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廷议,康元帝命令雁七、应冷调动部分人手,专门抓捕京城的蒙古细作。
康元帝对几个皇子的使用,内心是很矛盾的,既希望他们在给朝廷办差中,能有所成长,但是,又担心他们的势力过于强大。
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纪,皇上也不愿意几位皇子麾下聚拢太多重臣,尤其是领兵的武将。
根据宫里的暗碟调查,蒙古人在京城已经有五到六支小队的细作,商贾的、刺杀的、行贿的、绘制地图的,能起各种不同作用细作小队。
康元帝并不指望燕王与蜀王能完全剿灭京城的细作。
…………
十月份的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了,荣国府的一些大树落叶开始多了,院子里有了秋天的萧索。
府里收到贾环派人送回来的牛肉、羊肉、还有鹿肉,和各色新鲜的果子,还有一些以前酿制的果酒。
农庄是天没亮就开始杀羊宰牛的,午时没到,东西送到了府里。
午后,王熙凤让后厨给贾母添了几道菜,贾母用过饭后,在鸳鸯与琥珀陪伴下,在府里溜达,慢慢的散步消食。
贾母走过东院暖阁外面的长廊,听见里面一阵嘈杂声,脆生生的小孩叫声和几个妇人的笑声。
听到邢夫人哈哈大笑,还道:“哎哟哟,我的乖孙儿不高兴了,来来,祖母抱抱,别恼了。”
尤二姐笑着道:“大太太,您太宠他了,这果子不能吃多,你看他,不给他吃,还发脾气了。”
贾母散步走圈到这里,也有些累了,在鸳鸯的搀扶下,往院里走。
“老太太。”
“老太太,您来了。”
院子里的丫头见到贾母,有些意外,都过来给她见礼。
贾母是比较看重嫡子的,贾环没成才之前,贾母对他也是冷漠的。
尤二姐给贾琏生的儿子贾萱,贾母安排邢夫人去照顾之后,就很少过来看。
邢夫人也听到了贾母进院子,笑着抱着小家伙出来,道:“荷儿,快看看,你的老祖,她来看你了。”
才四个多月大,一张脸儿圆润如月,粉腮鼓胀,偏生眉眼又生得极好,乌溜溜的大眼珠子像浸在牛奶里面的两颗黑水晶。
胖墩墩的脚丫不甘心的踢着,小胖手挥舞着。
贾母看着这充满活力的孩子,心情也变得好了,笑道:“这小小的人儿,怎么淘气了?如此不高兴了?”
邢夫人笑着解释道:“唉,这小祖宗是馋了,环哥儿让人送了好些果子来府里,我们看着果子新鲜,让下人磨了几个,做了果汁,不敢给他吃多,只给尝了两小勺,尝尝味。”
“哪知道,果子酸酸甜甜的,这小人儿喜欢吃,吃了两小勺不过瘾,还闹着要!”
贾母哈哈笑,道:“尝一点行,吃多可不得了,果子是生的,吃多了要闹肚子。”
邢夫人道:“可不是嘛,您看看,他不高兴了,还在使劲蹬腿呢?”
尤二姐请贾母进去坐,贾母坐下来,打量了一下屋里的摆设,看看荷儿身上的绸缎衣衫,道:“秋天到了,荷儿怎么还穿这么薄?秋衣可都备齐了吗?”
尤二姐站着回话道:“老祖宗,荷儿(大名叫贾萱)的秋衣都备好了,大太太还怕不够,又给添了两套。”
“刚才,给他穿秋衣来着,他好动,伸手又踢腿的,一刻也不肯停,身子热乎乎,不敢给他穿多,怕他热。”
贾母点点头,道:“好动好,身子骨壮。”
此时,一个丫头端了一小碗蒸的鸡蛋羹上来。
邢夫人道:“行了,乖孙儿,别再蹬腿闹脾气了,果子可不能吃了,吃蒸鸡蛋羹吧!”
一个奶妈接过荷儿,逗着他,另一个丫头给荷儿喂鸡蛋羹。
贾母看着荷儿张大小嘴吃鸡蛋羹,满足的笑了,道:“真像他二叔,宝玉小时候也是这般胖乎乎的,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邢夫人满脸堆笑,眼中闪过一丝不屑的嘲讽,我的乖孙儿才不像宝玉这种败家子,要像也是像他环三叔,将来也是个正经的读书人。
…………
贾母与邢夫人逗了一会儿荷儿,贾母有些困了,就回去午休了。
邢夫人似乎想起来什么,派人来叫邢岫烟过去。
“姑姑,侄女给您请安。”
邢岫烟身上穿的是半旧的秋衣,躬身给邢夫人见礼。
邢夫人身边一个嬷嬷,身后站着两个丫头。
邢夫人眼皮都没抬,淡淡的道:“听下面的人说,环哥儿给每个姑娘都送了一些布匹与毛皮?”
贾环这次回京,可是大丰收了,陪韩王去江南办差,韩王给他分了不少礼物。
在通州侦办劫匪案子,许和送了两大马车的礼物。
得朝廷封伯爵,皇上又赏赐很多绸缎、布匹。
贾母让贾环自己处理,贾环也没吃独食,拿了一小部分出来,分给各个院子。
邢岫烟也得了一些绸缎与皮袄,还有两盒茶叶。
听邢夫人问起,邢岫烟道:“回姑姑,环哥儿是送给侄女一些绸缎、皮袄还有茶叶。”
邢夫人闻言,不说话了,拿起茶盏喝茶。
身旁的嬷嬷开口说话了,秋天到了,大太太都还没备有秋衣,又东拉西扯尊敬长辈孝道,人要知道感恩。
邢岫烟明白了邢夫人的意思,请完安后,邢夫人身边的嬷嬷,就跟着邢岫烟回院子。
邢岫烟让丫头拿出贾环送的礼物,嬷嬷拿走了大部分,留下仅可做一身衣服的布料给邢岫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