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张懋,出列上台!”
“是!”
“英国公张懋者,执掌京营、五军都督府多年,在职兢兢业业......于弘治十九年北征鞑靼之役中担任北征大元帅......”
“军功卓越,忠诚爱国,为君分忧......”
“兹以军部组织部考核决定,准入军部任大明军事委员会委员,授大明国防军大明子弟兵荣誉大将军衔!”
“再,特赐‘大明帝国之壁’军功章、赐‘大明军魂荣誉勋章’赐......”
“赐‘忠武之剑’佩之!”
宣念完,勋章、军衔与大“忠武之剑”皆被呈到了弘治皇帝身旁,由弘治皇帝亲自授勋赠剑。
弘治皇帝拿起托盘内的军功章、肩章,亲自为这位跟随在他身旁多年的京城天字一号保安大队长带上了属于他的荣誉。
大明的军衔,自是带有属于中原的特色。
虎为百兽尊,大明的将级军衔肩章,自然是以虎首为特色标识。
虎首为标,佩一个大星左右两颗金色小星,这便是大将的军衔肩章。
而英国公又有虎头国公的称号,第一个虎首将级军衔授予其,又何尝不算一段佳话?
“英国公......哦不,张将军,愿你不忘初心,担当起属于军部第一位荣誉大将的职责,保家卫国兴邦。”
“忠武之剑,何为忠武,将军自明......”
“接剑!”
弘治皇帝将“忠武之剑”认真递给张懋。
看着被弘治皇帝亲自带上的荣誉勋章与军衔,严肃接过“忠武之剑”,张懋庄严献上军礼。
“张懋,此生,为大明之军人,当以大明荣誉为己之荣耀,以大明之辱为己之辱,此身献国,至死不悔。”
弘治皇帝亦是被此等热血感染,回以军礼。
后,张懋立身于弘治皇帝高位旁将位,落座。
授勋,继续。
“威宁伯王越,出列上台!”
“是!”
“威宁伯王越者,投笔从戎,收河套、取贺兰、战边塞、驱鞑虏......”
“兹以军部组织部考核决定,准入军部任大明军事委员会委员,授大明国防军大明子弟兵中将军衔。”
“再,赐‘从戎为国’勋章、‘大明军魂荣誉’勋章......”
“赐‘威宁之剑’佩之!”
“保国公朱晖,出列上台......”
......
老一辈的授勋环节并不算长,毕竟有资格被授勋到新军部的老将着实不多。
没多久,第一批将级的将领便被授勋完毕。
满打满算,老一辈在场的算上退休荣誉名额也不超过两手之数。
值得一提的是,例如王煜、朱烈、戚景通、徐经等身处备倭新军、辽东新军、下西洋舰队......等位置上,因职责所在,军部第一次大会都难以到场。
所以只是宣读了他们的新制的军衔级别,之后勋章、军衔、军服都会再有专员给其带过去专门授勋。
至于专员是谁?
那当然是王越等老一辈要退休的荣誉将军咯。
哦对了,还有张锐等中年基石将领,虽然有按照功绩授予军衔,但后续还得召集到军校再进行新思想、新人才的培训。
......
再之后,便是真正的重头戏,镇国军校优秀毕业生授勋仪式。
“学员张伦,出列上台!”
“到!!”
当真的轮到同辈轮到自己的战友授勋时,内心的感触和看老一辈授勋是完全不一样的。
“学员张伦,在校期间成绩卓越,军校综合考核以第一位列通过。”
“现,准许毕业。”
“兹以军部组织部考核决定,批优秀毕业生身份,授予大明国防军子弟兵中校军衔!!”
“再,赐‘镇国军校优秀毕业生’勋章,‘国防未来之星’章,赐‘从戎之剑’佩之!”
“呼。”
张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上台授勋。
正步踢的稳,如同标准模板一般,找不到丝毫瑕疵。
底下其它学员,看着张伦炽热的眼神中充斥着艳羡之色。
这可是军校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毕业生,还是成绩第一的优秀毕业生,怎能不让人羡慕。
当然,羡慕归羡慕,都是一起努力一起拼的人,他们都很清楚张伦有多努力。
作为虎头国公的孙子,普安伯张锐的嫡长,张伦的压力是很大的。
毕竟他爷和他爹是两代武勋中的翘楚,他守的可是老张家的颜面,老张家新生代的底裤!
家中有榜样,自己有意志有决心有大毅力。
有这成绩,其实也算情理之中。
甚至,授予中校其实还有许多学员为其感到惋惜。
因为同期的已经在外新军中实践深耕的将领基本都是中校起步,像是朱烈、王煜等甚至都评到了少将的地步。
而张伦即便在军校内的书面成绩再优秀也不可能直接给这些有实际军功、贡献的师兄弟超了。
那得有实打实的成绩打底才行。
说实在,张伦自认不会比朱烈、王煜等人差劲,甚至在军校时朱烈的成绩还是要稍次他一些的。
但时也命也,有些时候气运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人家赶上了在新军初步建制中为组织出过力,为组织流过血,那他评级更高也是人家应得的。
但对于张伦而言,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对此有太多的遗憾。
一切所谓的如果、假设建立在虚构上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
事实就是朱烈、王煜等人确实做出来成绩,而他目前有的只有军校的纸面成绩。
所以......
这只是开始,未来还长,授勋后他也将正式进入军方为大明军部效力。
张伦相信,总有一天他张伦也能成为将级。
甚至和他大父一般,成为荣誉大将!
而且,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虽然他因为一直在军校导致最初军衔落后于朱烈、王煜等同辈一截日后见了面都得叫首长,甚至可能之后就要到他们手底下上任。
但第一把从戎之剑,第一个优秀毕业生不还是他的嘛。
军衔日后还可以升,这第一把从戎之剑和镇国军校第一个优秀毕业生错过这村可就没有这店了呀。
弘治皇帝授勋完毕,将第一把“从戎之剑”赐下。
张伦深吸一口气,稳稳将其接住,拔剑行军礼。
“张伦此身,为国为民,上不负皇恩浩荡,下不负天下黎民。”
“军校教导,永在伦心。从戎之剑,绝不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