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兄!今日之文会遵从大将军之命,只有未及冠的大汉学子出席,眼下只等诸葛兄这位代表大将军的主裁之人了!”看到诸葛亮一身素衣到场,杨修第一个主动开口迎接,并右手虚引,指向空缺的主位。
诸葛亮见状,只是略微谦虚一番后,便在主办者之一的杨修指引下,走上了主位。只是诸葛亮并未立即入座,而是先向着整层楼到场的求学学子一礼,然后开口道:“今日文会非同一般,聚集了大汉天下半数尚未及冠的智士于此,以后在座各位恐怕大多都将会是治理一地之长,本该先生亲自坐镇以裁诸位之大作。只是先生既然说了不得涉及朝廷之臣,以免今日与会的学子不能畅所欲言,先生自然也是要遵守的。因此,亮虽年幼,本来作为今日文会之主裁多有不适,但也不得不代表先生前来!”
说到此处, 诸葛亮稍稍停了停,便听见众人开始议论起来:“这...大将军真乃天下楷模,言出必践,就连自己同样会遵守,实乃吾等学习之榜样!”“确实,大将军之所为吾还是很佩服的,只是派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作为代表来做主裁,是不是有些...儿戏了?”
“嗯,吾也认同兄台这话,若是大将军那位大弟子,大汉龙骑并州军中的参军,护军中郎将徐庶徐元直大人代表大将军来做主裁,吾倒是信服!”
“呃...兄台这话有误,徐将军虽然代表大将军吾等皆是信服,可徐将军现在也是有官身的啊?”
...听着这些各种各样的议论之声,诸葛亮倒是倒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只等议论声渐小之后,才继续道:“诸位所担心之事,亮自然明白,今日来之前先生也是再三叮嘱,让亮一定公平公正的评判。若是出现无法评断之事,亮会第一时间让人呈递给先生,让先生评判,如此,诸位以为如何?”
听到诸葛亮如此说,在场众人赶忙表态认可,然后便纷纷坐回自己的座位,等着作为主裁的诸葛亮出题。而在同福酒楼少有人登上的四楼楼梯边上,颜家家主颜敫,荆襄三隐庞德公、黄承彦、司马徽,公告府长史祢衡,绣衣督察府督监陈登以及,被何彧秘密调回,从大汉龙骑并州军参军升迁统帅府参军丞,昨夜才抵达任城的徐庶徐元直等一众十几人,正一个个饶有兴趣的站在此处,听着楼下传来的声音。
“咳~咳~,元直!你看你这小师弟如何?”脸色有些苍白的戏忠,猛咳了几声,这才带着点揶揄的表情看向徐庶问道。
而徐庶经过这些年军旅生涯的打磨,已经早不是那个一腔热血,心怀“侠义”,喜恶流于表面的游侠小子了。本就与何彧年龄相仿的徐庶, 在听到戏忠的问话后,只是平静的点了点头,然后回道:“不错!没有丢了先生的脸面!”
戏忠看着徐庶回了这么一句话就再次闭上了嘴,顿时嘴角抽了抽。大将军门下这些弟子还真就没一个简单的!这徐庶当年可是把他们这几个大将军的属掾、议郎等,搞的很是狼狈的,也就张合、马超等几人是向往战阵厮杀,对他们才没有这么多叨扰。结果谁知道何彧又收了诸葛亮为弟子,不仅让他们几位属掾、议郎更加狼狈,就连何彧的姐夫,当今朝廷的大司农荀彧,都快招架不住这位徐庶的师弟了。
想到这,戏忠也是郁闷,只是微微摇头,然后道:“嗯,是不错,比起你当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嗯?”听到戏忠那带着幽怨的回答,徐庶有些诧异,随后略一思索便微微勾起嘴角,带笑意的回答道:“戏先生,这只能说明先生眼光独到,培养学生也厉害。不过也多亏当年戏先生的指导,不然庶如何能有今日之成就?既然戏先生都说孔明师弟比庶当年更‘出色’,那以后师弟的成就也必定会在庶之上的。”听到徐庶的话,其他在场的诸人皆是微微一愣,然后便“呵呵呵”的带着善意笑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楼上这些老家伙听着楼下传来的声音,相互之间倒是点评起楼下的诸多学子的大作来。有让人拍案叫绝的,有让人略带惋惜的,还有几篇让人大皱眉头的。只是这些学子的文作,最后到了诸葛亮手中,都被诸葛亮点评得恰到好处。让楼上众人渐渐的发现这诸葛亮竟然相当厉害,甚至点评有些文作的观点和角度,是他们这些淫侵多年文道的老家伙都没想到的。
特别是那黄承彦,听着诸葛亮的点评,双目不断闪过惊艳和欣赏之色,心中则在盘算,要不要哪天亲自去恳求大将军,将自己的宝贝女儿黄月英与这诸葛亮定下亲事。如此才华横溢,又与女儿年岁相差不大的青年才俊,怎可放过?
而徐庶听着诸葛亮的点评,则是越发满意和欣喜,结果楼下文会还没开到一半,徐庶便微笑着感慨道:“孔明师弟之才胜庶十倍不止,将来继承先生衣钵,非师弟莫属,今日庶担心师弟镇不住场,因此前来,倒是显得有些多余了!”
说罢,徐庶便哈哈大笑着拉上戏忠、杜袭几位相熟的大将军属掾、议郎,向着四楼的雅间而去,并且嘴里还高兴的大声道:“先生得此佳徒,实乃幸事!今日庶定要大醉一场,以抒胸中喜意!”
......
而就在诸多学子为入学三大学院,而各自施展才华,以求搏得朝臣青睐,获得一个推荐入学的资格的同时,在明面上已经死于“洛阳之难”的弘农王刘辨,则是带着护卫华雄,一路从青州南下,经过了被曹操重新收归朝廷治下的徐州,然后在广陵郡长江边上,寻得渡船渡过长江,在吴郡丹徒上岸后,又花费了三日,抵达了曲阿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