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三点,钟鼓声穿透黎明前的黑暗,文武百官整整齐齐地列队在宫门外。
贾政站在人群中,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
今日朝会,其中有重要议题,三个军中领兵职位要确定下来,必将掀起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
百官群臣神情严肃,宫门排队的左边,气氛却完全不一样了。
“殿下,这是后厨新做的梅子,用的是南方的新方子,里面有陈皮、蜂蜜、甘草、腌得干透了,味道极好。”
“这里,还有上好的牛肉干。”朱康嘴上啰嗦的说着,拿一个新的荷包,递给韩王。
得了,其他三位皇子,都在图谋兵权,这位小爷和手下总管,只知道摆弄吃食。
能站在韩王殿下旁边的,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脸上笑吟吟的望着小胖子。
首辅唐慎微笑着道:“韩王殿下,老臣近来口干舌燥,我用参片跟你换几颗梅子干,行不行啊?”
韩王大方的摆摆手,道:“不用换,不用换,老康,拿一些梅子,给阁老尝一尝。”
朱康从身后的小太监手里,拿来一包梅子。
不止给了首辅唐慎微大人,附近的次辅、群辅、李青秋等人都给了几颗。
右边的燕王、楚王也在看着小胖子,心中暗笑,这是宫门,什么消息能瞒过皇上?
只知道吃,如何能成大器?
别说皇上了,其他大臣,看见韩王如此做派,谁敢投靠你?
说的好听,是与世无争,其实就是胸无大志。
燕王、楚王的目光,冷冷的扫过站在队伍后边的贾环。
贾环站在翰林院文官的中间,目光低垂,似乎在闭目养神。
燕王、楚王暗自思忖,这个贾家的小子虽然在经济方面有着一定的才能,也不乏一些狡黠的点子,但让他来辅佐君主、在朝堂上与人一争高下,还是稍欠火候。
贾环身边的陈耀祖,小声的道:“大人,今日朝廷要商议几个武官的职务,其中巡逻五营都统最为重要,您觉得,谁最有机会?”
贾环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
三声净鞭,响彻宫廷,可以进宫门了,文武百官整肃衣冠,依次鱼贯而入。
朱康虽是韩王府总管,没有皇上特许,是不能上朝的,只在宫门外等候。
大殿上,皇上端坐龙椅,不怒自威,大殿两侧侍卫肃立,殿中四角中龙延香升起。
“众卿平身。”
皇上眼睛望向殿下群臣,“有事启奏,………”
朝政商讨了半个时辰,首辅唐慎微再次出列,手拿折子,宣读道。
“今日朝会,需讨论顺天府守备、京城巡捕五营统领、以及天津府五军都督府副将三职补缺,吏部与兵部商议了名单,诸位可畅言。”
“顺天府守备,有两人,一位是通州卫所指挥使王锦,另一位是………”
王锦?
贾环抬眼望向戴权,这是通州的那位指挥使?
“大汉将军”。
太上皇仪仗副队长?
刚宣读完名单,户部一位官员李海,站出来附议王锦接任顺天府守备一职。
这李海,原来是燕王府邸的属官,前两年才调去户部。
戴权心里盘算,这王锦两个月前才因蒙古间谍从通州码头劫走药材,被朝廷训斥降级,如今竟能得燕王府的人力荐,不知他是怎么攀上燕王的关系。
蒙古人细作在通州,杀了商贾保镖,抢劫药材,王锦算严重失职,被朝廷降了级。
这个顺天府守备,可比他原先指挥使的职务,级别低了很多,实权也不如。
李海夸赞王锦,曾是宫里的仪仗副队长,“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此次通州药商被劫,主要责任是通州步营之责,码头巡逻非王锦管辖范围,是受了牵连。
“王锦曾在京城为官,对京师防务了解,虽前因通州码头失察降级,然其戴罪立功之心可鉴,正是顺天府守备最佳人选。”
殿内群一阵轻微的骚动。
几位老臣,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顺天府守备,手上虽有些兵卒,实力不强,更多是巡逻与稽盗、消防之责。
“王锦...朕记得他。通州之失,朕尚未忘怀。”
皇帝目光扫过燕王。
燕王知道,如果自己不开口,此事难成。
燕王出列,亲自附议李海,一同举荐了王锦为顺天府守备。
皇上道:“其他卿家以为如何?”
殿内一片寂静。谁都不愿在此时得罪燕王。
良久,皇帝淡淡道:“既然燕王力荐,便准奏,着王锦任顺天府守备。”
“陛下圣明!”
接着,议政转向京城巡捕五营统领一职。
京城的禁军,是分为几部分的。
皇城内的禁军是左镇执掌,兼职领侍卫大臣,还管着皇上身边的所有近卫、侍卫。
京城的城外,丰台大营有两万多人,分别由马熙和冯唐掌管。
步军统领衙门(相当于九门提督),总共四万人,其中三万人由忠顺王部下执掌,负责监管京城内九门的守卫、门禁、巡夜、缉捕。
另有一万二千人,是巡捕五营统领的。
巡捕五营统领的一万二千步卒,是京城步军统领衙门负责日常巡逻的,位置之重,不言而喻。
皇上扫了一眼三位大皇子,燕王、蜀王、楚王眼中放光,都觊觎此重要的职位。
忽然,皇上想起了小胖子韩王。
唔?
怎么群臣里面,看不见小胖子?
小胖子韩王,躲在身材高大的忠顺王王爷身后,正含着梅子,饶有兴趣的看戏,似乎这一切与自己毫无关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