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星球上有一个很奇特的认知,不管什么乐器,如果要追根溯源,全部推到波斯身上。
这么说其实有一定道理。
这个星球上但凡是肚子像个水瓢然后有个脖子的乐器,在英语世界都叫‘鲁特琴’,比如说‘琵琶’、‘阮琴’之类的龙国民族乐器,你到拿到国外一律叫做‘龙国鲁特琴’。
但是这真的不是说明琵琶的原型是阿拉伯世界的鲁特琴,只不过是因为鲁特琴太出名了造成了这个误解。
那么阿拉伯人的鲁特琴是哪来的?
是源自波斯乐器巴尔巴特琴。
那是古波斯乐师巴尔巴德制作并且用他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琴。
但是问题来了:巴尔巴特琴已经失传了!现在只能从一些出土的萨珊王朝的文物浮雕上面找到巴尔巴特琴的样子!
这个事情说起来挺可悲的。
萨珊王朝是波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包括今天的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土耳其部分地区、高加索地区、阿拉伯半岛的海岸、巴基斯坦心安、波斯湾地区甚至印度的部分地区都是萨珊王朝的领土。
而萨珊王朝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文化影响力。比如那时候传入龙国的祆(xian)教。
倚天屠龙记里面的‘明教’的‘总坛’就在伊朗的亚兹德。
当时他们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中转站说他们是‘世界文化中心’也不为过。
只可惜是后来让阿拉伯帝国给灭了。
阿拉伯帝国灭了萨珊王朝后就搞了同化那一套:废除了各种宗教,(萨珊王朝虽然把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祆教列为国教,但是在大部分时期都是宗教信仰自由,国内还存在着犹太教、基督教、佛家等等。除了伊嗣埃二世时期严厉打击了尊奉罗马-拜占庭正统教义的基督教卡尔西顿派之外,大多时候都是宗教自由。事实上伊嗣埃二世打击卡尔西顿派的同时,基督教支聂斯托利派却发展的也很不错——那时候龙国人叫这个教派叫景教)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跟龙国有关的典故:当年萨珊王朝的皇族后裔其实有一支是住在龙国,而波斯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是龙国的属国。
这就要说到唐高宗李治了。
当时波斯被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王卑路斯(伊嗣埃三世的儿子)逃到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汉朝时候称为大夏)抵抗阿拉伯帝国的追击,同时派出使团向李治求援。
而李治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绝了!
那时候他刚刚继位五年,还在跟‘老阴人’长孙无忌的辅臣集团斗智斗勇呢,哪有时间管那么大老远的吐火罗?
再说了,阿拉伯帝国和龙国又没什么恩怨,怎么去救助一个跟龙国没有任何关系的国家?
其实向龙国求援的事情卑路斯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波斯国王,他爹伊嗣埃三世曾经在公元638年、639年、647年、648年四次向龙国求援,但是都被李世民以路途遥远为理由拒绝了。
虽然李治拒绝了卑路斯,但是有一说一,卑路斯做的还很不错。他组建的联军甚至一度打到了霍拉桑,但是在悬殊的势力对比下还是被击退,更惨的是连吐火罗当时都面对着阿拉伯帝国的南北夹击。
当时卑路斯走投无路,再次向龙国求援。
而这次李治同意了援助,然后派遣王名远(应该就是王玄策,很多史学家认为‘名远’是他的字)率军援助卑路斯。王名远直接打到了疾陵城(今天伊朗扎博勒市)并且在那里建立了波斯都督府,这也就意味着那时候起波斯已经成了唐朝的藩属国。
但是苦撑多年后,卑路斯还是抵抗不住阿拉伯帝国的攻势,最后无奈再次东逃去了长安,成为李治的右威卫将军,两年后病逝,埋葬在洛阳(今洛阳市偃师区高龙镇高崖村),成为第一位埋葬在龙国的伊朗国王。
李治死后和武则天合葬于乾陵,墓前有61座无首石像,那就是各国藩臣像,其中有一座就是属于卑路斯。
而卑路斯死后,他的儿子泥捏师重返吐火罗,领导波斯残存实力继续跟阿拉伯帝国作战,在那边坚持了二十多年后还是逃回了长安,被唐中宗授予左威卫将军然后也死在龙国,成为第二位死在龙国的波斯国王。
而他死后,他的儿子普尚还留在中亚继续抵抗阿拉伯帝国,于是他被唐朝册封为波斯王继续和阿拉伯人斗。
一直到唐玄宗时期,年年都有‘波斯王’从中亚遣使到长安朝贡,这些‘波斯王’就是普尚和他的子孙。也就是说那时候波斯帝国虽然已经被灭,但是在中亚依然有他们的余脉且影响力长期存在!
而且他们也不是瞎闹,大概二百年后的晚唐时期,中亚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萨曼帝国,创建那个帝国的纳斯尔-伊本-艾哈迈德正是卑路斯留在中亚的后裔,也就是说萨珊王朝灭亡二百多年后终于光复。
而卑路斯的后代除了普尚那一支留在中亚外,还有一支一直留在龙国。就是捏泥师带到龙国的那一支。当年泥捏师可是左威卫将军,被赐了国姓李的!
安史之乱的时候,他们全家跟随唐玄宗逃到了四川,并且一直留在蜀地,直到今天依然生活在那边。不过由于长期通婚早就看不出伊朗人的样子了,现在大多都姓‘李’,晚唐善写山水词的李珣就是他们的后人。现在蜀地姓李的可以回去查查族谱,说不定祖上就是波斯人。(顺便提一嗓子:李珣的作品集名字叫《琼瑶集》)
反正当年波斯帝国被灭后,阿拉伯帝国从全方面打压波斯文化,很多萨珊王朝时期的波斯文化都消失在历史场合里。
当然也包括巴尔巴特琴。
波斯帝国被灭后,阿拉伯人就不许他们弹奏巴尔巴特琴只允许弹奏鲁特琴。
不过现在在伊朗还真有‘巴尔巴特琴’演奏销售。
那都是几十年前伊朗一个琴师复原出来的。
但是他的复原很不靠谱,他是照着阿拉伯的乌德琴和萨珊王朝的文物图像结合造出来的一个玩意,说白了就是个琴弦更少体型更小的乌德琴。而乌德琴和巴尔巴特琴最大的区别是:乌德琴是像水瓢一样的圆琴身,而巴尔巴特琴则是扁琴身。
不过那时候伊朗刚刚推翻巴列维王朝,所以整个国家在那里大肆宣传:巴尔巴特琴就是这个样子。再然后再以讹传讹,‘琵琶是来自于乌德琴’这个错误的说法也就出现了。
萧鹏听法蒂玛说巴尔巴特琴第一反应就是她拿来了乌德琴。
弹奏乌德琴这事儿他真的不发憷。
对于乌德琴他熟啊!
他在厄立特里亚学会的第一种乐器就是乌德琴。
毕竟厄立特里亚人也深受阿拉伯人的影响,生活在厄立特里亚西北沿岸的拉沙伊达人其实就是贝都因人。
他们带来了阿拉伯乐器,也传到了阿法尔人手里。
萧鹏就是无聊学会了乌德琴才开始学会各种各样的乐器。
结果等到法蒂玛回来的时候萧鹏傻眼了:“这……你说这是巴尔巴特琴?”
法蒂玛拿回来的竟然是一把龙国的南音琵琶!
从吃惊中回过神来后,萧鹏却笑了起来:“法蒂玛,你还真有眼光啊。南音琵琶估计是这个星球上第二像巴尔巴特琴的乐器了。”
这倒让法蒂玛给愣住了:“第二像?那么最像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