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大雍朝收到北边的紧急军情战报,蒙古人与胡辽两国盟军的战争,分出了胜负。
蒙古大军与胡辽两国联军对阵僵持之时,蒙古的间谍潜入胡辽联军的背后,探清了藏粮草与牲畜在山谷的一个据点。
蒙古大军派出一支两千人的骑兵分部,突袭了这个山谷,漫天的火箭,焚烧了山谷的粮草与牲畜。
蒙古又使人在胡辽两国联军中,散播粮草被烧,联军缺粮的谣言,动摇两国联军的军心。
胡辽联军主帅不得已,做出暂时向后撤退的决定。
蒙古大军趁夜,倾巢而出,在胡辽联军想撤退时发动奇袭,重创了胡辽联军。
胡辽联军各留下两万人断后,被蒙古大军全歼了断后的联军。
胡辽两国联军往西北逃窜,蒙古大军一路扫荡,七天追出三百余里,俘获了大批胡辽两国的牧民与牛羊,至此大胜收兵回蒙古。
…………
大雍朝收到草原上的这个战报,朝野震动。
胡辽两国联军被蒙古大军重创,逃窜进山里。
冬季到来,山里比草原更难行走,不利于骑马追击,蒙古人大胜暂时撤退。
意味着明年蒙古大军再卷土重来之时,胡辽两国联军很可能就抵挡不住了。
明年,胡辽两国一旦被蒙古人灭了,或者两国投降了,以后,大雍朝就要独自面对蒙古大军的全面入侵,留给大雍朝革新强军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皇帝召集了一次重要的大廷议,在大雍朝的朝堂之上,气氛很凝重。
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在廷议上均表态,朝廷必须加快革新制度,还要强军练兵,强大的军队,才是大雍朝安全的保障。
军队是大雍的脊梁,保卫大雍的疆土,抵御外敌的侵略,需要强大的军队。
让人意外的是,首辅唐慎微提到一点,年初时,胡辽两国驻京的皇子想与我大雍勋贵联姻的事。
胡辽两位皇子,分别看上了两位郡王之女,也就是县主,当时太上皇与皇上都没表态,事情就暂搁下来。
康元帝明白首辅的意思,同意了这事,将皇室宗族的两位郡王的女儿,两位县主嫁于胡辽皇子。
明年,如果胡辽两国被蒙古大军剿灭,大雍可册封这两位胡辽的皇子为郡王,成为大雍朝的藩属国,以两人之名,召集胡辽两国残部,组建草原联军,继续在后方抵御蒙古人。
…………
与胡辽皇子联姻的,为何是郡王的女儿?
郡王在前朝,是特殊的存在,看似很尊贵,其实虚有其表,是不太重要的王爵爵位。
明朝分封各地守土的亲王,基本上都是老朱家的子孙。
唯一守土又不是亲王的,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封了国公,世代镇守云南。
明朝传来三四代君皇之后,全国有二十多位亲王,将近两百七十多位郡王。
明朝郡王的俸禄,只是亲王的十分之一。
为何出现这个情况?
从明朝郡王封爵制度,本身就是问题。
明朝朱元璋建国规定,亲王的嫡长子,可封为世子,将来可继承亲王的王爵。
亲王的其他儿子,不论嫡庶,都可封为郡王。
郡王的儿子,都可封将军爵位,这里面的问题就大了。
有的亲王妻妾成群,生了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儿子,那就有二十多位郡王出来了。
明朝到了嘉靖帝,宗室人口暴涨,宗室爵位的俸禄,已经占了全国百分之三十七的税粮。
嘉靖帝不得已,才修改皇室(宗藩条例)。
为了化解了爵位太多,国家财政危机,亲王的嫡子,才能封为郡王。
亲王的所有庶子,一律不能封郡王,不论长幼,只能封镇国将军或者辅国将军爵位。
到了万历年间,朱家宗室人口有二十万之多,郡王有三百位,将军爵位有近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