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峰走了一路发现,这里清早摆摊的人包括卖菜人,买菜人,卖早点的人,买早点的人,全部加起来估摸着都没有珉石镇多。
别看珉石镇只是一个小乡镇,但因为有一个中学的缘故,所以人流量也不小。
再加上周边村子多,而今又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留守乡村就业,人流量便是一年比一年大。
像绿水村那样几乎全村人留在村里的村子或许不多,但如今的年轻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回村搞种植的,养殖的,还有搞自媒体的都很多。
大家受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更愿意放弃大城市的五光十色折返乡村去享受山清水秀宁静安然。
只不过,双河县是不能的。
就跟俸如昌说的那样,因为这里靠近面典国,受到黄赌毒侵害,很多人为了子女都会选择往内陆迁徙。
如此一来,人口流失了,经济就会下滑。
经济下滑,人们在这里感觉到生活困难,又会想方设法的往外头迁徙。
这俨然是个恶性循环。
想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就必须将当地经济提起来。
可问题是,这样一个地方,人才流失,人口流失,又靠近边境,时时都要面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根本就不会有大厂大公司敢放心往这个地方投入巨额资金。
就算有厂,也都是小厂。
甚至有些厂还是某个领导的产业。
比如国家大力鼓励养殖种植的那几年,补贴很厉害。
有些领导就联合亲戚一起搞了什么养殖场种植地。
目的只是为了套取高额的国家补贴,根本就不在乎养殖出来的东西赚钱不赚钱,种植出来的东西赚钱不赚钱。
去拍照录像的人都是自己人。
审核文件的人都是自己人。
拿了钱,大家该唱歌唱歌,该吃饭吃饭。
轻轻松松几百万。
而那些正经种植养殖的人则是千难万难的申请不到补贴。
不仅如此,还要隔三差五的面对领导们的刁难。
但凡有点儿不合格的地方就要三罚四罚。
到最后,领导亲戚家的养殖场种植地套了钱却没有好东西出来。
寻常老百姓的养殖场种植地虽然有好东西出来了,但成本过高,最终的结局都是原地消失。
只不过,前者不生产任何东西却也能赚得钵满盆满。
后者呕心沥血不停的生产创造,却亏得连裤衩都不剩。
唉~
这就是人世百态了!
李青峰到了镇上,又找到了上次租借的那家小院的主人。
小院主人是个五六十岁的农家汉子。
跟其他农家汉子一样,他虽然有些年纪了,可看起来仍旧十分精壮。
皮肤黝黑,头发黑白交织。
“徐叔,我又来了。”
徐老汉还记得眼前的小伙子。
因为小伙子的名字很好记,叫做小帅。
而且,他的名字跟他的长相又不是很符合。
虽然名字叫做小帅,但看起来跟他们这儿的寻常庄稼汉也差不多。
不过,好在小帅的体型高大,倒是稍稍跟他的名字有些沾边了。
易容的李青峰还不知道自己的形象在徐老汉乃至俸如昌等人心中是这样的。
再见租户小帅,徐老汉很是热情。
虽然这小帅相貌平平,但做人却极为讲究。
上次小帅租借他家的小院,不仅没有破坏院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走的时候还在小院里给他留了一袋水果跟一只鸡还有一张字条。
说什么走得匆忙,来不及道别,也来不及收拾小院,很是抱歉之类的话。
因此就略备薄礼以致歉意。
瞧瞧,这得是多讲究的一个人啊。
实际上,那小院里压根没什么好收拾的。
无非就是院子里掉落了一些土块而已。
除此之外,院中没有任何垃圾。
屋内的一切更是连动都没动过。
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徐老汉很是满意。
就忙拉了小帅先到自家生活的院子里坐下。
给他煮茶倒水,又拿了些新鲜的水果出来。
等小帅吃了几个他自家种植的桃子,才问道:
“小帅,你是来我们这边干什么的?”
“是做生意还是旅游?”
看着不像是走亲戚。
如果是走亲戚,就直接住到亲戚家去了。
李青峰回道:“哪有闲工夫旅游啊,就是听说你们这边很多山货物美价廉,就想来看看。”
“嘿嘿,那你还真是来对地方了。”徐老汉道,
“我们这边山多水长,人又少,很多东西都泛滥成灾了。”
“就像山里的蘑菇,等到赶集的时候,你就会看到,镇上的街道到处都是蘑菇。”
“很多县城里的人都会特意来我们镇上买蘑菇呢。”
李青峰点头:“那挺好,这么看来,你们这边应该还是挺富裕的。”
徐老汉摆摆手:“也谈不上富裕,就是温饱吧。”
“虽然我们这边东西多,可人口少,很多东西都是放坏了也卖不掉。”
“想要卖掉,就只能低价出售,不然东西那么多,人家货比三家,比来比去的,自然是谁的便宜就要谁的。”
“你也是来采买蘑菇的?”
李青峰否认:“不是,我对蘑菇没什么兴趣。”
“我是约了高山村的人来看他们的土货。”
具体是什么土货他也没说。
徐老汉听到小帅这个外地人不买蘑菇,心中多少有些失落。
别看他们村子靠近小镇,但村后就是绵延起伏的群山,所以他也采了不少蘑菇以及存有不少干菌。
要是能遇到外省的商贩,他更愿意将自家的菌子卖给外省人。
本地的商贩都极为狡猾,不仅压菌子的收购价,而且还喜欢在秤上动手脚。
有些还会对菌子进行各种评头论足,再将原本好好的菌子分成三六九等来收购。
如此一来,价格一压再压,再加上电子秤有猫腻,山民们即便一年到头都在卖菌子,可实际上收入很是微薄。
就当真是只能温饱而已。
外省来的商贩就不一样了。
一般从外省来的商贩都较为实诚。
毕竟是外地人,没那么多鬼心眼,价格说好多少就是多少,不会变来变去。
也不会在电子秤上做手脚。
否则他们也害怕本地人动粗。
如此一来,即便收购价格相差不大,可山民们却卖得更加舒心。
李青峰见徐老汉脸上笑容逐渐褪去,很是不解,故意打趣道:
“叔,我不收购菌子,难道您就不把小院租给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