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
深嵌在华夏西北荒凉的山脉腹地的基地代号。
通往其核心层的合金通道宛如一条被冻结的钢铁巨蟒,冷白色的顶灯毫无温度地泼洒下来,映照着通道两侧密布的监控探头和能量感应栅格,每一次闪烁都带着无声的威慑,空气里弥漫着金属冷却后特有的冷冽气息以及一种近乎凝滞的沉重压力。
呲。
厚重的防爆气密门发出低沉的液压嘶鸣,缓缓向两侧滑开。
哒哒的脚步声响起,张伯谦院士走在最前,深灰色中山装的布料笔挺,却掩不住他清癯身形下紧绷的急切,镜片后的目光穿透通道尽头那片更明亮的区域,仿佛那里藏着什么宝藏。
与他并肩的是华夏军委装备发展部副部长李振国,笔挺的将军常服勾勒出军人固有的挺拔。
他们身后,一串高级研究员和军方技术代表的脚步在空旷的通道里激起轻微的回响。
通道尽头,另一道更加厚重、标识着巨大红色警告符文的隔离门无声开启。
一股混合了微弱臭氧、特种冷却液以及某种难以名状的纯净冷意的空气扑面而来。
核心实验室的内部空间豁然开朗,庞大得超乎想象,目之所及尽是冰冷的金属与闪烁的指示灯光。
高耸的电子显微镜镜筒如同巨人的独眼,静默地俯视着下方,形态各异的光谱仪、粒子探测器、超低温环境舱、极端压力测试台……这些代表着人类材料科学巅峰的庞然大物,在此刻都沦为背景。
所有人的视线,无一例外地被实验室正中央那个巨大的透明隔离操作舱牢牢攫住。
操作舱内,柔和而深邃的幽蓝色光芒静静流淌,光源来自悬浮在舱室中央、约莫拳头大小的一团物质,它介乎最纯净的晶体与最温顺的流体之间,形态难以界定,仿佛凝固的极地极光,又似拥有生命的液态星辰。
光芒流转,带着一种不属于人间的奇异韵律,每一次微弱的明暗变化,都牵动着在场每一位观看者的心跳。
吕方和陈思源肃立在操作舱旁,如同守护君王的卫兵,吕方脸上依旧是那副好似万年不变的坚毅,依旧透出军人特有的干练与沉凝。
而一旁的陈思源博士站在他身侧,眼镜片后的双眼死死盯着那团幽蓝,专注中压抑着火山般的兴奋。
脚步声停歇,张伯谦和李振国在距离操作舱数步之遥处站定。
吕方猛地挺直脊梁脚跟并拢,右臂抬起,一个标准的军礼划破寂静。
“报告首长!报告张院士!”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在巨大的实验室里激起微弱的回音,
“‘瑶天’项目组,阶段性重大突破,现由本人以及陈思源博士代为汇报。”
他的目光转向那团悬浮的幽蓝。
“目标代号:‘玄冰精髓’。”吕方的声音沉稳有力,
“来源:天玄大陆极北,永冻荒原。由该世界原生生物‘凝魄冰晶虫’,在特定的强地磁波动环境下分泌形成。
游戏内定位:高阶冰系灵材、丹药核心材料,特性:超凡的能量传导效率,极端形态稳定性,卓越的低温环境适应性。”
话音落下,陈思源几乎是同步上前一步,手指在悬浮的操控面板上快速点过。
嗡。
一声轻鸣结束,一道清晰的全息影像在操作舱旁展开,上面是复杂到令人眼晕的分子结构模型,层层嵌套,呈现出一种非欧几里得几何般的诡异美感,旁边瀑布般流淌着密集的能量谱线和数据流。
“这是浪浪山商会搜集到的所有材料中我们最有可能复刻的材料,但即便如此,现实复现过程仍然异常艰难。”
陈思源的声音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专注语速,指尖在结构模型的核心区域一点,一个极其微小的、不断自我调整的晶格单元被高亮放大,
“其复刻的核心难点在于其独特的‘自组织量子晶格结构’,以及维持这种结构在常规环境中稳定的微弱生物场域——这是冰晶虫生命活动的产物。”
全息影像切换,展现出复杂的能量场模拟图。
“游戏内,我们全体人员耗费近五个月全力攻克这个项目,包括追踪其生成环境,利用游戏炼器、炼丹技能进行逆向深度解析。现实中,”
他的语气加重,“我们利用‘磐石’基地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模拟出其形成所需的极端低温——无限接近绝对零度,以及复杂的地磁波动频谱。
同时,结合最前沿的纳米级生物打印技术,尝试构建其结构雏形。”
影像再次变化,聚焦在一个极其微小、结构精巧的酶分子模型上。“真正的突破点,在于它。”
陈思源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成功合成了一种特殊的‘仿生催化酶’,其分子构型和能量场特征,完美模拟了冰晶虫的生物场域效应。正是它的介入,使得‘玄冰精髓’的自组织量子晶格,得以在我们的世界里稳定存在!”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有仪器运行的低微嗡鸣,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吕方和陈思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