天赋各有差异。
有的逻辑思维如钢铁般严密,能在复杂的理论中抽丝剥茧,有的创造力惊人,总能想出别具一格的解题思路。
然而,他们都有一个显着的共同点——所有人都对数字极为敏感。
数字在他们眼中,仿佛是有生命的精灵,能够随意组合、跳跃,构建出奇妙的世界。
当然,这里面唯独顾从清有些“特殊”。他微微低下头,心中暗自嘀咕,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虚,
毕竟他能进入少年班,依靠的是系统作弊,有着过目不忘的天赋罢了。
顾从卿暗自庆幸自己选择了化学方向,目前还完全应付得来。
他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摊开的化学课本上,他的眼神专注,嘴里念念有词,手里捧着书本,正背书背得不亦乐乎。
化学那些复杂的分子式、反应原理,在他眼里仿佛是一幅幅有趣的拼图,随着他的记忆逐渐拼凑完整。
对于那些需要死记硬背的元素周期表、化学物质特性,他凭借着系统赋予的强大记忆力,轻而易举地就将它们烙印在脑海中。
在这少年班里,总共有8个学生选择住校。
他们无一例外,皆是来自家庭贫困的地区或是偏远山区。
学校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情况,特意将他们每四人安排在一个房间,还专门配备了负责他们生活起居的老师。
但这位生活老师的作用没那么大就是了。
毕竟,这些住宿的孩子自小就生活在贫困之中,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早早地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对于他们来说,洗衣、打扫这些日常事务,并非难事,反倒像是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一部分。
他们深知生活的不易,也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份懂事与独立,让生活老师的工作轻松了许多。
生活老师看着孩子们这般自立自强,心中满是感慨与欣慰,只需偶尔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便能确保孩子们的日常生活顺利进行。
在少年班这个人才济济的小世界里,顾从卿逐渐融入其中,还与一名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是被动结下的。
具顾从卿所说,他是被人当成工具了。
这位同学名叫赵一鸣,正如其名,有着一鸣惊人的潜力。
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复杂的数学问题,赵一鸣总是第一个举手,用他那清脆而自信的声音给出精准答案,令同学们纷纷侧目。
赵一鸣在数字领域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赋。
他的计算能力堪称一绝,尤其擅长多位数乘法。
哪怕是面对12个数字乘以12个数字这样复杂的运算,他竟能在短短3秒钟之内算出结果。
之前有一次,在一场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为了考验大家,出了一道极为刁钻的12位数字乘法题。
话音刚落,众人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解题思路,赵一鸣却已经迅速报出了答案。
大家满脸惊愕,纷纷拿起纸笔验算,结果证实赵一鸣的答案分毫不差。
那速度,仿佛他的大脑就是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计算机,数字在他的思维里跳跃、组合,瞬间得出精准的结论。
顾从卿对赵一鸣的这项天赋钦佩不已。
他自己依靠系统才能在学业上顺利前行,而赵一鸣完全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努力,在数字的海洋里畅游,这份纯粹的才华着实令人赞叹。
赵一鸣虽有着令人惊叹的数字天赋,可性格却极为沉闷,平日里寡言少语,仿佛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紧紧封闭起来。
与人交流时,他似乎极不擅长用言语表达,每当想要做什么或者想说什么,便只是静静地用眼睛看着对方,那眼神中仿佛藏着千言万语,试图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好似用脑电波传达一般——让对方理解他的意图。
不巧的是,顾从卿能看懂。
也正因如此,他常常不由自主地凑到顾从卿身边。
顾从卿不止一次的后悔,当时为什么嘴欠。
在赵一鸣心里,顾从卿仿佛是那个能读懂他无声语言的“翻译官”。
顾从卿也渐渐习惯了赵一鸣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每当看到他那充满含义的眼神,便会努力去解读其中的信息,然后帮他把想法传达给其他人。
顾从清有时也会觉得有些无奈,暗自思忖:“这赵一鸣,要是能像在数学上那么干脆利落开口表达就好了。”
但看到赵一鸣那信赖的眼神,又忍不住一次次充当起他的“发言人”。
顾从卿:我就是心软的神!? 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