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楼理论区
哨音再响,如同催命符。
所有人放下餐具,如同泄洪般冲出食堂,奔向综合楼。
三层的理论考核区空旷肃杀。
三百张单人军绿色桌椅整齐排列,彼此间隔巨大,断绝任何非分之想。
讲台宽阔,后方磁性黑板上已经用白色粉笔勾勒出简洁的枪支结构图。
讲台两侧,陈列着各种军用器材模型和分解图,从单兵战术装备到通讯终端,无声地宣告着此地的专业性。
而每个桌面上,静静躺着一套分解状态的95式自动步枪零件,金属部件泛着冷光,旁边是铅笔和空白的答题纸。空气里混合着机油、粉笔灰和一种无形的压力。
“按编号,入座!”奉书荣的声音在房间里碰撞回响。
新兵们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目光大多被眼前的枪械零件牢牢吸住。
奉书荣站在讲台后,双手抱胸,冷冽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如同检阅士兵的将军。
“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
他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不懂它,不会用它,甚至在它出问题时无法快速让它恢复战斗力,那你就不配拥有它!今天的理论考核,分三步走!”
他竖起一根手指:“第一,结构原理与战场应急笔试。 二十分钟,回答纸面上的问题。我要的不是课本答案,是你们理解后的应用!”
第二根手指竖起:“第二,蒙眼极限组装与口述。 随机抽号,被抽中者,戴眼罩,一分钟内完成组装,并口述关键部件功能和一个常见故障的排除步骤。其他人,看着,学着,也给我警醒着!”
最后,第三根手指,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第三,随机高压提问。 范围不限,从枪械性能、弹药基数、保养规程,到特定战术背景下如何发挥最大效能。答错,扣分!答不上,重扣!意识不到问题严重性的,直接出局!”
笔试开始!
试卷下发,教室里瞬间只剩下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如同骤雨击打树叶。
题目果然刁钻:“在高原低温环境下,击发后出现卡壳,优先排查哪三个部件?步骤?”“夜间潜伏,需紧急排除枪械故障,如何在不发出明显声响和光亮的情况下完成?”
庄颜婷眉头微蹙,但下笔稳健,逻辑清晰,仿佛脑中自有蓝图。
冷清眼神专注,速度极快,偶尔会看一眼桌上的实物零件进行确认。
朱茜茜额头冒汗,咬着笔杆,对几道故障题显得无从下手。
左月月相对沉稳,但遇到结合实战情境的题目时,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苗平宝却显得游刃有余,武不是很在行,但是理论他绝对手拿把掐,也算是在优势上体现了。
荆岸嘴角带着自信的弧度,答题行云流水,显然功底扎实。
石峰力量感十足,但面对理论有些头疼,写得磕磕绊绊。
钱正昌眼神游移,似乎无法集中精神,不时偷瞄左右。
雷凌晨倒是脸色平静,对需要细致分析的题目表现的十分从容。
周启新答题谨慎,偶尔会停下来深思。
………
奉书荣和助教们如同幽灵般在通道间无声踱步,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试卷和表情。
突然,奉书荣在钱正昌身边停下。
钱正昌吓得一哆嗦,笔差点掉地上。
“心理素质这么差?笔都拿不稳?”奉书荣的声音冰冷,“战场上,敌人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吗?扣五分!”
钱正昌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
一位助教停在了一位男兵身边,看着他试卷上大片的空白和涂改,冷哼一声,在记录板上毫不留情地划下一笔。
当时问只剩最后五分钟时,奉书荣突然开口,声音打破了寂静,也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弦:
“提醒你们一句,别以为这只是一次考核。等你们——如果有幸能通过我这一关的话,”他刻意停顿,眼神扫过几张略显放松的脸,“后面还有寒月沁教官的‘综合评估’。在她那里,任何一个细微的失误,都可能是你被淘汰的理由。她最擅长的,就是找出你们连自己都没意识到的‘思维盲区’。”
这话如同冰水浇头,让所有人心头一紧,刚刚因答题顺利而产生的一丝松懈瞬间荡然无存。连庄颜婷和荆岸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检查起自己的答案。
“停笔!”奉书荣的声音如同断头台的铡刀落下。
不少人长出一口气,也有人看着未完成的题目面露绝望。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蒙眼组装和随机高压提问,才是熔炼真金的烈火。
奉书荣站在讲台上,如同掌控生死的判官,他知道,压力已经给足,接下来,就是看这些“嫩芽”能否在重压下,展现出值得雕琢的潜质了。
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感,几乎凝成了实质。